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宫惊梦【南海惊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2197965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宫惊梦【南海惊梦】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危宫惊梦【南海惊梦】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危宫惊梦【南海惊梦】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危宫惊梦【南海惊梦】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危宫惊梦【南海惊梦】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宫惊梦【南海惊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宫惊梦【南海惊梦】(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宫惊梦【南海惊梦】 在没有机械动力的帆船时代,往来“海上丝绸之路”的船只随时会遇险沉没,仅在我国东南沿海至南中国海海域,就有超过2000艘沉船。这些船只满载不计其数的陶瓷,丝绸、金银珠宝等物也随之被淹没20世纪,这里成为世界盗宝者的狂欢之地,沉睡了千百年的珍贵文物给盗宝者们带来了巨额收益,也遭到了令人发指的破坏这一切逼迫着中国的水下考古事业的快速发展 20年后,有了“南海号”的出水。这艘宋代的商船带给我们很多意外之喜,其文物价值已经有人估计可能会超过千亿美金。但其意义不仅在此,它还蕴藏着超乎想象的信息和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留下太多的谜团期待被发现:“南海号”始发地为何处?船主的身份是什么?

2、船上人员是否逃生?当时船上生活如何?船是否因为超载而沉?木质船为何长年不腐?中国的海洋文明起始于什么时间?是否曾经称霸世界 “南海号”背后,是中国20年的水下考古史,这20年,我们到底从水下发掘出了怎样的惊天秘密? 中国古代的航海活动及航海贸易,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是由今广西、广东、福建及浙江一带的港口出发,通向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二是由渤海湾及东部沿海海口出发,至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这两条线路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在汉代就有记载,当时中国船只从广东、广西、越南等地的港口出海,沿中南半岛东岸航行,最后到达东南亚各国。唐宋之后,随着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提高,“海

3、上丝绸之路”航线更加遥远,贸易也愈显繁荣,对于中国瓷器来说,再也没有比水运更加便捷和安全的运输方式,于是“海上丝绸之路”也进而演变成“陶瓷之路”。 南海是中国的一大边缘海,又是典型的季风区,在没有机械动力的帆船时代,往来“海上丝绸之路”的船只随时会遇险沉没,仅在我国东南沿海至南中国海海域,就有超过2000艘沉船。这些船只满载的不计其数的陶瓷、丝绸、金银珠宝等物也就随之被淹没 1986年45月间,英国人迈克尔哈彻(Michel Harcher)在南中国海域盗掘大批中国清康熙年间青花瓷器等珍贵文物后,交由荷兰的嘉士德拍卖行拍卖。此事引起中国政府及文物部门的高度关注国家文物局紧急受命,翻遍国际海洋公

4、约、世界各国海洋法,却找不出任何一条能制止此事的法律依据;而当时中国的法律,对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一片空白;无奈之下,国家文物局立即委派故宫博物院的陶瓷专家冯先铭、耿宝昌携带3万美元,抵达阿姆斯特丹的拍卖现场了解情况;在整整3天的拍卖中,每一件瓷器的拍卖价格都高过3万美元,中国人连一次举牌的机会都没有,20多万件珍贵的中国文物,眼睁睁流落他乡 1986年9月,中国政府毅然决定发展水下考古事业。1987年3月,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已故馆长俞伟超先生主持创建中国唯一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在国家文物局领导下,负责全国的水下考古的业务工作,组织实施水下考古调查发掘项目 发现

5、篇 “南海号”,揭开水下丝路之“冰山一角” 作为迄今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远洋贸易商船,“南海号”虽然沉没海底800多年,但是船体保存相当完好整艘沉船没有侧翻,而是端坐在海底;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敲起来铛铛作响。这样的沉船例子,在世界水下考古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南海号”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到底意味着什么? 20世纪80年代,一个海底寻宝的疯狂时代。在当时,海底古沉船的打捞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比较陌生,可在西方世界,却是冒险家和航海者非常热衷的活动。他们执着地徘徊在重要的历史航线上,疯狂探寻淹没于海底的宝藏。由于相关法律界定比较模糊,因此海上探宝造就了不少一夜暴富

