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2168167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划解读研讨会举办信息来源: 中国文化报本报讯(记者苏丹丹)4 月 15 日,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财政部文资办在四川凉山彝族 自治州西昌市联合举办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划解读研讨会,标志着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 划实施正式启动。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财政部文资办副主任董德刚作主旨讲话, 文化产业司巡视员孙若风主持会议。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涉及的西部7 个省、自治区的文化 厅与财政厅以及31 个州、市负责人和文广新局、财政局的代表共130多人,就规划如何贯 彻实施,积极建言献策。结合规划出台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刘玉珠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下一步规划的贯彻 实施提出具体要求。刘玉珠

2、强调,要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划的实施与国务院关于推进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贯彻落实结合起来,与当地 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是规划贯彻实施的关键。各地区要加强经 验交流和总结,加大人才培养扶持力度。董德刚在讲话中强调,对于跨区域引导性和示范性的重大项目,中央财政会予以关注、 支持,地方财政要和中央保持一致,充分发挥地方财政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加强顶层设计, 做好长远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找准切入点,避免短期行为、同质化建设。研讨会上,四川省文化厅宣传信息中心主任赵红川对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 的意义、主要内容、发展目标、政策措施做了解读

3、,其中就规划的贯彻实施与新型城镇化建 设、西部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分析,为各地的具体实施 提供了参考路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由文化部、财政部于今年3 月 5 日联合发布,是第一 个国家层面的文化产业专项区域规划,覆盖区域包括四川、贵州、陕西等7 省区的 11个市 (州、地区),藏、羌、彝等少数民族人口超过760 万,覆盖面积超过68 万平方公里。区域 内自然生态独特、文化产业形态多样、文化资源富集,在我国区域发展和文化建设格局中具 有特殊地位。落地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信息来源: 云南经济日报经报记者 孟寻 实习生 王宏规划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划分为核心区域、

4、辐射区域和城市枢纽等三个部分。云 南省楚雄州、迪庆州均处于核心区域。文化产业再添浓墨重彩一笔。日前,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 体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规划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划分为核心区域、辐射区域和城市枢纽等三个部分。云 南省楚雄州、迪庆州均处于核心区域。“结合迪庆、楚雄两州自然资源、民族文化等特点,制定了云南省藏羌彝文化产业走 廊项目规划。”来自云南省文化厅的消息称。据该厅文化产业处副处长刘治均介绍,云南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以迪庆州和楚 雄州为核心发展区域,还整合、集中了昆明、红河、大理等地区的彝族文化资源和迪庆周边 地区的藏族文化

5、资源,打造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是指在四川、西藏、甘肃、青海、云南、陕西交界的范围内,实施 一批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加快发展民族 文化产业,扩大民族地区就业,促进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 区域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据了解,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覆盖面积超过50 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00 万,重 大项目建设总投资约为110亿元。这一区域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沉积带,在我国民族文化格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和特殊价 值。将七省区的文化产业资源进行统一规划,进行跨地区、跨行政区划的产业组合,打破了 区域限

6、制,使得文化旅游现象在城镇与乡村的不同形态与结构中融合,使得文化资源和产业 资源能跨区域流动。近年来,该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云南、四川、甘肃、青海、陕西等省将在“十二五” 末基本建成相互贯通的交通网络,产生明显的“通道经济”效益,对于形成“线性”、“带状” 文化聚集区,建设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了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2012 年文化部出台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正式把“藏羌彝文化 产业走廊”列为9 个文化产业重点工程之一,拟在“十二五”期间全力推动实施。随后出台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再次明确,“藏羌彝文化产业 走廊”作为“十二五”时期国家级文

7、化产业重点工程的重要地位。去年 9 月 28 日,在成都举办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论坛”上,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 司长吴江波表示,以藏、羌、彝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为基础,打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品牌,形成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整体发展格局。规划提出,要合理利用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实现文化富民、推动文化产业成 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等一系列目标。预计到 2016 年,引导实施一批文化资源有效保护与产业转化项目,支持建设一批重点 文化产业生产基地,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产品生产和品牌推广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形成立足 国内、面向世界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到 2020 年,建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产业示范项目

8、,文化产业普遍成为区域经 济支柱性产业,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成为世界级精品旅游区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新亮点。根据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地区的文化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确定重点发展文化旅 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为保障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顺利推进,规划明确了加大财税扶持、支持重点项 目、优化发展环境等7 项保障措施。近年来,迪庆、楚雄两州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大力打造文化品牌和 文化项目,努力提升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两州还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演艺业、工艺美术业、休闲娱乐业和节庆会展五大优势行 业,构建以文化旅游业为先导,演艺业、工艺美术业、休闲娱乐业和

