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要点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3.13KB
约45页
文档ID:426227518
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要点_第1页
1/45

三年级下册实验、活动、制作及仪器认识使用实验1 (教材实验)(第1课)实验名称:小车的运动与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实验目的: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器材:计时器 小车尺子 垫圈 棉线(或其他细线)实验过程:1 .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2 .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3 .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实验结论:相同距离内,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注意事项:1、设计方案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控制实验的变量,保持不变的条 件是小车的重量、小车经过的距离,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垫 圈的数量)2、教师要提醒学生每个实验都做三次以上,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记录:拉力(用垫圈个数表小大小)小车运动的时间(秒)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时间结论实验2 (拓展实验)(第1课)(征集中)实验名称:小车的运动与推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实验目的: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大小的关系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相同距离内,推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注意事项实验记录:实验 3 (趣味实验) (第 1 课)实验名称:不可思议的碰撞实验器材:中间有槽的尺子(也可用两个木板代替) 、桌子、玻璃球实验过程:1 . 把尺子放在桌子上, 在尺子的沟槽里一个挨一个地排放 5 个玻璃球。

另取一个玻璃球放在离其他玻璃球 3-4 厘米处,推动这个球撞击另 5 个球,观察球的运动情况2 .再用两个玻璃球撞击把这两个玻璃球紧靠着放在距另 5 个球3-5 厘米处推动后面一个球,使两个球一起滚向另 5 个球,观察球的运动情况实验现象:第一次: 5 个球中最前端的那个球向前运动,撞击的球停在第 5个球后面第二次: 5 个球中最前端的 2 个球向前运动,撞击的 2 个球停在第 5 个球后面科学道理:第一次:滚动的玻璃球向前滚动时,具有一个冲力,撞到静止的玻璃球时, 就把这个冲力传递到静止的玻璃球上, 于是一个传递一个,一直传递到最前面,前面的球就运动起来第二次:滚动的玻璃球向前滚动时,具有一个冲力,撞到静止的玻璃球时, 就把这个冲力传递到静止的玻璃球上, 于是一个传递一个,一直传递到最前面,前面的 2 个球就运动起来实验 4 (趣味实验) (第 1 课)实验名称:拉不动一本书实验器材:一本 800 页左右的辞典类书籍(重约 600 克) 、一根长约 2 米的细绳实验过程:1 . 用手直接拿起这本书,体会书的重量2 .用细绳夹在书的当中,打一个结3 .双手捏住绳子两头(分别离结约 40 厘米) ,使劲朝两边拉,看看能不能将绳子拉成直线。

实验现象:无论如何用力,你双手拉着的绳子都会呈现一个“ V”字形,直到你 把绳子拉断科学道理:实验5 (教材实验)(第2课)方法一:实验名称: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实验目的: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 物体轻重实验器材:长木板、毛巾、橡皮筋、被拉动物体(钩码及钩码盒代替)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在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拉动物体, 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变 化2、在木板上铺上毛巾,让它表面变得粗糙,再用橡皮筋拉动刚才的物体,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变化(比在光滑木板上拉动时橡皮筋变得 更长些)说明:在光滑木板上摩擦力小,在粗糙木板上运动摩擦力大3、在光滑木板上再拉动物体,观察橡皮筋长度的变化;向钩码盒内加放钩码或减少钩码来改变物体重量, 再拉动观察橡皮筋长度变化会发现:物体重了,摩擦力大;反之,摩擦力小实验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有关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也越大实验说明:1、 “被拉动的物体”用“钩码盒”代替,在改变物体轻重时,只改变盒内钩码数即可2、对比实验的设计从四年级上册开始,而这里没有要求学生学会设计对比实验(即实验中只有一个不同条件,其他条件相同) 。

但作为老师准备材料时应做到心中有数,按对比实验要求准备3 、 测力计的使用是四年级下册设计的内容, 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认识测力计以及力的单位“牛顿” , 因此,不能用测力计拉动物体比较力的大小,只能用橡皮筋或松紧带拉动,通过比较橡皮筋或松紧带长短变化获得“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知识方法二:实验目的: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秤 木块 粗糙的木板 比较光滑的木板 非常光滑的塑料板(或玻璃板)等实验步骤:1 .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木板、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上拖拉,用弹簧称分别测出所需的拉力有多大2 .比较三次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注意事项:1 .让木块匀速地运动时,读出弹簧称上的拉力大小2 .根据以上内容,设计实验记录表格,便于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可参考下表:粗糙木板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拉力大小(N)结论实验说明:1 .对比实验的设计从四年级上册开始,而这里没有要求学生学会设计对比实验(即实验中只有一个不同条件,其他条件相同) 但作为老师准备材料时应做到心中有数,按对比实验要求准备2 .测力计的使用是四年级下册设计的内容,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认识测力计以及力的单位“牛顿” 。

因此,如果使用测力计,可以只让学生读出测力计上的刻度大小来比较摩擦力的大小也可以用橡皮筋或松紧带拉动,通过比较橡皮筋或松紧带长短变化获得“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知识知识链接:摩擦和摩擦力摩擦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发生阻碍相对运动的现象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力产生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实验 6 (拓展实验) (第 2 课)实验名称:摩擦产生热实验器材:铜丝、铁丝、薄铁片实验过程:1. 右手捏紧铜丝往右拉,让铜丝(或铁丝)在握着的左手间滑动,左手有什么感觉?(左手会有热的感觉)2.两手捏紧铜丝(或铁丝) ,迅速的来回弯折多次,会有什么现象发生?(铜丝的弯折处就会变得灼热烫手)科学解释:因为物体摩擦可以产生热上面的两个实验中,第 1个实验是铜丝与手之间的摩擦,第 2 个实验是铜丝在弯折时,铜丝内部分子之间的内摩擦实验 7 (拓展实验) (第 2 课)实验名称:滑冰的科学实验器材:冰棒两根实验过程:1. 用双手使劲让两根冰棒合在一起, 然后不断摩擦, 有什么现象?体会一下,双手的用力大小有什么变化?(两根冰棒之间有少量冰融化,随着冰融化水的增多,摩擦力越来越少。

