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模式终极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23336624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模式终极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模式终极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模式终极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模式终极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模式终极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模式终极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答题模式一、 艺术手法题(一) 艺术手法类型1修辞手法(修辞是增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修辞可以令人: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更清楚了解别人的意思,不会受修辞手法的影响而有所误解;便于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文的修辞类型比喻(譬喻)明喻、暗喻、借喻;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夸张(时间、空间、物象、人情、数量);互文;对偶单句对、句中对、隔句对、三句对;双关;顶真;移觉(通感)2 表现手法渲染、烘托、映衬(正衬反衬)、虚实结合(以虚衬实以实衬虚)、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声衬静以静衬声)、正侧、欲抑(欲抑先扬&

2、先抑后扬)、点面(以点代面点面结合)、象征、联想、想像、引用(用典化用)、白描、留白等。(二) 答题模式是什么(点出手法);为什么(解释手法);怎么样(作用)以比喻为例答:比喻。把(本体)比作(喻体)。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本体)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以拟人为例答:拟人。把人所特有的动作/形态用到了(描写对像)上面。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描写对像)的特点/使得(描写对像)人格化;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二、 作用题(一)知识积累(这是答“作用题”的依据,必须熟记在心,答题时按照题干要求选择合适的术语作答)结构主题类:A、词句出现在开头段:开篇点题,揭示主题;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

3、笔,为下文作铺垫,上下文形成对照。B、词句出现在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C、词句出现在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使结构首尾呼应;含蓄有余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寄托作者感情。D、线索:文章中把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体的脉络,其作用是环环相扣,连接紧凑。线索在文中表现为:时间、空间、人物、事物、事物的内在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线索在文中往往有语言标志。表达技巧类:1修辞手法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

4、;表达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是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具体如下: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拟物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带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

5、抒发淋漓尽致。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开头有引起思考的作用,用在中间段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反复分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叫连续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

6、复。连续反复一般都是为了能够强调突出某种意思。用于写人,强调人物心理状态或思想感情用于写事,强调事件结果或意义用于抒情,强调作者思想感情用于议论,强调作者观点和看法间隔反复的作用除能表达强烈的情感之外,还能起到分清层次脉络,增添旋律美,加强节奏感的作用。用在抒情文字中能达到反复咏叹,回环起伏抒情效果,充满语言美。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2表现手法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

7、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烘托(衬托)。烘托与衬托本来是有差别的,但这个差别不要求中学生分清,烘托是不正面刻画主要对象,而通过描写主要对象周围的环境、人物来加以映衬,以突出主要对象。分为正衬与反衬。正衬

8、是从正面衬托主体事物;反衬是从反面衬托主体事物,如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以乐景写哀情等。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反语(反讽):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3表达方式(有五种:描写、抒情、说明、议论、记叙)描写: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景物及其形态、特征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能把事物具体生动、鲜明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有很多种类,按用语的繁简可分为渲染和白描。渲染:是浓墨重彩的铺陈、烘托事物,使形象鲜明突出,生动传神。白描:与渲染相

9、反,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人物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又称风俗画,自然环境描写又称风景画。社会环境描写可以为人物活动提供大的社会历史背景,还可以烘托人物的志趣、情操等性格特征。自然环境描写可以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和环境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和性格,寄托感情,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突出主题。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

10、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曲折有致,耐人寻味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议论(记叙中的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说明:主要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列数字等。表达作用是:举例子:举例的作用是化抽象为具体实在,化深奥为浅显易懂,使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还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作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打比方: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

11、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人称运用。第一人称: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有如袒露胸怀,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第二人称:缩短作者和读者,或者“我”与被叙述者之间的距离,有如促膝谈心,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从而增加作品的感染力。第三人称: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可以不受特定的时空的限制,叙述者如冷眼旁观,显得客观冷静,反映的生活面极为宽广。叙述方法各有长短,为了发挥各自的优势,文章常常交叉采用两种不同的叙述人称。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

12、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二)具体操作1、如果问题与文章结构有关,从词句对文章结构的作用来作答。例如:2007辽宁卷第17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2分)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2分)2、如果问题与表达技巧有关,从词句所运用的修辞及表现手法的效果来作答。例如2007年全国卷1第16题: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

13、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答: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和想象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3、如果问题与主题有关,从词句对文章中心主旨的作用来作答。例如2007全国卷1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以戈壁石的美丽,揭示出大西北的美丽。以戈壁石的诱人,强化对大西北的热爱之情。以戈壁石的呼唤,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答题时要关注文章的重点语句,注意每段的段首和段尾,承上启下的,反复出现的,抒情和议论类的,这些句子往往对中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要么深化,要么升华!如上题原文中的倒数第二段,有一

14、句话可以作为概括文章主旨的主旨句,即“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4、如果问题与情感有关,从词句本身流露出的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来作答。例如2007年的高考试题全国卷第14题: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分)答:顽强不屈,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表现大西北的精神风貌。表达作者对大西北的赞美和崇敬之情。5如果问题与人称有关,从人称表达的作用回答。例如2000年卷第22题第(1)小题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三、 理解题与含义题(一) 核心定义难以理解的的句子出理解题,有多层含义的出含义题(二) 解题思路理解题:找出隐含的矛盾并解决之。此类题目往往是表面上有矛盾,但结合上下文却没有矛盾。含义题: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