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的头针治疗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22950677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风后遗症的头针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风后遗症的头针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风后遗症的头针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风后遗症的头针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风后遗症的头针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风后遗症的头针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后遗症的头针治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风后遗症的头针治疗【关键词】中风后遗症 头针 针灸疗法中风亦称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危急病。中风在急性危险期后, 常出现严重后遗症,重者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亦给家庭带 来沉重的负担。笔者运用头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可使症状缓解,脑功能获得改善和 恢复,有明显的康复治疗作用。1理论基础1.1 脏腑经络理论 头针是在传统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素问脉 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张介宾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内经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上属于脑”,说明头部与 各脏腑器官均有密切关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 五络,其血气皆上于

2、面而走空窍。”如足太阳膀胱经“上额、交巅从巅入络 脑”;手少阳三焦经“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足少阳胆经“上抵头角、下耳 后”;足阳明胃经“循发际至额颅”;足厥阴肝经“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督脉“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阳跷脉绕头,“在项中两筋间入脑”;阳维脉绕头“会哑门、风府,复入风池”,亦通脑。此外,十二经别和十二经筋中,分布于头 部者亦多,如手少阳经别“指天,别于巅”;足太阳之筋“结于枕骨,上头下 颜”;足少阴之筋“结于枕骨”;手阳明之筋“上左角,络头,下右颔”。十二经 别中的阳经经别在颈部合于本经,上达于头部;十二经别中的阴经经别在颈部合于 其相表里的经脉上达于头。头也是气街所在部位

3、,通过气街的作用,经气内止于 脑,构成了头皮与脑髓的紧密联系。因此,分布于头的经别、经筋、经脉都直接或 间接地与脑联系。它们在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同时,头皮选区治疗 脑源性疾病,距离最近,使针刺作用直趋病所,符合“近部选穴”原则。1.2 现代医学理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脑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的。脑 血管病患者虽然病灶处有一部分神经细胞已经死亡,但在病灶周围的神经细胞并没 有完全死亡,大多数仍处于休眠状态,如何使这部分暂时失活的神经细胞恢复其正 常功能是各种治疗方法的目的1。研究表明,在大脑皮层相应的头皮投射区针 刺,通过直接兴奋中枢运动神经,加强神经冲动,可改善大脑局部血液循环,消

4、除 脑水肿,调节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纠正抑制性泛化,激发细胞活化,使受损的 处于半休眠状态的细胞复苏,甚至达到正常脑细胞功能2。2取穴原则笔者经过十几年的观察与探索,最后把“辨病取穴”作为头针治疗的根本法 则。辨病取穴是根据疾病的病变部位进行头针取穴,以焦顺发和方云鹏体系3 的头针刺激部位为主,且以中枢系统病变为代表。例如急性脑血管病出现偏瘫,其 病变部位在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则分别取运动区(倒象)和感觉区(倒象)4。 如用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则分别为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急性脑血管病所导 致的失语,其病变部位在布洛卡区(Brocas area)、颞上回后部和角回等大脑皮质 功能定位区;产

5、生运动性、感觉性、命名性失语等,其相应的头针取穴则以运动区 下1/5(说话)、言语3区(信号)和言语2区(记忆)为主。3针刺手法3.1快速捻转法针体与头皮呈1530。刺至头皮下肌层或鞘膜下疏松结 缔组织区,深度11.5寸,定位后不提插,示指一、二节呈屈曲状,以示指桡侧 与拇指掌侧夹持针柄,示指的掌指关节不断屈伸,使指体旋转,每次针体旋转各2 周左右,应达200次/min以上。3.2 抽添法 分为抽气法与进气法2种。抽气法属泻法,即用左手固定刺激区,右手持针,拇指与示指、中指夹持针柄,针身与头皮呈1530,运用指 力使针尖快速刺入头皮。当针尖刺入帽状腱膜下层时,将针体平卧,再缓慢刺入1 1.5寸

