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国际生鲜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方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2329566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29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泛亚国际生鲜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泛亚国际生鲜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泛亚国际生鲜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泛亚国际生鲜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泛亚国际生鲜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泛亚国际生鲜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泛亚国际生鲜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方案(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工程概述1.1工程位置本工程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华南城地区1.2项目概况本工程为泛亚国际生鲜冷链物流中心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1.3施工场地周围环境工程地点现为荒地。该区域为待开发土地,多余土方外运至指定弃土场。淤泥外运至指定弃土场。1.4工程地质据钻孔揭露,场地地层在钻探深度内按成因自上而下可分为:人工填土层(Qml)、第四系冲洪积层及侏罗系砂岩基岩(J),现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层(Qml) 素填土(层号1):褐黄色,稍湿,松散稍密,主要由粘性土及少量碎石组成,局部夹少量建筑垃圾。该层整个场地除ZK52、ZK53、ZK59ZK62等6个钻孔外均见及,厚度0.506.50m,平均厚度

2、2.24m。2)、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粉质粘土(层号2-1):褐褐黄,褐红色,可塑,不均匀含少量细砂。该层整个场地Z1、ZK2、Z7、Z8、ZK41、ZK42、ZK49ZK51、ZK58、ZK60、 ZK61、ZK/68、ZK70共有14个钻孔见及,厚度1.6014.40m,平均4.60m,顶板埋深1.306.50m,顶板标高65.3070.58m。本次勘察对该层共进行现场标准贯入试验12次,修正后N=8.815.1击,平均11.2击。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号2-2):灰黑色,软塑,不均匀含少量细砂,具腐臭味。该层整个场地ZK42、ZK50、ZK51共有3个钻孔见及,厚度2.804.10

3、m,平均3.30m,顶板埋深9.4013.50m,顶板标高58.2862.24m。本次勘察对该层共进行现场标准贯入试验3次,修正后N=4.05.0击,平均4.4击。3)、第四系残积层(Qel)砂质粘性土(层号3):褐黄、褐红夹灰褐色,可硬塑,原岩残余结构尚可辨认,系由砂岩风化残积而成,岩芯土柱状。该层整个场地Z1Z4、Z7、Z8、ZK1ZK8、ZK13ZK15、ZK17、ZK18、ZK23ZK27、ZK31、ZK34ZK36、ZK41、ZK42、ZK47ZK49、ZK51、ZK56ZK61、ZK66ZK70等44个钻孔见及,厚度1.1015.70m,平均6.35m,顶板埋深0.0016.50m

4、,顶板标高55.2871.02m。本次勘察对该层共进行现场标准贯入试验32次,修正后N=9.118.9击,平均13.8击。4)、侏罗系砂岩层(J)场地下伏基岩为侏罗系砂岩层,按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及中、微风化带化。其特征分述如下:全风化砂岩(层号4-1):褐黄、褐红色,坚硬土状,原岩结构基本破坏,裂隙发育,岩芯呈土状,岩质松软,遇水崩解,风化不均,局部夹少量风化残块,呈软硬交替状。该层整个场地除Z6、ZK19、ZK20、ZK28、ZK29、ZK30、ZK37、ZK38、ZK40、ZK44、ZK45、ZK46、ZK52、ZK53、ZK55、ZK62ZK65等19个钻孔外均见及,厚度

5、1.2010.90m,平均4.70m,顶板埋深0.8020.50m,顶板标高51.1470.69m。本次勘察对该层共进行现场标准贯入试验27次,修正后N=35.047.3击,平均39.5击。强风化砂岩(层号4-2):褐黄、褐红色,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裂隙发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风化不均,局部夹有风化岩块,呈软硬交替状,岩质较软,遇水易崩解。属极软岩,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该层整个场地钻孔均见及,厚度1.9017.50m,平均8.74m,顶板埋深0.6024.10m,顶板标高47.5471.16m。本次勘察对该层共进行现场标准贯入试验40次,修正后N=50.462.5击,平均55.9击。

6、中风化砂岩(层号4-3):青灰,灰黄色,原岩裂隙较发育,岩质较为新鲜坚硬,锤击声较脆,岩芯呈块状及短柱状。属较软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该层整个场地钻孔均见及,厚度1.306.40m,平均3.09m,顶板埋深5.0032.40m,顶板标高39.4466.76m。微风化砂岩(层号4-4):褐灰色,岩质新鲜坚硬,锤击声清脆,岩芯呈块状及短柱状,部分长柱状。属坚硬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该层整个场地除ZK5、ZK6、ZK15、ZK19、ZK24、ZK34、ZK35、ZK41、ZK44、ZK65、ZK69等11个钻孔外均见及,揭露厚度0.904.40m,平均2.70m,顶板埋深7.