9、节庆会展为支柱的产业 体系。云南的规划是,将重点打造“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文化、“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 “阿诗玛”文化品牌,“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四大品牌。围绕“香格里拉”、“三江并流”世界级文化品牌,主要打造香格里拉藏族文化“第一村” 建设项目和香格里拉文化旅游商品基地等13 个项目和基地。围绕“阿诗玛”文化品牌,“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品牌,主要打造中国彝族文化大观 园建设项目和南诏大剧院建设项目等14 个文化产业项目。云南省将通过五年努力,实现产业倍增,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要求。跻身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信息来源: 甘孜日报本报讯(本报记者)日前,记者从康定县钦

10、诚投资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投资建设的灌 顶雪泉康定之珠文化旅游产业园跻身2014年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今年3月,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首次面向社会征集特色文化产业和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该项目 是我州唯一进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库的文化产业项目。康定县钦诚投资有限公司是四川钦诚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012年6月与康定 县人民政府签订了“灌顶雪泉康定之珠”文化旅游产业园开发协议书,投资5.7亿元打造 康巴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一一“灌顶雪泉康定之珠”文化旅游产业园。公司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于去年12月完成施工图审查,今年初开始土石方及基础工程 施工,预计在今年6月呈现商业街区主

11、体, 11月将酒店及公寓修建至地上5层;明年公寓 及商业街区完工,酒店进入装修阶段;力争2016年底酒店及商业街开始营运。项目以康巴 木雅文化为特色,按照“三足鼎立,居中为尊”的布局,涵盖后现代藏文化主题酒店、风情 街、藏文化创造中心、体验中心及配套公寓,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米(含干部周转房)。整 个建筑按绿色建筑理念进行,利用地热、太阳能、风能,降低能耗,园内有温泉露天汤池, 藏区唯一的藏式天幕广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康定新城的一大景点。走活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一盘棋信息来源: 中国民族报近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 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

12、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涉及川、黔、滇、藏、陕、 甘、青7 个省区,覆盖面积超过68 万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内藏、羌、彝等少数民族人口超 过 760 万。这一总体规划的实施,将对覆盖区域的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规划在实 施过程中,该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的相关 专家。民族文化产业的创新之举总体规划最早的创意基础是费孝通先生在1980 年提出的“藏彝走廊”这个民族学 概念。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文化重建过程中,立足于藏、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文化部设 立了国家羌族生态保护区。目前,在这一生态保护区重点项目有660 多个,完成投资20多 亿元。“在羌族保护区

13、基础上,我们希望建设以藏羌彝文化走廊为核心的民族文化产业带, 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 们只是找到了文化产业这个新的切入点,把历史地理概念拓展延伸到社会经济文化领域。”刘玉珠认为,总体规划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之举,体现了融合发展的特点。首先, 是空间的融合,将川、黔、滇、藏、陕、甘、青等7 省区的文化产业资源进行统一规划,进 行跨地区、跨行政区划的产业组合;其次,是发展方式的融合,挖掘整合藏羌彝文化产业走 廊公共文化、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资源,实现区域生态、文化与旅游业的交融发展;第三, 是产品的融合,通过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内不同项目

14、的建设,整合资源与市场,实现区 域内文态、业态、生态、形态融合。为民族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开启先河在总体规划中,提出了合理利用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实现文化富民、推动文 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等一系列目标,确定了发展重点领域、优化空间布局、加强 文化产品生产等主要任务,确定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新兴业态。“这一跨区域、跨民族对文化资源整合的发展模式,将为全国各行政区、各民族文化产 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开启先河。”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区域经济研究 专家张友说,长期以来,藏羌彝聚居区在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方面,都是以行政 区或聚居区为单位,各自为政

15、,由于资源分散、资金实力限制等因素,无力将文化产业推向 更大的市场,实现文化产业的经济转化。这一规划为所覆盖的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找到了 突破口,为新型城镇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蓝图。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羌学研究中心主任蒋彬认为,总体规划的发布, 为覆盖区域的民族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增 强民族文化自觉和培养民族文化产业人才。“按照总体规划,国家将对该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倾斜、资金倾斜以及搭建相应的平台等,这些对于民族文化发展而言,显然是一次新的机遇。”蒋彬说。对于羌文化而言,蒋彬认为,之前,国家羌族生态保护区的建设虽然有力地

16、推动了羌族 文化的保护。但客观而言,这种保护是一种被动的保护,保护区建设始终面临着资金、政策 等诸多问题。总体规划的实施区域不仅涵盖了保护区全部区域,而且以民族文化产业的 发展带动民族文化的保护,变被动保护为主动发展,因此,能更好地保护羌族文化。此外,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中,羌族地区重建、新建了大量的文化设施,由于种种原 因尚未能很好地加以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也有利于提高羌族聚居区汶川灾后重建中 的文化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率,使其发挥更好的效益。一个好的规划,如果不能得到科学有效地实施,那就无异于纸上谈兵。对于如何科学地 实施总体规划,各位专家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政府搭好台,企业唱主角各地方政府应根据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地制订子规划,并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相关的 配套优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