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20410862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9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版)组织单位: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主编单位: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参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传统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市民用产品安全健康质量监督检验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物理所、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奥林匹克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金地远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珠海市五洲房地产开发公司、深圳市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健康住宅”行动宣言(代序)人类居住健康问题的挑战引起了全世界居住者和舆论的关注,人们越来越迫切地追求拥有健康的人居环境。今天的住宅建设要确

2、保居住者广泛意义上的健康,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社会的和人文的,近期的和长期的多层次的健康。地球环境哺育了人类,环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我们应尽力制止人类对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的破坏。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方面让我们享受了当代文明,同时又使我们容易忽视大自然赐于人类的阳光、空气和水。过分依赖于现代科技的生活方式,又容易削弱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亲密关系。回归自然,亲和自然的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当今人类共同的心声。与人居环境和居住生活行为有着或多或少、千丝万缕联系的各种疾病困扰着我们,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我们有责任呼吁人们制止建造活动中的装修病、空调病、肥胖病、呼吸病等疾病 的频频发生。城市,作为人类居

3、住生活空间的功能已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不再是人与自然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乐园。居住条件恶化、环境污染、人际关系冷漠等“城市病” 到处蔓延。 遏制“城市病”,改善城市功能,使城市朝着人居健康目标发展,是我们今天的历史责任。健康住宅与人居健康工程将围绕人们居住环境与人类健康的相关问题,综合地制定相应对策和解决方法,以实现人类居住与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健康住宅与人居健康工程的开发商、厂商、建筑师、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将以居住与健康的新价值观为目标,积极促进健康住宅建设事业的发展,共同建设健康、安全、舒适的环保型人居环境。总则1.0.1建设理念健康住宅是在满足住宅建设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升健康要素,保障

4、居住者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促进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住宅质量,营造出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1.0.2编制目标为贯彻健康住宅的建设理念,建立科学的健康住宅评估体系,先进适用的健康住宅技术体系和利于推广的健康住宅建筑体系,特制定本技术要点。1.0.3立足点本技术要点立足于大众住宅,以维护健康为起点,向有益和增进健康发展,逐步提高和完善健康住宅的建设标准,以利推广和普及。1.0.4建设试点以住宅小区为载体,开展健康住宅建设试点工作,旨在检验和转化健康住宅研究成果,推广成熟的成套技术,并结合工程的区域性特点和重大共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形成健康住宅建筑体系提供基本经验

5、。1.0.5适用范围本技术要点供专业人员使用,适用于新建健康住区与住宅的开发建设、规划设计、生产施工、物业管理、监理检测等有关单位。它包含人居健康工程科学化建设的主要内涵,是建设健康住宅的主要技术依据。对已建住宅的健康现状评估和诊断以及改造技术措施,将另行编制技术文件。2.1住区环境 2.1.1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应选择在适宜健康居住的地区,具有适合建设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条件,远离污染源,有效控制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电磁辐射、土壤氡浓度超标等的影响。2.1.2交通合理组织住区内部动静交通,设置足够的停车位,防止机动车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建设连续贯通的步行通道和无障碍设施,利于步行健身

6、,以及老年人和残疾人行走。2.1.3交往空间住区环境设计应为邻里交往创造不同层次的交往空间。2.1.4视觉环境住区建设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住区色彩协调,标志牌位置恰当,统一清晰。 2.2住宅空间 2.2.1套型设计套型设计应以居住生活行为规律为准则,满足居住者生活、生理、心理等需求,实现舒适、健康的居住目标。套型面积取决于功能,套型功能的增量,除适宜的面积外,尚应包括功能空间的细化和设备的配置质量,与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和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居室净高不应低于2.5。住宅功能空间合理低限净面积指标见表2.2.1。 表2.2.1住宅功能空间低限净面积指标 项目低限净面积指标()起居室餐厅主卧室次卧室

7、(双人)厨房(单排型)卫生间16.20(3.6m4.5m)7.20(3.0m2.4m)13.86(3.3m4.2m)11.70(3.0m3.9m)5.55(1.5m3.7m)4.50(1.8m2.5m)2.2.2私密性合理安排各种功能空间,避免各居住空间的相互干扰,以及邻里住户间的对视现象,保证私密性。2.2.3交往空间住宅内部的交往空间,包括单元入口、大堂、楼梯、电梯、前厅、过道、平台、走廊等居住者过往和停留的空间,属半公共半私有空间,具有楼内人们活动的公共性和社会性。2.2.4灵活性结构、设备及其管网布置应为住宅的可改造性创造必要的条件。宜采用大开间结构、竖向干管集中外移、横向支管不穿楼板

