论危险责任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一)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26931823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危险责任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危险责任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危险责任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危险责任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一)(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危险责任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一 )论文摘要: 危险责任制度是现代侵权法上的一项重要的制度,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危险责任是否应该设定最高赔偿限额、 是否应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以及危险责任与过失相抵的关系问题存在争议, 在分析评价学术界争论观点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危险责任不应该适用最高赔偿限额,危险责任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和过失相抵。论文关键词:危险责任;最高赔偿限额;精神损害赔偿;过失相抵一、引言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迅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度危险活动给人类带来了人身和财产的巨大损害,如何使这些损害得到合理的分担,已成为侵权行为法不容回避的课题,于是危险责任制度便应运而生。所谓危险责任,王泽鉴先生

2、认为,“系指特定企业、特定装置、特定物品的所有人,在一定条件下,不问有无过失, 对于因企业、装置、 物品本身所具有的危险而产生的损害所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十九世纪中期,危险责任作为一项崭新的责任规则在德国、英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现已为大多数国家法律所承认。我国民法通则 以基本法的形式在第123 条对危险责任做出了一般性的规定,此外,在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 、铁路法、民用航空法以及电力法等特别法中也对其做出了具体规定。但是这些规定过于简单、封闭,而且相互之间的冲突异常严重。同时,我国目前关于危险责任的理论研究又相对薄弱,这与日益发展的危险责任制度的现

3、状格格不入。正是基于以上原因, 笔者认为, 有必要对危险责任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完善未来的危险责任立法提供理论依据。二、危险责任与最高赔偿限额在各国侵权行为法上,危险责任是否应当有最高赔偿额的限制,理论界的见解并不统一。(一 )关于危险责任是否应设定最高赔偿限额的争论采肯定说者,如耶瑟 (Esser)认为: “虽然所为者系一个很机械的分配功能,但在至目前为止的危险责任中皆存在一些坚决的保留。其中,首推在所有危险责任法中都有高低很不一致的最高赔偿数额的限制。 该数额固然僵硬, 但为保险之风险计算的考量及经济危机的防止,该方式却是一个符合目的之分散因素。”另外,拉伦茨也认为, “即使不是全

4、部,但至少是大部分的情形, 危险责任之赔偿义务的范围进一步受有责任最高数额的限制。这表明危险责任涉及危险的归属。 如要维持该危险在经济上之可承担性,如要使其义务人能够在其有能力负担之费率为该责任投保,则该责任除必须是可预见外,并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采否定说者,如海因 克茨认为,危险责任与过失责任一样皆不应有法定最高赔偿数额的限制。如果依危险责任应赔偿之损害在个案有过重的情形,应由法院经由衡平裁量酌减其赔偿数额。而就损害是否过重的认定,他认为“超出依具体情况必须而且可以期待的责任保险所能涵盖的数额的损害,法官事实上应将之论为过重。”(二 )对上述争论观点的评析笔者赞成否定说的观点,危险责任不

5、该有最高赔偿数额的限制。理由如下:I从历史考察, 1838 年的普鲁士铁路法及1871 年的德国损害赔偿法对赔偿金额均未设限制, 直至 1923 年才设有最高限额。 其立法理由是: “鉴于德国货币贬值及德国铁路之财务状态人不敷出,负担沉重,难以胜任无限制赔偿责任,设赔偿限额,乃属迫切。”由此可见, 设定危险责任的赔偿限额是基于减轻企业的负担,但是,这不能成为让无辜的受害人独自承受损失的理由。2危险责任与最高赔偿限额并无本质上的结合关系。是否限制赔偿责任,与采取过失责任或危险责任无关,而是根据风险的特殊性、负担的分配、 义务人与受害人的利益衡量, 最终由立法者决定的。3肯定危险责任应采最高赔偿额

6、限制的学者的理由之一是,由于危险活动的特殊危险性,企业经营者难以投保, 无法通过保险分散损害。 此项理由有一定的道理, 但这一难题应由保险制度本身解决,而不应由受害者承担。4德国立法者在 1985 年原则上将 核能损害赔偿法 的责任限额废除, 只留下少量应予严格解释的例外情况。 可见,德国的最近立法趋势对于危险责任的有限责任原则采取修正态度。另外,德国学者对于德国损害赔偿法 、道路交通法 、航空交通法上的最高赔偿限额的存废, 争论激烈, 多数学者反对设立最高赔偿限额。 这些值得我国的学者反思及立法者借鉴。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危险活动所造成的损害,应尽可能由经营者、保险公司、社会保障体系或国家予

7、以填补。 我国应不断完善保险制度、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减轻潜在的危险事故制造者的经济负担。三、危险责任与精神损害赔偿关于危险责任是否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也是学术界存在争议的问题。(一 )关于危险责任与精神损害赔偿关系的争论1赞成危险责任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学者的理由是:(1)从民事责任的本质上看,民事责任区分为过失责任与无过失责任,是因为它们的发生根据不同。各种责任之间, 并无本质上的不同。 在过失责任的情形下,会发生财产上的损害与精神上的损害; 在危险责任的情形下,也会有财产上的损害与精神上的损害。因此,危险责任也应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2)从精神损害赔偿的作用看,其作用在于补偿与慰抚。

8、其中补偿作用与财产损害赔偿的填补作用类似。 危险责任能够适用财产损害赔偿的填补作用,那么也应肯定精神损害赔偿的补偿作用。(3)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的规范方式,有列举主义与概括主义之分。采取概括主义的立法,无庸置疑, 危险责任下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没有什么障碍。采取列举主义的立法,危险责任下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须有法律的明文规定。 德国航空交通法 第 53 条第 3 款就对此作出了明文规定。2反对危险责任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学者认为:(1)纵观各国民法典关于民事责任的体系,依过失责任为原则,无过失责任为例外规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配合过失责任原则的侵权责任类型而制定的,民法典中确立的各种无过失责任情形, 均没有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危险责任一般由民法的特别法另做规定,其能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自然应予否定。(2)从危险责任存在的理由看,赔偿义务人承担危险责任,是因为其制造了危险,或因其从中获取了利润, 或者因其可以控制危险,或者因为受害人举证困难而加重赔偿义务人的责任。这些理由, 源自现代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它们与过失责任存在的理由无共同之处。 那么为过失责任所设计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难以类推适用于危险责任的损害赔偿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