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简介可行性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24429579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简介可行性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简介可行性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简介可行性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简介可行性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简介可行性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简介可行性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简介可行性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竹山县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简 介一、项目建设背景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境内以秦巴、武当山脉为屏障,形成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南北过渡的气候特点。全县现有耕地面积52.6万亩,其中旱地面积43.0万亩,旱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1.7%。受复杂地形气候影响,我县的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中西部地区虽然土壤条件好,排灌设施比较配套,属全县主要产粮区,但受自然降雨少的影响,农作物产量年度变幅大。南部和西西部地区,属高寒山区,雨水较多,但因耕地坡度大,耕层浅,土壤含蓄水量小,时常发生季节性缺水。北部山区降水量小,农作物“靠天收”。“九五”以来,我县针对不同地带的气候和耕地特点,采取工程、生物、化学、农艺等措施

2、,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我县旱作面积大、分布广、基础条件差,干旱缺水仍是制约我县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拟进一步实施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二、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本项目建设分五个主要内容。一是2万亩旱作节水农业高效示范园;二是15万亩全覆盖保墒栽培示范区;三是2万亩节水灌溉(水窑)示范区;四是抗旱节水农业试验站建设;五是1万亩抗旱节水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三、项目实施年限该项目20012006年实施,共6年。四、项目投资预算及筹措方式竹山县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规模为20万亩,项目计划投资2000万元,2001年2003年每年投资350万元,200420

3、06年每年投资300万元。计划县级财政配套1000万元,特请示国家投资1000万元。五、效益分析完成项目投资且达到投资目标后,18万亩粮食作物平均亩增产50公斤,年增收900万元;2万亩高效特增基地平均亩增收200元,年增收400万元。共计年增收1300万元,同时,通过项目建设,可有效提高项目区的水资源利用率,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项目区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六、项目进展情况目前,该项目已编制了项目建议书,上报省计委、省水利厅。竹山县“十万亩生态有机茶”建设项目简介一 、项目建设背景竹山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属华中和西北、西南经济结合部,同时也是华中区“两河两库”(即:长江、汉江、黄龙水库

4、、丹江水库)实施综合生态治理工程的关键地带,国家退耕还林示点县之一,全县总人口45万人、国土面积35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1万亩,林地面积139.5万亩。境内高山二高山地域面积辽阔,土壤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植被资源很好,由纵横交割形成垂直分布小气候资源丰富。同时,竹山县种茶的历史悠久,所生产的圣水牌绿茶荣获国家金奖、省十大名茶殊荣,为开发利用我县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拟建设十万亩生态有机茶项目。二、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项目建设总规模10万亩,其中转化现有常规茶园4万亩,新建6万亩。项目建设主要内容为:一是新建有机茶基地6万亩;二是通过龙头企业(湖北竹山圣水茶业有限责任公

5、司)建加工车间和贮藏保鲜库。三、效益预测项目实施后,既能够调整产业结构,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并对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起到水源的水质保护作用。按照“十万亩生态有机茶”规模建设可解决4万人就业,农民增收2.2亿,农民人平增收2112元,企业产值3.795亿元,提供税收7211万元。四、建设年限2001年2005年。五、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总投资6432万元,其中3588万元用于基础建设(包括种苗、配水设施等),2544万元用于加工车间的厂房及配套的制茶机械的购买;300万元用于低温保鲜库建设。资金筹措渠道:请求国家投资2800万元,申请扶贫贴息贷款2500万元,地方自筹1132万元。六、工作进展情况该

6、项目于二OO一年三月已委托湖北农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市计委组织初审后上下报到了省计委、农业厅。竹山县二十万亩豆杂基地项 目 简 介一、项目建设背景竹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优越的气候条件,土壤属于过渡性黄棕壤棕壤地带,非常适宜豆杂作物生长。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实地考察论证,认为竹山县不仅具备适于豆杂生产的良好气候,土壤条件,充足的劳力资源和坚定的豆杂生产基础,而且具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和较强的技术力量;不仅能够实现建设“亿斤豆杂县”的目标,同时也具备建设“中国南方大豆示范县”的条件。为把农业综合开发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加快群众

7、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拟建豆杂基地。二、建设规模和内容该项目建设覆盖面大,涉及全县十七个乡镇,基地总面积20万亩,其中黄豆15万亩、绿豆3万亩、豌豆2万亩。三、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该项目概算总投资4200万元,地方财政和群众自筹1200万元,请求国家扶持3000万元。四、项目建设年限该工程实施期为2001年2005年。2001年完成黄豆基地3万亩,绿豆基地1万亩;2002年完成黄豆基地3万亩,绿豆基地1万亩;2003年完成黄豆基地3万亩,绿豆基地1万亩;2004年完成黄豆基地3万亩,绿豆基地1万亩;2005年完成黄豆基地3万亩,绿豆基地1万亩。五、效益分析该项目建成后年产豆类1亿斤,直接产值

8、8000万元。如果年加工4000万斤原料的豆制品,可增值300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300余元,为改善地方财政状况,实施农业深度综合开发,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六、工程进展情况该项目已拿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市计委呈报到省计委。竹山县郧巴黄牛杂交利用项目简介一、项目建设背景竹山县属于山区农业县,粮食生产常年人均水平在400公斤左右,农副产品年形成量在1.5亿公斤左右,全县拥有可利用167.2万亩荒山、草坡、滩涂地、荒极草场和年产农作物桔杆1.5亿公斤,通过氨化微贮技术处理后,可保证年出栏2万头肉牛过冬渡春的饲料。生产肉牛的精料资源充足。全县拥有10.8万农户占9

