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德育工作规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1996784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市德育工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大连市德育工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大连市德育工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大连市德育工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大连市德育工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市德育工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市德育工作规程(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试行)目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德育管理职责第三章 德育基本程序第四章 德育课程实施规范第五章 德育常规工作规范第六章德育保障措施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落实大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制定本规程。第二条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理念,必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切实发挥德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逐步实现德育工作的规范化、系列化和科学化。第三条 德育工作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

2、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四条 中小学德育目标、内容和实施途径等要遵照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和大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导意见施行。德育工作要同智育、体育、美育等紧密结合,要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应当在保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第五条 中小学领导和教职员工要严格遵守本规程。根据本规程,结合学校实际,拟定年度实施细则或工作计划,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备案或批准后方可执行。第六条 本规程是中小学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其中,由各项德育活动本身特点决定,相对应呈现的规程形式有

3、“要求”或“程序”之分;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所列出的主要德育活动规程和要求;经常性的例行活动按规范施行,可视实际情况微调,非例行活动可参照常规工作规范设计新的活动实施规程。第二章德育管理职责第七条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市德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基本规章,宏观指导全市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第八条 各区市县及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主管学校德育工作的职能机构,或设专职管理人员。第九条 市及各区市县、先导区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德育督导评估制度,定期开展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检查。第十条 市及各区市县、先导区教研、科研机构要加强德育工作的研究与指导,为教育行政决策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有效服务。第十一

4、条 教育学术团体要积极组织开展科普性德育专题学术活动。第十二条 学校要完善校长负责制下全员参与的德育管理体系,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主管德育专门机构或设专职人员负责德育工作。第十三条 教师要认真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共同做好德育工作。第三章 德育基本程序德育工作的任何一项活动从初始到终结,都是由在不同时间内的各个具体内容按阶段连续、线性排列构成完整有序的工作流程,策划德育工作或活动一般采取“计划、实施、总结、检查、研究”的基本程序。流程中的各环节在相对独立的同时又可交叉应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或变动,精细安排各项教育活动的具体规程。第十四条 德育计划。在事先了解情况

5、、分析、策划的基础上,制定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学期计划、具体活动方案,以及政教(教导)处、团队、班级及学科渗透德育课时计划等德育计划。各分项计划要统一到学校总体规划中,落实到实施课堂教学和各项活动上。通用德育计划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人员安排、方法选择、工作流程、时间安排、场地确定、注意事项、预设效果、反馈调整和保障措施等。通用活动方案内容包括:活动主题、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内容、任务分派、组织学生、活动步骤、时间安排,预测效果,并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第十五条 德育实施。以德育计划为基准,建立灵活有效的指挥系统,优化组合人力资源,采取有效的项目管理方式,自主、创造性地

6、工作,精细化推进德育实施进程,促使德育计划实现。实施中要及时做好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等意外情况的科学指导工作。第十六条 德育检查。实施过程中要采取听取汇报,实地观察、访问、座谈调查、分析资料等检查方式,及时检查执行计划、遵守制度和教育效果的情况,及时获取和处理各种反馈信息,协调内部与外部的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人与物、事与物之间的问题与矛盾,确保实施计划的质量。第十七条 德育总结。教育活动结束时,要对照德育计划进行阶段性或全面性总结,阶段总结以专题总结、提炼典型经验为主。要采取巩固提高措施,处理遗留问题,做好善后工作,为新的德育活动周期确定新起点做好准备。第十八条 德育研究。针对活动的过程中出

7、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失误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探索德育规律,提高德育科学化水平。第四章 德育课程实施规范第十九条 课堂教学是实施中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各学科教师是课堂教学渗透德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责任主体,应充分考虑育人目标和要求,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把德育内容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设计相应的具有教育性水平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努力体现并不断拓展具有学科特征的育人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二十条 德育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必须按照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德育课

