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平鲁区西易煤矿有限公司E9102综放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23633725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朔州平鲁区西易煤矿有限公司E9102综放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山西朔州平鲁区西易煤矿有限公司E9102综放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山西朔州平鲁区西易煤矿有限公司E9102综放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山西朔州平鲁区西易煤矿有限公司E9102综放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山西朔州平鲁区西易煤矿有限公司E9102综放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朔州平鲁区西易煤矿有限公司E9102综放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朔州平鲁区西易煤矿有限公司E9102综放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2山西朔州平鲁区西易煤矿有限公司 E9102综放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目 录第一章 地质概况 3 11地质资料3 12地面建筑物3 13地质说明书3第二章 采煤方法和顶板管理621 采煤方法622 回采工艺623支架选择的依据1024支护1225顶板管理1426矿压观测1527工作面收尾措施16第三章 主要生产系统1931运输系统1932供电系统1933通风系统2334防尘系统2635灌浆、注氮、喷阻化剂2836排水系统2937压风系统29第四章 循环作业、劳动组织3041 循环作业3042劳动组织31第五章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2第六章 主要安全技术措施3361安全、质量3362主要生产环节安

2、全技术措施3563辅助生产环节安全技术措施3964专项管理安全技术措施4165运输安全技术措施4666机电设备检修安全技术措施4967电气日常检修措施5368其它管理措施5369煤质管理55第七章 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57 71火灾、瓦斯(煤尘)爆炸57 72水灾避灾路线57 73发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57第一章 地质概况11地质资料111工作面概况本工作面布置在井田范围9号煤层内,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4-2号煤层26.0041.20m,平均29.86m。煤层厚度10.3811.66m,平均11.02m。煤层结构简单,含夹矸1-4层,夹矸厚度0.16-0.56m,夹矸岩性多为泥岩及炭质泥岩。煤层顶

3、板为砂质泥岩、泥岩及中粒砂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砂岩。煤层以亮煤和暗煤为主,玻璃光泽,条带结构,阶梯状-棱角状断口,内生裂隙较4号煤层发育,为半亮型-半暗型煤。真密度略低于4号煤层。该煤层作为炼焦配煤时属低灰-中灰,中低硫-高硫的气煤,作为动力用煤时属高灰,中硫-中高硫、低热值的气煤。112工作面设计储量工作面设计走向长度为260m,倾斜长度120m,平均煤厚11.02m。工业储量为46.42万吨。可采储量约为41.06万吨。工作面回采率为88.5%。113地质构造及水文情况该工作面煤层稳定,构造简单。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山西组、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属弱中等富水性。工作面回采时正常涌水量不

4、大,但工作面接近停采线位置煤层底板标高为1080m,而本井田奥灰水水位标高为1066m,低于奥灰水水位标高,所以工作面回采接近停采线位置时应注意地板水。威胁工作面安全的水源重点是4号煤采空区的积水,工作面回采前已经对4号煤采空区的积水进行探放,排除积水51000m。但在回采当中接好水泵,管路不少于两趟,不可掉以轻心。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型。12地面建筑物 从井上下对照图得知,该工作面地表无建筑物。13地质说明书表1-1 E9102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概况煤层名称9煤水平名称+1100水平采区名称9102采区 工作面编号E9102地面标高+1337m工作面标高1100-1095地理位置位于主井工业

5、广场东南约540m处。井下位置及相邻采掘关系位于井田中部,回风顺槽北侧紧邻采空区,运输顺槽南侧为实体煤未采动,切眼东侧为矿界停采线。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该综放工作面推进后,短期内对地表无影响,长期内可预见将造成地表裂隙。走向长(m)运输顺槽:260倾向长(m)120平面积(m2)31200回风顺槽:260煤层情况煤层总厚(m)10.3811.66煤层结构含夹矸14层夹矸厚度0.371.07m煤层倾角()3-511.02可采指数变异系数稳定程度稳定煤质情况水分Wad(%)灰分Aad(%)挥发分Vdaf(%)发热量Q全硫S胶质层煤种0.76%33.06%浮煤38.81原煤20.65MJ/Kg20.

