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23823144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187 大小: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7页
新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7页
新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7页
新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7页
新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单元分析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二、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直尺、回形针、图钉、硬币、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课时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

3、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一、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

4、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2、交流展示学生

5、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

6、、高,量凳子的高。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四、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宽、高测量课本的宽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

7、例2,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在实际测量与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测物体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体验1厘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教学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上一节课我们

8、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

9、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5、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二)、用厘米量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请

10、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一、认识1厘米1、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2、认识几厘米二、用厘米量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认识米 用米量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至5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11、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厘米 过程与方法:同观察,探究等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米尺、软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

12、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二、自主探究:1、认识米。(1)请同学们猜一猜,1米有多长,并用手势比划。(2

13、)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3)体验。A、各小组互相量一量,从脚底起,1米到身体的那个部位?B、让学生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米。学生回答。2、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1)学生小组合作,量一量1米长的绳子有多少厘米?(2)小组讨论1米有多少厘米。(3)汇报归纳。板书:1米=100厘米 齐读两遍。3、用米量。(1)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学生的身高等。(2)汇报测量结果。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2、找

14、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4、判断。(1)铅笔长15米。(2)课桌高70米。(3)一棵树高16厘米。5、完成练习一第3、4、5题。四、质疑问难,总结提高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亲自测量知道了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并且学会了用米测量较长的物体,真是了不起!相信你们将来不仅能学好数学,还能用好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认识米 用米量1米100厘米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认识线段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