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每日一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26910252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每日一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每日一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每日一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每日一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每日一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每日一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每日一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某日,济南(3640N,11700E)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测得该日济南正午太阳高度为55,还测得该日济南日落时间比昨日早4分钟。据此完成12题。1该日,济南市A日出方位为东北方B日落时间比北京晚C正午太阳高度比前一天大D昼长夜短,但昼长在变长2该日济南日落时,北京时间最接近A18:00B18:30C19:20D20:30【参考答案】1A 2B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示意图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考点,对其规律的把握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2、规律(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3)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1)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地区白昼越长,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情况相反。(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反之减小(简记为“来增去减”)。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1)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至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

3、4652。(3)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3)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至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4)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赤道地区为2326,热带地区为(当地纬度2326);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地区为4652。4太阳直射点的确定方法(1)纬度的确定方法一:“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圈与纬线相切点的纬度(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方法二:通过节气来判断。夏至,太阳直射2326N;冬至,太阳直射2326S;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方法三:根据某

4、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地纬度差计算。方法四:“赤道处晨昏线与经线的交角(锐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2)经度的确定基本原则: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经线。方法一:晨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向东90或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向西90,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方法二: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判断太阳直射的经线。5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

5、(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H90AB纬度差90(4010)60。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 (2018届天津河西区高三一模)下图为某男士度假时在当地正午前后拍摄的照片,照片上显示的时间为北京时间(提示:一般成年人的身高是脚长的7倍)。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约为A30B45C60D902该男士度假的地点可能位于A大洋洲北部地区B北美洲的西海岸C非洲中部刚果盆地D亚洲较低纬度地区某年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绘制了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四幅图如下。据此完成35题。 3对纬度介于甲、乙两地之间的

6、人们来说A正午时,太阳位于北方B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C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D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4从正午太阳高度来看A丙地与甲地可能在某一日相等B丙地全年小于乙地C6月22日,甲、乙两地之间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D6月22日,甲地以南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5能反映该日北极点太阳高度变化情况的示意图是 【答案】1C 2D 【答案】3B 4B 5A【解析】36月22日,甲地正午太阳在头顶,正午太阳高度约90,乙地刚好出现极昼,说明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乙地位于北极圈。题干中表明“纬度介于甲、乙两地之间”,即该地纬度

7、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当地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故选B。4由图及上题分析可知,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乙地位于北极圈;丙地出现极昼,且最小太阳高度大于乙地,则其位于北极圈以北,由此可知,丙地正午太阳高度总比甲地小,A错误;乙、丙两地始终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且乙地纬度低于丙地,所以丙地正午太阳高度全年小于乙地,B正确;6月22日,甲、乙两地之间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C错误;6月22日,赤道和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D错误。故选B。5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其太阳高度全天保持不变且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2326N)的度数。故选A。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