7、5034.80m,顶板标高37.0964.26m。以上各岩土层的分布、厚度变化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各岩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表3)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报告”(附表2)。1.1. 特殊性岩土场地不存在岩溶、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特殊性岩土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人工填土(素填土),场地大部分地面分布人工填土,由粘性土混杂建筑垃圾组成,厚度0.506.50m,其密实度不均,未经处理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使用。(2)含有机质土粉质粘土,厚度2.804.10m,其强度低,属高压缩性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使用。(3)由于残积土层

8、含水量较高,遇水易软化,全风化砂岩具中等偏低压缩性,承载力中等,具开挖松弛及遇水易软化、承载力下降的特点;强风化岩在天然状态下承载力中等稍高,但具遇水软化、崩解,承载力下降等特点。基础施工时应注意防止地表水及雨水浸泡破坏地基土的原状结构。1.2. 不良地质作用根据勘探结果,在揭露深度范围内,岩土层结构简单,除人工填土层及淤泥质土强度低外,其余岩土层强度均一般较高;未发现危岩、崩塌、溶洞等不良地质作用。1. 水文地质条件1.1. 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场地周边100米范围内未发现明显的地表水体。地下水类型场地地下水类型有第四系上层滞水及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场地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填土层内,主

9、要由大气降水渗入补给,水量贫乏。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中,为裂隙水。含水层主要由下伏全、强、中及微风化岩组成,均具一定的富水性,但仍属弱透水层,裂隙水补给、涌水量大小及径流规律主要受地质构造及裂隙控制。地下水补、泾、排条件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邻近地下水侧向补给下水水位及水量受季节性影响,整体由东向西往方向排泄。地下水位随季节性变化较大,勘察期间为雨季,旱季期间地下水位会有所降低,根据深圳地区经验,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约23m。地下水位勘察期间各孔均见地下水,测得钻孔稳定水位埋深1.906.00m(标高61.4869.84m),场地地下水位随季节略有变化,地下水相对较贫乏。1.1.

10、地下水及土的腐蚀性 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根据在ZK40、ZK63号钻孔中取得地下水水试样所作水质分析结果,详见“水质分析报告表”,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结合场地的地层特点,场地环境类型为类,有关腐蚀性标准判定结果详见下表1。 场地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表 表1孔号类型水的腐蚀性评价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等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等级pH值侵蚀性CO2(mg/L)水中的Cl-含量(mg/L)长期浸水干湿交替ZK40地下水7.358.9010.42强透水层微微微微弱透水层微微ZK63地下水6.4517.7920.84强透水层弱弱微微弱透水层微微按岩土工程勘察

11、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有关标准判定:ZK63号孔水样在强透水层中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在弱透水层中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下具微腐蚀性。ZK40号孔水样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因此综合判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下具微腐蚀性,长期浸水时具微腐蚀性。土的腐蚀性评价根据ZK23、ZK40号孔所取地下水位以上土样所作易溶盐分析结果,详见“易溶盐分析报告”,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有关腐蚀性标准判定结果见下表2。 场地地

12、下水位以上土质的腐蚀性评价表 表2取样钻孔及编号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等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等级对钢结构的腐蚀性等级pH值土中的Cl-含量(mg/kg)长期浸水干湿交替pH值ZK237.2170.767.21微微微微ZK406.9270.966.92微微微微*说明:对钢结构的腐蚀性是按PH值进行判定综合判定:场地地下水位以上土层对钢结构按PH值判定具微腐蚀性。1. 岩土参数统计分析2.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2.1. 岩土工程性状评价拟建场地属丘间谷地地带,岩土层次较多,土层中人工填土及有机质土强度低,因此地基的稳定一般。现将各岩土层的工程性质评价如下:人工填土层(层号1):松散稍密状,孔

13、隙率高,局部厚度大,压缩性高,强度低,属不稳定土体,承载力低。未经加固处理不能作为建(构)筑物的基础持力层。粉质粘土层(层号2-1):可塑状,强度一般,可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层号2-2)层位分布不稳定,具高压缩性,孔隙率高,属软弱不稳定土体,承载力低,不能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砂质粘性土层(层号3):强度较高,可作为一般建筑物基础持力层。全风化砂岩(层号4-1):强度较高,可作为一般建筑物基础持力层。强风化砂岩(层号4-2):强度高,是建筑物桩基础良好持力层。中风化砂岩(层号4-3):强度高,是建筑物桩基础良好持力层。微风化砂岩(层号4-4):强度高,是建筑物桩基础良好持力

14、层。1.1.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根据勘察结果,在揭露深度范围内,岩土层结构变化较大,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据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广东省自然灾害地图集中广东沿海活动断裂与地震震中分布图(1300万),场区内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在钻探揭露范围内亦未发现可影响该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故场地属基本稳定区,适宜本工程的建设。 1.2. 地基稳定性及均匀性评价场地岩土层结构不均,场地大部分地带人工填土层及淤泥质粉质粘土,强度低,其土层的工程性质和稳定性均较差;其余岩土层的工程性质和稳定性均较好,但若采用天然地基时,持力层将跨越不同的地基土,因此场地的地基稳定性较差,地基属不均匀地基。1

15、.3. 地震效应评价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的划分,场地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特征周期0.35s,勘察场地属丘间谷地及残丘台地地貌,场地现状为填方地基,分布有人工填土层及淤泥质粉质粘土,其下为冲洪积土层、残积土层、全、强、中、微风化岩,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差,根据剪切波速测试结果场地土类型属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综合为类。1.1. 地下水影响评价根据场地取水样做腐蚀性分析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的有关规定判定: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