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5万立方米造纸废水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4609328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23821034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7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产5万立方米造纸废水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4609328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日产5万立方米造纸废水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4609328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日产5万立方米造纸废水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4609328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日产5万立方米造纸废水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4609328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日产5万立方米造纸废水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4609328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产5万立方米造纸废水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460932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产5万立方米造纸废水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4609328(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 绩 课程设计题 目5万m3/d造纸废水解决工艺设计课 程 名 称: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院(系、部): 环境工程系 目录第1部分 设计任务书 4 1.1题目名称 4 1.2设计资料 4 1.3设计内容 4第2部分 污水解决流程阐明 5 2.1有关造纸废水解决 5 2.2造纸废水解决的研究方案 5 2.3工艺拟定 82.4解决工艺流程图 8 2.5污泥解决方案的拟定 9第3部分 解决重要构筑物设计 11 3.1格 栅 11 3.2集 水 井 11 3.3沉 砂 池 11 3.4升流式厌氧污泥反映床 (UASB) 113.5曝 气 池 11 3.6二 沉 池 11 3.7污泥浓缩池 12 3.

2、8带式压滤机 12第4部分 工艺计算 13 4.1格 栅 13 4.2集水池 15 4.3沉 砂 池 15 4.4 UASB 174.5曝 气 池 20 4.6二 沉 池 22 4.7污泥量计算 24 4.8污泥浓缩池设 24 第5部分 设 备 一 览 表 26结束语 27参照文献 28第1部分 设计任务书1.1题目名称:5万m3/d造纸废水解决工艺设计1.2设计资料1、废水进水水量: Q=5万m3/d;2、废水进水水质: 水质指标单位数量CODBOD5SSPHmg/Lmg/L mg/L60090093、解决后出水水质规定:污水解决后出水排入类水体,即:水质指标单位数量CODBOD5SSPHm

3、g/Lmg/L mg/L150602006-94、气象水文资料:东北地区;冰冻深度1.7m;主导风向为东南风。1.3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及设计计算;2、撰写设计计算阐明书;3、画图(2张A1号-CAD图);涉及:1张工艺流程图,1张主体构筑物剖面图。第2部分 污水解决工艺流程阐明21有关造纸废水解决 造纸公司是废水排放大户,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行业,国内制浆造纸工业污染排放量约占全国污染排放总量的10%以上,排放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COD)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5.3%,居于第一位。因此造纸废水的治理早已成为国内工业污染防治的焦点、热点和难点。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协调解决好造纸工业的原料与环境问题,

4、使国内造纸工业走持续发展之路,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定。造纸工业是能耗、物耗高,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之一,其污染特性是废水排放量大,其中COD、悬浮物(SS)含量高,造纸废水的解决措施诸多,归纳起来重要有物理解决法、化学解决法、生物解决法以及这3种措施的组合。鉴于目前造纸废水危害较大且治理难度比较大,22造纸废水解决的研究方案在实际和理论研究中某些比较常用的对于造纸废水的解决工艺有如下几种:a. 气浮-接触氧化工艺,流程如下:b. 混凝沉淀-A/O工艺,流程如下:c. 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工艺,流程如下:d. CASS工艺,流程如下:高浓度水调节池水解酸化池CASS池出e. 混凝气浮-A/O工艺

5、,流程如下:2.3工艺拟定 由于本次解决的是造纸废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COD,BOD值较高,但是又由于不波及到N,P的解决,因此只需使解决过程中的COD,BOD,SS达到排放原则即可。不需要太复杂的工艺,因此选择UASB和活性污泥法解决。UASB工艺可以清除80%左右的COD和BOD.并且UASB无需设初沉池。活性污泥法的清除效率是90%左右。这样解决后的水质就可以达到排放原则了。2.4解决工艺流程图出水进水格栅集水井沉砂池UASB曝气池二沉池污泥浓缩池污泥运出2.5污泥解决方案的拟定产生污泥的地方重要是初沉池和二沉池,污泥解决工艺路线有:路线一:污泥浓缩脱水最后处置路线二:污泥浓缩自然干

6、化堆肥最后处置路线三:污泥浓缩机械脱水干燥焚烧最后处置路线四:污泥浓缩消化最后处置污泥解决的方案比较见表2-3表2-3 污泥解决方案比较6方案费用特点合用条件路线一根据所选的构筑物及设备决定以脱水为重要解决主体适于一般污泥的解决路线二较低以堆肥农用为主当污泥符合农用肥料条件及附近有农、林、牧或蔬菜基地时可以考虑采用路线三费用较高以干燥焚烧为主污泥不适于进行消化解决,或不符和农用条件,或受污水解决厂用地面积的限制路线四费用随消化解决的构筑物决定以消化解决为主体适于污泥中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泥污泥解决工艺路线拟定本设计为50000m3/d的流量,流量不算太大,产生污泥不多,修建污泥消化池费用较高,不