6、的传奇。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使沉没的历史浮出水面 1987年,英国海洋探测公司3名队员在荷兰海事博物馆的一份旧报上发现:一艘名为“YHRHYNSBuRG”的东印度公司轮船载着6箱白银、385.5吨细锭以及不计其数的瓷器、铜器等物品,在中国阳江的南海海域发生海难,最后沉入海底。英国海洋探测公司立即向中国文物局提出打捞沉船的申请,并达成合作打捞的协议。尽管英方人员画出了细致的沉船地点,但这条东印度公司的沉船并未找到,而水下作业人员却意外发现了另一条古代沉船。 当时,英国公司为了节省成本,采用最简陋的打捞方法把1吨多重的抓斗放到海里去抓,“一爪子”下去,竟然抓上来247件精品文物,里面有瓷器、铜器、锡

7、器、镀金器、铁器等等,可惜多数瓷器都成了碎片。兴奋不已的英国人提出打捞该沉船中的宝物,被中国方面拒绝。此事上报国家后,根据协议和英方解除了合同。当时打捞出的古文物有仿龙泉刻花版、清白釉葫芦瓶等二百多件瓷器及金腰带和锡壶,经文物部门鉴定,上述文物应属我国南宋时期。由此推断,这可能是一艘宋元时期的沉船。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俞伟超先生,把这艘古沉船命名为“南海号”。 2001年对“南海号”沉船遗址准确定位后,水下考古队于2002年至x年间,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水下探摸和局部试掘工作。探摸结果表明,遗址堆积的分布范围较大,在船舷外侧发现了大量散落的完整器物及残存的桅杆、船板等。而凝结物散落的范围更大,探

8、测发现的最远分布距沉船遗址达30余米。探摸工作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南海号”的规模、堆积情况和保存状况打下了基础,为下步的编制发掘、打捞和保护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之后,水下考古队在水下工程和职业潜水技术人员的工作下,进行了清淤抽泥、水下测量、记录、水下摄像、采集散落文物、小面积试掘等多项工作,获得了宝贵的原始资料和文物标本。 从“南海号”上打捞出水的文物多达4500件,其中主要以瓷器为主,此外还包含有金器、银器、锡器、铁器、铜钱、漆器、动物骨骼、植物果实等丰富品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调查的深入,人们对“南海号”的了解越来越多:出水的瓷器涉及到福建、浙江、江西等不同窑口;根据出水的钱币显示,它的沉没时

9、间大致在南宋早期;船体的木块部分为马尾松,船只可能建造于中国南方;出水的银质镀金腰带和鎏金龙纹手镯显示船主非常富裕 从打捞上来的物品看,“南海号”是外销的商船,装载的瓷器汇集了当时著名的四个窑系。而比瓷器更重要的就是沉船本身。800年前的造船技术和史料不仅在中国几乎无留存,在世界上也属罕见。作为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远洋贸易商船,“南海号”长30.4米,宽10米,高4.5米,虽然沉没海底800多年,但是船体保存相当完好整艘沉船没有侧翻,而是端坐在海底;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敲起来铛铛作响。这样的沉船例子,在世界水下考古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对“南海号”的研究,很可能成

10、 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起点。 由于“南海号”沉没的海域正好是由泉州、广州港经徐闻、合浦到印度、斯里兰卡这条传统“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因此,水下考古中心取得的成果可能是了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最重要的实物资料之一。对研究、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探秘篇 身价过亿、谜团重重的“南海号” 随着“南海号”发掘工作的进展,已从宋代商船打捞出金、银、铜、铁、瓷类文物4000余件,多数是十分罕见甚至绝无仅有的文物珍品。根据探测情况估计,整船文物可能达到6万至8万件!有考古界人士表示,只是与这些瓷器年代,工艺相当的一个瓷碗,此前在美国就卖出了数十万美元的

11、天价,而这里却是整船,成批地出现。“南海号”的文物价值,已经有人估计可能会超过千亿美金!然而,还有更多秘密等待专家去发现 “南海号”上价值连城的“宝贝们” 极具异域风格的瓷器 “南海号”现已出水2000多件完整瓷器,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南海号”还出水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从棱角分明的酒壶到有着喇叭口的大瓷碗,都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情,被认为是宋代接受海外订货“来样加工”的产品。中国古陶瓷协会会长、陶瓷鉴定泰斗耿宝昌对着“南海号”上出水的瓷器连呼惊叹:“搞了一辈子的瓷器研究,却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瓷类珍宝,很