)2. 松开手,不再摩擦,让两个冰棒依然贴在一起,又会有什么现象?再摩擦两个冰棒,用力有变化吗?(融化了的冰就会重新冻结,摩擦力增大,有时候会很难移开 )科学解释:原来这是由于我们的双手在使冰棒摩擦时,摩擦产生了热,使冰棒部分融化停止摩擦后,由于气温低,两根冰棒之间又结了冰,把它们冻在一起了,这说明了摩擦能使冰融化的道理冬季里滑冰的时候,道理和这个一样,滑冰人实际上是在水上滑动的因为冰刀与冰的摩擦使坚冰融化了一部分,为滑冰的人提供了一层润滑作用的水,减小了摩擦力当滑冰者滑走以后,摩擦消失了,如果当时气温在冰点以下,水又会立即重新冻结成冰实验 8 (教材实验) (探究性实验) (第 3 课)实验材料: 杠杆尺 钩码实验步骤:1 .在杠杆尺左边第 1 格处挂 2 个钩码,在右边怎么挂钩码才能平衡?有几种方法?2 .在杠杆尺左边第 2 格处挂 1 个钩码,在右边怎么挂钩码才能平衡?有几种方法?3 .在杠杆尺左边第 2 格处挂 2 个钩码,在右边怎么挂钩码才能平衡?有几种方法?4 .在杠杆尺左边第 3 格处挂 1 个钩码,在右边怎么挂钩码才能平衡?有几种方法?5 .在杠杆尺左边第 3 格处挂 2 个钩码,在右边怎么挂钩码才能平衡?有几种方法?实验发现:都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在杠杆尺另一边相同位置放相同数量的钩码,另一种方法是在左边远处放较少的钩码,在右边近处放较多的钩码。

所放钩码的数量和钩码所在的位置有关) [左边钩码数量X钩码格数(从中心算起)=右边钩码数量X钩码格数(从中心算起)]注意事项:1 .在学生充分小组实验的基础上,先汇报有哪些方法,然后重点研究第二种方法中有什么规律,找到规律后还可以让学生运用规律去找平衡,进一步验证规律2 . 如果学生总结不出杠杆尺平衡的公式, 只要能定性的总结出来即可(说出或者画出是怎样做的)实验 9 (趣味实验)(第 3 课)实验名称:蜡烛跷跷板的制作制作材料: 长蜡烛 1 支, 大号缝衣针 1 根, 杯子 2 个, 薄铁皮 (或塑料板) 1 块,小蝶 2 个制作方法:1. 把蜡烛底端的蜡刮掉一些,让它像顶端一样露出烛芯2. 把缝衣针从蜡烛中部穿过,露出的针头、针尾,架在两只杯子的边缘上3. 用薄铁皮(或塑料板)剪成两个小人,用腿间的尖头插立在蜡烛上,两个小人的位置到缝衣针(转轴)的距离相等4. 点燃蜡烛两头,就做成一个蜡烛跷跷板实验 10 (趣味实验) (第 3 课)实验名称:自制简易小天平制作材料:细木条、硬纸片、线制作方法:1. 用均匀的细木条(或塑料尺)作天平的横梁,在横梁的中间穿孔,栓一个提纽2. 在横梁两端距中间孔等距离的地方穿孔,用两个同样的硬纸片做秤盘,把提纽挂起来,就成了一个小天平。

3. 用几个质量已知的不同面值的硬币做砝码,用自制的小天平测量铅笔、橡皮、钢笔帽等物品的质量实验 11 (趣味实验) (第 3 课)实验名称:手的重量实验器材:两个一次性的水杯、水、多棱铅笔、硬木尺、胶带、垫圈、线实验过程:1 . 将铅笔用胶带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使尺子在铅笔上处于平衡状态2 .两杯中倒入同量的水(约占杯子容积的 2/3 ) ,把两个杯子放在 尺子两端,使之平衡,以尺子不接触桌面为准3 . 把手伸入一个水杯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把手从这个水杯中拿出,再放进另一个水杯中,又会出现什么现象?4 .用线提着一个垫圈放入一个杯子中,会发现什么现象?实验结果:手放入哪个杯子中,哪边的重量就增加垫圈也一样实验 12 (趣味实验) (第 3 课)实验名称:天平上的“判断”实验器材:天平秤、塑料杯、小木块、小石块、砝码实验过程:1. 在天平秤的左右两端各放有一个盛满清水的塑料杯,其中右面杯子的水面上浮有一块木块观察:天平秤会平衡吗?如果不平衡,会向哪边倾斜?2. 在天平秤的左边放半杯水,杯旁放上一个小石块,在右边适当添加砝码,使天平秤平衡这时,把石块拿起来放入盛有半杯水的容器中,天平会怎样呢?实验结果:1. 第一个实验,天平会保持平衡。

也就是说,天平左右两端是一样重的右面尽管多了一块木块,但浮在水中的木块会排出和木块同样重量的水,所以它里面的水就要比左面少了2. 第二个实验,天平会保持平衡原理和第一个一样,只不过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