6、,然后用拇、示指夹持针柄,中指抵住针身,靠指的爆发力向外速提,而 针体与头皮之间应保持相对不动,或至多提出0.1寸,如此反复多次,得气后,指 下有一种既不过于紧涩又不过于松弛的吸针感。进气法属补法,操作进针时与抽气 法相反,即先缓慢刺入,再用爆发力向里速进,针身与头部所呈角度及针刺深度与 抽气法相同5。此外,在实际运用中还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运用迎随补泻法、徐疾补泻法、浅刺 加捻转法、浅刺加提插法等,这些手法往往交替使用,既减轻“穴位疲劳”,又可 增加疗效。4典型病例霍某,女,61岁。2007-03-21初诊。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12年,一直服用降 压药(间断服用复方罗布麻、尼群地平、北京降压0号等

7、),血压维持在22 20/1412 kPa(165150/10590 mm Hg)。2007-02-12,因情绪激动而猝然昏 迷,在某医院经CT诊断为多发性脑梗死,经抢救病情稳定,但遗留右侧肢体瘫 痪,失语,遂来本门诊部行头针治疗。刻诊:神志清楚,但不能站立及翻身,血压 22.0/14.0 kPa(165/105 mm Hg),右侧上、下肢不能活动,肌张力减弱为0级,肌 肉轻度萎缩,皮肤感觉减退,右侧手和足色白、粗糙、僵硬,大便干,口苦,舌质 红,苔黄腻,脉弦滑。头针选运动区、语言区、感觉区、足运感区。常规消毒后, 依次针入各有关穴线,深达骨膜后,行捻转手法,140160次/min,连续捻转2

8、 min,边捻针边要求患者活动肢体,停针5 min,再捻转2 min,如此反复操作,留 针3040 min,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月后,能自己缓慢 行走,遂出院自行锻炼。随访3个月,生活能够自理。5体会5.1 选择合适针刺时间 中风急性期过后3个月内进行头针治疗恢复较 快,3个月后不易恢复,故应抓紧时机,尽早治疗。但也不能盲目从速,因针刺能 使血管扩张,加速血液运行,且能降低血液黏度,故出血性中风不宜过早针刺,应 待病情稳定后再施治。治疗次数一般每日1次,1个疗程710次为宜,休息3 日,再进行第2个疗程。病程VI个月者,每日可针刺2次,留针时间要短,以期 速效;病程6个月

9、者,一般可隔日1次,留针时间要长。5.2 正确看待针感 头针沿头皮透刺的作用部位是腱膜和颅骨膜之间的疏 松结缔组织层,施平行引针时针感小。如用快速捻转手法使患者获得针感,或用抽 气法或进气法保持“吸针感,则针感强,可以提高疗效。但是不能只注重针感的 有无及强弱,而应注重经头针治疗后患肢运动和感觉功能有无改善和恢复6。5.3 疗效及预后 头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与针刺累积时间和刺激强度 有关。针刺累积时间包括行针时间和留针时间,通过临床观察,累积时间长疗效 好;若留针时患者感觉舒适,出针后又恢复原状则可长时间留针,一般最长可留 24 h。若患者体质较弱,不能耐受,行针时间和留针时间均应以短为宜。

10、对实证患 者,可加大针刺强度,以增加脑局部血流量,利于患肢尽快康复。对病久体虚患 者,不宜大幅度捻转刺激,以防晕针和虚脱。头针治疗中风后遗症,若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所致偏瘫,一般要比脑出血者疗 效好;若经行针35次效果显著者则疗效好,反之则差;位于两侧或半球深部者 疗效好;初发者比再发者或多发者疗效好;病程长达6个月以上伴有关节畸形、肌 肉萎缩,或伴有失语、精神障碍者则难以取得疗效;而病程V3个月,特别是V1 个月者疗效显著。参考文献1王新德神经病学一神经康复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2-4.2费兰波中国头针疗法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24-76.3王富春中医独特疗法一头针疗法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13-323.4武承迅头针治疗偏瘫1228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1989, 9(4): 3-4.5宋一同头针与耳针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67-6王志秀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124例J.陕西中医,1992, 1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