12、多连听都没听说过!” 宋代是中国瓷器第一个鼎盛时代,出现了定、钧、官、哥、汝五大名窑。对比明清时期华丽的珐琅彩,宋瓷以优雅的单色釉著称。宋代各地烧瓷名窑迭出,官窑首屈一指。宋徽宗登基在河南禹州神镇建立钧瓷官窑,专门为皇宫烧造花盆、盆奁等陈设贡瓷。在他的主持下,钧瓷表面烧制出异常奇丽、变幻无常的线条,由于后人难以仿制,故有“钧瓷无双”之说。 宋代,景德镇因出产“影青瓷器”、“青白釉瓷器”而闻名于世,并通过泉州、广州两大商港通达海外,成为当时风靡世界的名牌货。据说,荷兰、葡萄牙商人最早将瓷器贩运到欧洲时,瓷的卖价几乎与黄金相等。据赵汝适诸蕃志记载,宋代的瓷器被运往全球50多个国家,最远的包括非洲的

13、坦桑尼亚等地。随着宋瓷的光芒远播海外,外国人对宋瓷趋之若鹜。在国外,宋瓷的使用成为阶级和身份的象征,甚至还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习俗。 粗大的黄金首饰 金器是目前在“南海号”出水文物中最惹眼、最气派的一类。到目前为止,“南海号”共出水了金手镯、金腰带、金戒指等黄金首饰,它们统一的特点是粗大。鎏金腰带长1.7米,鎏金手镯口径大过饭碗,粗过大拇指,足足四两不止。可以推测佩戴这些饰品的人体格粗壮,身材高大。 “海上丝路”的硬通货铜钱 目前“南海号”沉船点发现铜钱已达上万枚。其中,年代最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年代最晚的是宋高宗主政期的绍兴元宝。这么多的货币一方面可能表明当时中国的国力之盛,中国货币可以成为“海

14、上丝路”的硬通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船主的富裕。 铁器:宋朝就出口广东铁器 除了陶瓷这类人们熟知的中国特产,那时科技领先的中国,还向世界输出铁器,800多年后,它们已经面目全非。“南海号”船舱里面还有两样比较大宗的东西,就是铁锅跟铁钉,铁锅跟海水发生作用后,一摞一摞地变成了铁疙瘩;铁钉个体较大,二十多厘米长,都是拿竹篾进行包扎的,数量非常多。而在宋朝,广东正是铁器盛产地。 铜环:“半成品”出口深加工? 在“南海号”装载的货品当中,除铁锅外,现在出水的还有不少金属制造的商品,如铜环、钢珠等。对两者的用途,考古人员表示目前铜珠的用途还不好推测。 在出水文物展示时,专家分析说,从这些制品的外观看,只

15、是经过初步的铸造或打磨,像铜环等上面并无花纹等装饰的痕迹,有可能是“南海号”的船主将中国造的半成品运往海外进行深加工。 “南海号”的待解之谜 船主的身份是什么? “南海号”共出水了金手镯、金腰带、金戒指等黄金首饰,由此可以推测佩戴这些黄金首饰的船主可能非常富裕。而且这些粗大的金饰物不可能佩戴在一般身材的人身上,那么,这个人会不会是一名身材魁梧、体型巨大的富商? 船上人员是否逃生? 从近年对“南海号”文物的试探性打捞结果看,目前还没有发现古人骸骨。那么,“南海号”沉没时,船上人员是否已逃生?有专家推测,由于“南海号”上已经出水的腰带、戒指、手镯等金器多为饰品,且数量少,应该不会是货物,极有可能是船上的富商所佩戴。按照这样的推断,“南海号”沉没时,船上的富商有可能是与“南海号”一起葬身大海。 当时船上生活如何? 考古人员曾从凝结物中清理出一件较为完整的漆盒,饰纹华丽,造型精美,透露出它的主人拥有精致的生活。沉船中出水了一些大小不一的陶罐,外形朴实。专家认为,这些陶罐很有可能是“南海号”上的船员所用,其中一些陶罐可能是用于盛酒。如果属实,宋代文献中记载的远洋途中船员饮酒消遣的生活,就可能在“南海号”上得到证实。 “南海号”始发地为何处? “南海号”出水文物大多是江西和福建的瓷器,还有景德镇的瓷器。景德镇位于福建的西北方,船逆流而上运货可能性较小。此外,史料中曾有记载:在宋代,广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