9、5%以上都有良好的养牛传统,特别是从90年代开始,通过对农村科技知识的宣传,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应用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全县黄牛的本种繁育和改良的成绩显著。而且,郧巴黄牛的发源地和生产区在我县,黄牛饲养量达3.5万头,其中能繁母牛18468头,有繁殖改良的坚定基础;全县已有几个乡镇开展过黄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和同步发情技术,广大干部和养牛户迫切期望发展郧巴黄牛杂交项目。为使我县郧巴黄牛主产地良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发展养牛业,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在实施科技兴牧和农业结构调整中充分体现出科学养牛的经济效益。二、建设规模和内容建设规模为年均出栏肉牛2万头。建冻精配种站15个;建标准牛栏20万平

10、方米;建肉牛试验育肥场2000平方米;人工垦处长种草10万亩;引进送购种母牛4000头;购人工授精设备仪器;购液氨运输车一辆;建交易市场6个。三、项目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建冻配种站15个,建饲料专贮氨化池20万立方米,建标准牛栏20万平方米,建肉牛试验育肥场2000平方米,人工重复种草10万亩,投草种10万公斤,投入肥料500万斤,引进选购种母牛4000头,兴建6个交易市场,该项目概算总投资4000万元,请求国家扶持2400万元;地方自筹1600万元。四、项目建设年限该项目实施年限为2001年2004年。2000年制定相应措施,鼓励和调动农民养牛的积极性;2001年完善圈舍设施,补充母牛群,垦复

11、种草0.5万亩;2002年配置冷冻设施和培训人工授精,种草1万亩;2003年建立6个交易市场;2004年项目达标年。五、效益分析该项目建成后,年出栏肉牛2万头,每头出售价1500元计算,农户净增收入600万元,年创税收314万元,人工种草达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可吸收转移大批农村剩余劳力和安排下岗待业人员,缓解就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六、工程进展情况该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竹山县“三元”杂交商品猪基地项目简介一、项目建设背景竹山县作为山区农业大县,财政主要收入来自于农村,而农村的主要收入又来自于畜牧业,畜牧业在农业收入中占36%以上,养猪收入又占畜牧业收入的85%以上;通过近几

12、年来的牲猪品种不断的引进改良,养猪生产仍然是农村农民脱贫,周期短、见效快,合民心顺民意的好项目。其有利条件是领导重视,牲猪生产有基础。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形成,交通运输方便。316国道贯穿竹山全境,全县村村通公路 ,交通比较便利。良种繁育体初具规模。全县以县种猪场为主,各乡镇为辅的纯繁基地初步形成 , 全县通过牲猪“四化”、“三优”牲猪人工授精达85%以上。二、建设规模和内容建设规模为年牲猪饲养量80万头,出栏55万头。形成良种繁育体系 ; 技术服务体系 、交易市场体系和饲料加工、冷冻、贮藏体系。同时加大栏圈建设力度,形成一大批规模经营牲猪养殖大户 , 带动全县牲猪主业的良性发展。三、项目投资和

13、资金筹措方式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需要投入800万元 ,饲料加工供应体系建设需投入700万元,栏圈建设需投入800万元,技术服务建设需投入600万元 ,交易市场及运输体系建设需投入800万元,加工车间建设需投入300万元,建冻库需投入500万元,组建养猪大户需周转金600万元,该项目总投资为51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扶持3400万元地方,自筹700万元,群众投劳集资1000万元。四、建设年限该项目建设年限为2001年2004年。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2001年2002年,力争牲猪饲养量达到30万头,年出栏20万头;第二从阶段为2003年2004年,力争牲猪饲养量达到80万头,年出栏55万头。五、效

14、益分析项目建成后,年实现养猪收入2.4亿元,创利3840万元,每头猪按40元税收计算,年可为国家增加税收2200万元。同时,丰富城乡居民生活,吸收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和城镇待业人员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六、工程进展情况该项目通过多次考察实践,经过充分的论证分析,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并在保丰、麻家渡等乡镇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竹山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 目 简 介一、项目建设背景民以食为天,食以菜为先,蔬菜是人们膳食结构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蔬菜的消费需求已由数量型转为质量型,并逐步由质量型向营养型、保健型过渡,尤其对蔬菜的花色品种、营养质量、

15、安全无公害等方面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根据我县地理气候和自然资源等诸方面优势条件,围绕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以山野菜、干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及其加工,对加速我县种植结构调整、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效率,推进“两高一优”农业和持续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兴起,加快农民奔小康步伐,振兴县域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建设规模和内容竹山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总规模为29.2万亩,实际占用耕地面积13.2万亩(其中二荒挂坡地面积3万亩),兼作套种16万亩。干菜生产:以宝丰、擂鼓为中心,辐射西区乡镇,品种以尖椒、萝卜为主,总面积达到8万亩,年产干品量1000万公斤。山野菜生产:以南部和西西乡镇的二荒地和挂坡地为主,品

16、种以香椿、薇菜、野金针、竹笋、野葛为主,总面积达到3万亩,年产干品量300万公斤。水生菜生产:以谭家河灌区为主,品种以莲藕为主,总面积1万亩,年产量2000万公斤。鲜菜生产:以城关、潘口、宝丰(或溢水、麻家渡)为主,重点抓好城镇商品蔬菜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蔬菜生产,总面积1.2万亩,年产量1.6万公斤。三、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方式竹山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总规模为29.2万亩,共需投入资金1703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扶持8330万元,地方自筹8700万元,重点投入水利设施建设、温室大棚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工贮藏、市场技术信息建设等方面。四、建设年限项目实施年限为2001年2005年。五、效益分析蔬菜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