6、65Y值57mm气煤(QM)状况简介 9号煤做为炼焦配煤时属低灰中灰、中低硫高硫的气煤;9号煤做动力用煤时属高灰、中硫中高硫、低热值的气煤;煤层顶底板情况顶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岩 石 特 征直接顶砂质泥岩泥岩、中粒砂岩平均29.86砂岩呈灰白色,坚硬;泥岩、砂质泥岩呈灰黑色,不易破碎底板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平均9.02泥岩、砂质泥岩呈灰黑色,不易破碎地质构造情况简 介顺槽及切眼在掘进过程中,未遇到大的断层,较小断层对回采影响不大。构造名称走向倾角()性质落差(m)备注9101SC1与两顺槽斜交8570正断层2.1距回风顺槽口168m、运输顺槽口110m见断层面水文地质情况及防治水措施简 介

7、1、太原组含水层主要为4-9号煤之间的砂岩体,上部岩性以粗砂岩为主,下部岩性以粗、中、细岩为主,是太原组下段9号和11号煤层开采的主要顶板充水层。本组含水层埋藏较深(100-230m),接受上覆含水层的越流和大气降水渗水,补给条件差。对回采影响不大。2、采空区积水。井田内4-1、4-2号煤层已大片采空,估计在此采空区内存在积水。根据山西省煤炭地质115勘察院对E9102工作面的物控报告,此工作面上部存在采空区积水区域。对回采有较大影响。最大涌水量(m3/h)35正常涌水量(m3/h)11防治措施1、对上部4-1、4-2号煤层采空区积水进行控测排放。坚持做到“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

8、采”。2、回采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水文地质情况变化,有变化时及时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因素地 温属正常区地 压属正常区瓦 斯低瓦斯。煤 尘有爆炸危险,开采过程中要落实好各项综合防尘措施。煤的自燃自燃倾向性性质等级为类,自然倾向性性持为自然,在开采中注意防范硬 度煤 层夹 矸直接顶直接底1.52工作面储量计算走向长m倾斜长m煤厚m容量t/m3工业储量万t回采率设计可采储量万t运输顺槽:260回风顺槽:26012011.021.3546.4288.5%41.06问题及建议图纸要求(见附图)1、 工作面平面布置图(1:500)2、工作面巷道实测剖面图(1:500)3、工作面综合柱状图(1

9、:200)4、井上下对照图,包括塌陷预测范围比例(1:2000)第二章 采煤方法和顶板管理21采煤方法211巷道布置1、运输顺槽该巷道沿煤层底板掘进。采用锚杆支护,矩形断面,巷宽4m,高2.8m,净断面为11.2m2,两帮为锚杆和支护;顶板铁锚杆、梁网加锚索支护,锚杆间排距为0.9m1.0m,锚索间距为3m,巷道内布置防尘、压风、管路各一趟,束管监测管路等管线。并在靠近工作面的地点设有移动变电站一处,乳化液泵站等设备。2、回风顺槽该巷道沿煤层底板掘进。采用锚杆支护,矩形断面,巷宽4m,高2.8m,净断面为11.2 m2,两帮为玻璃钢锚杆和钢塑网支护;顶板铁锚杆、梁网加锚索支护,锚杆间距为0.9

10、m1.0m,锚索间距为3m,。回风顺槽采用轨道运输物料,作为回风巷使用。巷道内布置有防尘、黄泥灌浆、压风管路各一趟。212采煤方法选择依据1、根据地质条件及矿井机械化采煤水平,本工作面采用后退式长壁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顶板处理为全部垮落法,停采线前20米不放煤。2、工作面选用ZF4600/19/30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和MG160/380-WD型无链牵引采煤机。本面煤层厚度为10.3811.66m,平均11.02m,规定工作面采高为2.8m,当过地质构造或工作面片帮严重时,可适当降低采高,但最低不小于2.5m。3、过地质构造,煤层厚度有较大变化时的采法由技术科组织相关单位现场会审后确

11、定,届时另行补充措施。213 采高及采放比确定根据工作面设备技术参数,E9102工作面机采高度为:2.8m。工作面煤层厚度:10.3811.66m,平均11.02m,则平均放煤高度为8.22m,平均采放比为 1:3。22 回采工艺221工艺顺序: 1、 落煤方式:E9102工作面为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工作面采用MG160/380-WD型煤机双滚筒采煤机割煤,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2、 装煤方式:工作面前部运输机利用采煤机滚筒上螺旋叶片旋转及推移前部运输机时,利用铲煤板装煤,工作面后部的顶煤通过放顶煤液压支架尾梁的上、下摆动和插板的伸缩,将后部的顶煤装入后部运输机。3、 放煤工艺定为两采一放。设计采高为 2.8米。采煤机割煤两刀,放煤一次,每刀进度0.6m。专职放煤工两轮顺序循环放煤。222工艺流程其回采工艺流程为:割煤移架推前部运输机拉后部运输机割煤移架推前部运输机放煤拉后部运输机1、割煤及进刀方式(1) 采用双滚筒采煤机跟底双向割煤,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扫浮煤。(2) 进刀方式:端部斜切进刀,其进刀斜长大于20架。端头斜切进刀见图21(a)采煤机割煤至端头,滞后煤机10架推移前部运输机,采煤机在端头割通后退至距出口20架处,然后推移端头段前部运输机。(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