8、等技术。2.2.5日常安全针对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儿童生活活动的安全需要,套内自然层应避免台阶和错层,设置扶手、护栏、防滑地面和报警装置等设施。 2.3空气环境 2.3.1住区空气住区空气质量标准应符合表2.3.1的规定。积极采用住区风环境优化技术,确保住区通风良好。 表2.3.1住区空气质量标准 参数单位标准值备注二氧化硫/m30.05日平均值一氧化碳/m34.00日平均值二氧化氮/m30.08日平均值臭氧/m30.121h平均值总悬浮颗粒物/m30.12日平均值可吸入颗粒物/m30.05日平均值2.3.2 室内空气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应符合表2.3.2的规定,防止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9、表2.3.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参数单位标准值备注二氧化硫/m30.501h平均值二氧化氮/m30.241h平均值一氧化碳/m3101h平均值二氧化碳0.10日平均值氨/m30.201h平均值臭氧/m30.161h平均值甲醛/m30.101h平均值苯/m30.111h平均值甲苯/m30.201h平均值二甲苯ng/m30.201h平均值苯并芘/m31.0日平均值可吸入颗粒物/m30.15日平均值总挥发性有机物/m30.608h平均值氡Bq/m3400年平均值2.3.3居室通风换气居住空间应能自然通风,尤应注意其在凹口部位的通风问题。采暖制冷期间,在外窗密闭的情况下宜有可以调节的换气装置,补充新鲜空

10、气,并预防和控制生物、化学、放射性等有害物的污染。室内新风量标准应符合表2.3.3的规定 。 表2.3.3室内新风量标准 参数单位标准值新风量m3/人30换气次数次/12.3.4厨卫通风换气厨房、卫生间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减少和控制空气污染。组织好进、出风口及气流走向,采用全面或局部换气设施,防止公共排风道烟气倒灌、串气和串味。公共排风道出口宜设置排风设备。设在建筑物凹口部位的厨卫外窗,凹口部位应处于负压区以保证通风的可靠性。2.3.5装修污染推行住宅装修一次到位,严格控制装修污染。室内装修材料有害物指标限量应符合表2.3.5-1的规定。室内装饰涂料安全性评价指标应符合表2.3.5-2的

11、规定。 表2.3.5-1室内装修材料有害物指标限量 分类材料指标限量无机非金属装修材料A类B类内照射指数(IRa)1.0 1.3外照射指数(Ir)1.3 1.9人造木板、饰面人造板E1E2游离甲醛含量(/100g)9.09.0,30.0游离甲醛释放量(/ L)1.51.5,5.0涂料溶剂型水基型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g/L)270-750200游离甲醛(g/kg)0.1苯(g/kg)5不得检出胶粘剂溶剂型水基型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g/L)75050游离甲醛(g/kg)1.0苯(g/kg)5注1:室内溶剂型涂料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指标限量(g/L):醇酸漆550,硝基清漆750,聚氨酯漆700,酚

12、醛清漆500,酚醛磁漆380,酚醛防锈漆270,其它溶剂型涂料600。注2:溶剂型涂料不准用苯做为涂料溶剂。注3:聚氨酯漆和聚氨酯胶粘剂都含有毒性较大的甲苯二异氰酸酯,前者不应大于7g/kg,后者不应大于10g/kg。表2.3.5-2室内装饰涂料安全性评价指标 项目安全性指标急性吸入毒性实际无毒急性皮肤刺激无刺激急性眼结膜刺激无刺激致突变性(Ames试验、睾丸染色体试验)阴性2.4热环境 2.4.1室内温湿度住宅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表2.4.1的规定。 表2.4.1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标准 参数单位标准值备注温度24-28夏季制冷18-22冬季采暖相对湿度%70夏季制冷30冬季采暖2.4.2

13、外围护结构建立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体系,其保温隔热性能应符合相应区域的国家节能设计标准要求。2.4.3采暖制冷采暖、制冷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效比应符合相应区域的国家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空调室外机宜隐蔽、整齐安装,避免其噪声和气流对环境的影响,并应有组织地排放冷凝水。2.4.4可再生能源创造条件积极利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2.5声环境 2.5.1住区噪声应做好住区防噪规划,集中布置住区内高噪声源,以公用区域作缓冲带,或以绿化作隔离带,并防治生活噪声,减少机动车在住宅组团内穿行。住区户外环境噪声标准应符合表2.5.1的规定。 表2.5.1住区户外环境噪声标准dB(A) 项目住宅周边住区内昼间55夜间45干线道路两侧住宅昼间70夜间552.5.2室内噪声应加强住宅室内防噪隔声措施,制定住户间和户外噪声的隔声对策,并对管道、泵和电梯等采取隔声、隔振措施。住宅室内允许噪声标准应符合表2.5.2的规定。 表2.5.2 住宅室内噪声标准dB(A) 房间名称标准值卧室、书房昼间40夜间30起居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