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离“幸福”还有多远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23634122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企业离“幸福”还有多远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企业离“幸福”还有多远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企业离“幸福”还有多远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企业离“幸福”还有多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企业离“幸福”还有多远(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企业离“幸福”还有多远 幸福与成功、幸福与财富、幸福与竞争,在这些核心关系问题上,许多企业领导人陷入迷茫:将商业成功和获取财富作为终极目标,将残酷竞争作为终极手段,物化员工也物化自己,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关键词:幸福企业在2012年“十一”双节期间,央视动员了很大力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你幸福吗”基层调查。本来一个非常正向、严肃的话题在实施过程中却走样了。调查中出现了很多诸如“我姓曾”、“我耳朵不好”,甚至是“你有病啊”等调侃性回答,正面的回答比较少,即便是正面回答,给人的感觉也是言不由衷,这些都反映了民众的一种逆反情绪。我们再看2012年10月由搜狐组织的“你幸福吗”网上测评。网民认为“

2、一般”、“很不幸福”、“比较不幸福”的合计高达82.5%;认为不幸福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因素”的达到34.5%;这些结果充分表明广大民众对目前我国国民的工作与生活状态是不甚满意的。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从一个经济上濒于崩溃的国家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应该说各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巨大成就背后的代价是什么?我们对环境的破坏至少透支了未来几十年,我国的碳排放量始终是世界第一位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突破了0.5的国际警戒线大关;各种社会矛盾在激化,经常有一些意外事件会引发重大的社会冲突、甚至局部的社会动乱;中国人的文化信仰出现前所未有

3、的危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可言,全社会信用度极低(包括商业信用度),犯罪率持续上升,国民安全感下降。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提升国民的幸福指数,提升国民的快乐感、安全感、幸福感已经是刻不容缓。与此相关的企业幸福感同样面临着严重挑战。企业是整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单元,如何提升企业每个个体(利益相关人)的“幸福指数”,同样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并努力改善。幸福是“主观”的在我国,对幸福企业的研究是近几年的事。通过几年的研究情况表明:企业幸福指数的情况很不乐观:在很多企业中,员工不幸福,经理人不幸福、企业领导者也不幸福。当然,不同岗位诉求不一,不幸福的原因也多种多样。经理人和员工不幸福的最主要原因,是来自企业领导人

4、的“负能量”,也就是领导人负面情绪的压力。许多员工表示,最难以忍受的是主管的霸道作风。很多企业领导人也坦陈,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他们心力交瘁。从企业的经营方向到财务、人力资源及运营成本,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操心,而往往还不能得到员工理解。幸福与成功、幸福与财富、幸福与竞争,在这些核心关系问题上,许多企业领导人陷入迷茫:将商业成功和获取财富作为终极目标,将残酷竞争作为终极手段,物化员工也物化自己,从而导致恶性循环。错误的幸福观会使企业领导人控制欲越来越强,人格越来越扭曲偏执,自己和他人都降格成了工具。在公司运营中就会表现为:恶性竞争、不计代价追求最高投资回报率、缺乏诚信、人事偏袒、极端保守等,这些阴

5、暗面剥夺和降低了员工的幸福感,使企业的危机加速。在我国,以往对企业幸福指数的研究也存在一些偏差。幸福指数评价的主要因素本应集中在企业的各利益相关人(特别是员工)的主观感受方面,可是不知何故,评价的因素仍然聚焦在一些经营性的硬指标方面(如市场占有率、利润率、收益率等)。有些则是变相的“硬指标”,如以“高效”、“创新”的名义,提出什么“合理利润水平”、“抗风险能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等。这些指标仍然是围绕着企业经营在转,与员工的主观感受基本没有什么关系。这些我们不能不说是对企业幸福指数的一种误导,使原本就很弱的企业幸福感,又误入了一条歧途。甚至在这种导向下,出现个别因恶性事件被媒体曝光

