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24430559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素质考试大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素质考试大纲(中学)一、考试目标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答: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一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1国家政策保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2推进新课程改革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可以总结为:(1) 教学从 “教育者为中心 ”转向 “

2、学习者为中心 ”;(2) 教学从 “教会学生知识 ”转向 “教会学生学习 ”:(3) 教学从 “重结论轻过程 ”转向 “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 教学从 “关注学科 ”转向 “关注人 ”。3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素质教育的途径除了课程之外,还包括学校教育活动中的管理活动,校外、课外教育活动及班主任工作。其中,班主任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1) 学校管理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需要学校管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2)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除学校的正式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外。还有各种课外、校外教育活动。(3) 小学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班级是有组织地开展素质教

3、育活动的基层单位。其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因此,班级素质教育开展的效果,取决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教育方法。(二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1发挥教师的作用素质教育的成败,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要成为素质教育者,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素质教育观,以全身心的投入去实现自己的教学追求。同时要提高教师师德素养。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

4、的能力”。3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包括德、智、体、美等各育。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2. 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理解教师

5、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二)教育法律法规1. 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相关内容。2. 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3. 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

6、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 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 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文件精神。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2. 教师职业行为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 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 文化素养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

7、其主要成就。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五)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力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管理和应用的能力。具有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2. 逻辑思维能力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

8、理、论证。3. 阅读理解能力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4. 写作能力掌握文体知识,能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能够根据文章中心组织、剪裁材料。具有布局谋篇,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中学)一、考试目标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

9、心发展的实际问题。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 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包括教育与

10、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 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 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 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 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

11、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5.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二)中学课程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 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 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 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3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涵义和相关理论。4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三)中学教学1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2熟悉和运用

1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3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4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四)中学生学习心理1了解感觉的特性;理解知觉的特性。2了解注意的分类,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

13、3了解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了解学习动机的功能,理解动机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5了解学习迁移的分类,理解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6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掌握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7理解并运用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促进教学。(五)中学生发展心理1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2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3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4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 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5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6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7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六)中学生心理辅导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