7、经济;污泥干燥焚烧需要脱去更多的水,费用也会很高;堆肥需要的场地较大,且费时,不合理。最后拟定的污泥工艺路线为路线一。污泥浓缩措施的拟定污泥浓缩的措施5力浓缩、气浮浓缩、离心浓缩。重力浓缩需要的费用较低;气浮浓缩需要通入空气,消耗能量,运营费用较高;离心浓缩是运用机械脱水,费用也较高。最后选用的浓缩的措施为重力浓缩。2)污泥脱水的措施的拟定污泥脱水的措施有:自然干化和机械脱水。自然干化的脱水措施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速度较慢,占用面积大,甚至尚有臭味。因此最后选用的脱水的措施为机械脱水。3)污泥最后处置的措施的拟定污泥最后处置的措施1埋、直接卫生填埋、堆肥、工业运用。第3部分 解决重要构筑物设计

8、3.1格栅格栅作为废水处的第一道工序,是用一组平行的刚性栅条制成的框架,可以用它拦截水中的大块漂浮物。格栅一般倾斜架设在其他解决构筑物之前或泵站集水池进口处的渠道中,以防漂浮物阻塞构筑物的孔道、闸门和管道或损坏水泵等机械设备。因此,格栅起着净化水质和保护设备的双重作用。因此在进入初沉池之前设立格栅间。纸浆污水中具有一定量的漂浮物及大颗粒悬浮物,一旦进入水泵或管道,必将发生堵塞现象,为避免堵塞,保护水泵及污水解决系统的稳定运营,特设立格栅一道,清除这些物质。3.2集水井集水井是设立在格栅之后的集水系统,是为了以便污水的提高以及缓冲污水的流量变化3.3沉砂池沉砂池重要用于清除污水中粒径不小于0.2

9、mm,密度连2.65t/m3的砂粒,以保护管道、阀门等设施免受磨损和阻塞。一般状况下,在污水中会具有相称数量的砂粒等杂质。设立沉砂池可以避免后续解决构筑物和机械设备的磨损,减少管渠和解决构筑物产生沉积,避免重力排泥困难,避免对生物解决系统和污泥解决系统运营的干扰。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式、竖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和旋流式沉砂池。本设计采用曝气沉砂池。3.4升流式厌氧污泥反映床(UASB) 升流式厌氧生物反映器(UASB),其基本原理是:反映器主体分为上下两个区域,即反映区和气、液、固三相分离区,在下部的反映区内是沉淀性能良好的厌氧污泥床;高浓度有机废水通过布水系统进入反映器底部,向上流过厌氧污泥床

10、,与厌氧污泥充足接触反映,有机物被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气、液、固由顶部三相分离器分离。出水COD的清除率可达到90%以上,容积负荷510kgCOD/(m3.d),分离后的沼气可作为能源运用3.5曝气池在曝气沉淀池内,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充足接触,污水中的可生物降解的物质被微生物代谢和运用,最后变为无机物,达到清除污染物的目的,最后泥水在外部的沉淀池内进行泥水分离,上清夜由出水堰排出,下面的泥部分排出池体,剩余的通过回流缝回流,进入曝气池,再次运用。3.6二沉池二沉池内实现泥水分离, 污泥通过重力沉淀作用向下沉淀。上清液完全达标排放。一般在设计沉淀池时,选用平流式和辅流式沉淀池。为了使沉淀池内

11、水流更稳、进出水配水更均匀、存排泥更以便,本设计采用流辐流式二次沉淀池。采用采用中心处进水,池中心出排泥,周边出水。3.7污泥浓缩池 污泥浓缩池的重要作用为:污泥浓缩可使污泥初步减容,使其体积减少为本来的几分之一,从而为后续解决和处置带来以便38带式压滤机污泥脱水、干化的作用是清除污泥中的大量水分,从而缩小其体积,减轻其重量。通过脱水、干化解决,污泥含水率能从96%左右降到60%80%左右,其体积降为原体积的1/101/5,有助于运送和后继解决。因此,国内外均比较注重污泥的脱水、干化技术。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脱水机械为板框式压滤机、带式压滤机和离心机。污泥脱水中板框压滤机由于过滤能力较低,劳动强度大,操作管理复杂等因素,不是抱负选择。带式压滤机具有能持续或间歇生产、操作管理简朴、附属设备较少等长处,在国内外应用广泛。本设计采用带式压滤机,污泥含水率能降至80%左右,体积已大大缩小,脱水后污泥可以直接外用。第4部分 工艺计算4.1格栅格栅是一种最简朴的过滤设备,也是最常用的拦污设备。一般置于进水渠道上或泵站集水池的进口处,重要清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1)格栅间隙数 nQmax最大设计流量,m3/s; 格栅倾角,度();b栅条间隙,m; h栅前水深,m;v污水的过栅流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