6、的企业却被评出幸福指数较高的反常现象。如何衡量幸福企业?什么才是真正的企业幸福指数标准?我们不得不将这些基本问题先搞清楚。为此,先看一下联合国2012年4月评出的全球国民幸福指数报告,这份报告调查时间跨度从2005年至2011年,调查对象是全球156个国家与地区。报告显示,丹麦是全球最幸福国度,美国排在第11名,台湾地区排名第46位,中国香港第67位,中国大陆则排名第112位。也就是说,除了那些战火纷飞的非洲国家,中国大陆基本上在全球幸福排名中处于垫底级别了。这套标准包括9个大领域:教育、健康、环境、管理、时间、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社区活力、内心幸福感、生活水平等。在每个大领域下,又分别有3至

7、4个分项,比如教育领域下有读写能力、学历、知识、价值观等,总计33个分项指标。从联合国的标准来看,除了其中生活水平里有家庭收入、资产、住房质量3项与经济指标有关外,其他30项均与经济指标无关,都是软性的、主观感受性指标。比如内心幸福感指标,是生活满意度、心态平衡、心灵状态等纯主观精神性指标。从联合国的“幸福国民”评价,以及以往“幸福企业”评价的误区对比来看,我们认为:幸福企业的评价维度应该集中在员工的主观感受、非营利导向、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由此,我们总结出对中国幸福企业评价的指导思想将有下列三点:强调主观感受强调以人为中心度量强调社会组织个人利益协同这三大指导思想表明了与以往评价幸福企业做法

8、的较大不同。在此指导思想下,我们提出从企业外部与企业内部两大维度建立评价标准。企业外部包含9个指标,企业内部包含12个指标,共21项指标。外部指标主要指客户、投资者、社会、供应商、竞争对手等外部利益关系者对一个企业的主观感受评价。有些指标甚至具有“一票否决”的意义,比如,如果某企业的产品出现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或者被大规模召回,该企业仅此一条就失去了幸福企业的评选资格。内部维度是评价幸福企业比重较大的一块,是企业内部高、中、基层对企业的主观感受。从结构上分为几块:治理结构(包括核心理念)、员工感受、文化氛围等。治理结构代表一个企业如何发展的最基本设想与架构,这也是中国企业最薄弱的一块。很多人会问

9、企业股权结构与幸福企业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它代表着企业所有者对如何发展他的企业的一个最基本的、最底层的态度。我们不能想象一个对企业拥有100%股权的所有者,能诚心诚意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去治理与发展他的企业;只有合理的股权结构才能保证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健康发展,所以这是衡量幸福企业的一个实质性的重要指标。另外衡量企业治理结构的两个重要指标是分配机制与授权机制。这两点基本能衡量出企业治理结构的良莠程度。员工感受是由待遇、培训、员工流失率、时间支配等组成的。这些很具体也很好理解。其中时间支配是以往类似评价从未涉及的指标,我们认为这种指标是特别反映员工感受的指标。珠三角一带制造业工人普遍长期

10、大量加班,他们甚至愿意少拿钱,而保证多一点休息时间。文化氛围如何也是带给员工主观感觉的重要领域。良性的文化氛围是企业里的一种正气。“正气”主要指干部升降机制、奖惩机制等方面。当大家看到绩优的、有正义感的人得到提升,该奖的奖了该罚的罚了,那就是正气氛围。反之就是邪气。企业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带给员工正向感觉的另一个方面。这方面,国际企业与本土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有较大差距。民营企业那种狭小、脏乱差的工作空间使员工就不愿意呆在那;而外企宽松的空间,干净和谐的环境,甚至丰富的茶点,给员工以家的感觉。这样的环境,一般可以得到较高的工作效率与持续的工作热情。在这套标准的指引下,我们评出了以青岛啤酒、阳光保险、拜耳中国、民生银行、远东控股、凤凰网、百事中国、英特尔中国、GE中国、宝洁中国等为代表的中国幸福企业。我们注意到,其中一半是外企在中国的子公司。在实际评价中,我们已经从更多鼓励中国本土企业的角度出发,人为降低了外企的比例。如果完全按照实际结果,本土企业可能进不了前十名。这说明,中国企业在幸福指数方面的真正差距还较大。现在我们毕竟在正确的道路上开始起步了。我们相信:只要在正确的标准体系指引下,我们中国企业再通过若干年的努力,真正意义上的一批中国幸福企业一定会出现在这个地球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