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I)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21751914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I)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I)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I)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I)卷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共20题;共40分)1. (2分)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 A . 尧的部落联盟B . 蚩尤的部落联盟C . 禹的部落联盟D . 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2. (2分)他既是原始社会的最后一位首领,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第一位国君。这个历史人物是( ) A . 黄帝B . 尧C . 舜D . 禹3. (2分)秦统一六国后,福建首次被纳入中央王朝行政建制,属闽中郡,其郡守产生的方式是( ) A . 世袭继承B . 地方推荐C . 皇帝任命D . 考试选拔4. (2分)“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

2、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孝文帝决定( ) A . 地方建立县制B . 实施汉化政策C . 创立科举制度D . 册封鲜卑贵族5. (2分)小奇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焚书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测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B . 对外文化的交流C . 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D . 民族政策的演变6. (2分)淸政府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设置哪一机构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 A . 设置驻藏大臣B . 设澎湖巡检司C . 设置伊犁将军D . 设宣政院7. (2分)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

3、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 A . 救亡图存B . 巩固清朝统治C . 向西方学习D . 发展资本主义8. (2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 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莫斯科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联合国宪章的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A . B . C . D . 9. (2分)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某学校学生决定编排历史情景剧红旗飘飘,其中有一场景与历史史实不符,请帮忙找出来( ) A . 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

4、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B . 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成为指导思想C . 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 . 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0. (2分)下列对台儿庄战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发生在1938年春B . 由李宗仁指挥C . 八路军一一五师参战D . 共歼敌一万多人11. (2分)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你认为1953年,各种媒体中出现高频率的词汇是( ) A . 土地 农民 新解放区B . 志愿军 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C . 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 国歌D . 西藏 和平解放 人民解放

5、军12. (2分)诗词蕴含历史。下列毛泽东所写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A . B . C . D . 13. (2分)我们在学习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九大”(2017年)这段历史时发现,词汇的变迁反映了我党的发展历程,其中,五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报告中“理论”和“

6、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报告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梦”成为亮眼的词汇A . B . C . D . 14. (2分)某同学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参观时,看到了下图所示的石碑。他对此作出的判断,有错误的是( )A . 维护地主阶级利益B . 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C . 世界上现存最早比较完备的法典D . 以楔形文字呈现15. (2分)小说及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下图)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A . 乔达摩悉达多B . 耶稣C . 真主安拉D . 宙斯神16. (2分)南美解放者杯是南美足球俱乐部间的重要赛事。这项赛事如此冠名是为了纪念下列哪位历史人物( ) A . 玻利瓦尔B

7、. 拿破仑C . 章西女王D . 华盛顿17. (2分)下面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下列哪一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导致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石油的比重上升?( ) A . 内燃机B . 蒸汽机C . 发电机D . 计算机18. (2分)探究历史发展的共性是学习历史的任务之一。下列表述中,属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共同原因的是( )A .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B . 封建专制制度腐朽的结果C . 君权神授学说与议会矛盾的结果D . 殖民压迫导致民族独立愿望的增强19. (2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了应对这场大危机,各国采取的办法是

8、( ) 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A . B . C . D . 20. (2分)当今世界使用的多款主流智能手机,大多数需由多个国家分工协作组装完成,而不是单纯某一个国家可以独立完成的。它反映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 ) A . 资源一体化B . 贸易自由化C . 经济区域集团化D . 经济全球化二、 列举题(2小题,毎题4分,共8分) (共2题;共8分)21. (4分)列举“心理描写大师”和“乐坛雄狮”的作品各一部。 22. (4分)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标志着中国近代历史开端的是:_。 (2)1936年标

9、志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是:_。 (3)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_。 (4)二战中标志开辞欧洲第二战场的事件是:_。 三、 解析与探究题(4小题,共27分) (共4题;共27分)23. (6分)古代文明在碰撞中传播,在交往中融合。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丝绸之路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重要通道,当年在这条路上来往的商人将不同地区的物产、文化进行传递和渗透。当然,丝绸之路上运送的不仅仅是丝和丝绸西汉时期,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汉朝的使者和商人络绎不绝地西行,丝绸之路更加畅通。(1)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谁?观察图1和图2,分析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有哪些相同点(任举两例

10、)。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丝绸之路开通者是谁?除丝绸外,丝绸之路上还运送哪些商品? (3)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描述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两种方式,你还能再举例吗(各举一例)? 24. (7.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革命家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睡中苏醒了。”当时我的感觉是:革命有希望,中国不会亡。”材料二:五四运动后,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思想的转变。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

11、主义的团体,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毛泽东在他主编的湘江评论上,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认为这个胜利必将“普及于世界”,“我们应该起而仿效。”毛泽东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其它著名的学生领袖如周恩来、蔡和森、邓中夏等也先后走上了这条道路。以上材料摘编自胡绳著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什么重要的转折意义? (2)根据材料二回答: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政治领域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25. (7.0分)危机,是险境也是机会。政治危机、民族危机、经济危机等伴随历史的延续,客

12、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片现危机】19世纪中期,面对历史发展的潮流,美国、俄国和日本都出现了社会危机。根据下列图片展现的历史信息,分别写出三国面临的主要社会危机是什么。 (2)【举措展胜机】面对社会危机,当时的美国、俄国和日本的举措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 (3)俄国、日本解决危机的共同方式是什么? (4)美国、俄国、日本所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5)借鉴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强国的历史发展经验,请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合理化的建议。 26. (7.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对亚太地区重新“安排”,19211922年,美国主导

13、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参会的九国签署了一系列包括专门针对中国问题的条约,但作为参与国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却反受其害。材料二: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冲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重重阻挠,积极主动结交亚非拉朋友,努力发展多边、双边外交。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进入新世纪21世纪后,为了适应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组织蓬勃兴起的世界形势,中国积极发展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外交取得新突破,进一步赢得了平等、对等的国际外交地位。(注:“双边外交”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外交谈判与合作,“多边外交”是三个及以上国家之间的谈判与合作)(1)材料一中,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反受其害”?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21世纪后取得的外交成就;简要说明新中国取得这些外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两则材料,联系中国近现代外交状况,谈谈你对赢得平等、对等国际外交地位的看法。 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