8、程和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地进行心理健康、道德伦理、行为规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等基本内容的渗透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正确处理人与人、与社会、与自然、与自我的关系,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逐步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志向。第二十一条 学科课程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要认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学科特点和内容,深入挖掘各门学科课程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开发各门课程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有效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唯物史观,弘扬科学精神和

9、人文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积极人生态度、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第二十二条 学校自主开发的德育校本课程是实施德育的有效载体。要在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基础上,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采取文献分析、实地考察、人物专访等方式,充分挖掘当地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德育资源,认真选择、有效整合,科学适当的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增强德育校本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第五章 德育常规工作规范第二十三条 升挂国旗仪式教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学校除假期外要建立升挂国旗和每周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的制度,进行国旗下教育讲话,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10、的教育。升挂国旗仪式教育应符合下列要求:升国旗仪式的准备。1、拟定学期升国旗仪式计划及安排,做好准备。2、精心设计列队、静立、手势、呼号、行进路线、带回路线等细节。3、提前确定每次国旗下教育讲话的主题和宣讲人选。4、认真审查讲稿,确保讲稿质量。5、根据教育主题内容,推选学生代表或其他人士担任升旗手。6、训练国旗班、司仪、升(护)旗手。7、检查国旗班、升(护)旗手着装、佩戴等。8、检查国旗、旗杆、滑轮、绳索、电源、扩音等设备设施。9、提出师生服装、佩戴等相关要求。10、准备表奖、宣告事项等其他附加内容。11、遇有恶劣天气及特殊情况,可变通组织升旗活动。12、制定突发事件预案。升国旗仪式的实施。1

11、3、检查司仪、发言人、国旗班、升(护)旗手等相关人员到位。14、组织列队等。15、按照升国旗仪式程序进行各项日程。16、国旗与其他旗帜同时升挂时,应将国旗置于中心、较高或者突出的位置。17、国旗应与国歌同步徐徐升起,及至杆顶。18、在奏、唱国歌时,要面向国旗立正、肃立、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19、进行中遇有突发事件,启动预案。升挂国旗的总结。20、调查了解仪式教育后的反映和教育效果。21、做好仪式教育小结,填写升旗活动记录簿。第二十四条 主题活动教育。主题(专题)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要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及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常规性、专题性、即

12、时性教育活动。主题(专题)活动教育应符合下列要求:主题(专题)教育活动的准备。1.确定活动主题内容,设计、拟订具体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参见第十四条“通用德育计划”或“通用活动方案”)。2.召开与活动相关人员的工作会议,布置活动相关事宜。3.落实与活动相关的特邀人员、活动场所和其它物质资源。4.宣传教育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内容和要求,布置学生做好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5.检查活动的各项准备情况。主题(专题)教育活动的实施6.按照事先设计的活动方案开展活动。7. 检查活动开展的情况。8. 关注学生参与过程中的状态和倾向9.及时收集过程生成的资源。10.抓住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有效干预,促使学生体验与感

13、悟。11.及时应对活动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主题(专题)教育活动的总结。12.学校和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总结活动效果。13.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记录活动体验和感悟。14.整理活动的文本、图片、录像等资料,归档。主题(专题)教育活动的研究。15.研究活动组织、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形成相应对策。16.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活动经验。17.注重形成教育活动课程化、特色化。第二十五条 社会实践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适应社会的主要形式,充分发挥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和以科技、劳技、国防、学农教育等为主的素质教育基地作用,小学、初中、高中每学期应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有计划地开展综合实践活

14、动教育和义工服务活动。(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应符合以下要求:活动准备工作1.制定科学、可行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2.确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制定社会实践活动注意事项和安全应急预案。3.派专人联系活动涉及外单位负责人,实地查看活动基地等场所,落实活动具体事宜,视实际情况调整活动方案。4.活动用车必须租借有营运资质、车况良好、司机素质高的车辆,并签订合同书。5.召开活动责任人、相关工作人员及家长专门会议,布置活动相关事宜。6.召开学生大会宣传教育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内容,强调遵守活动区域内的相关规定和安全注意事项,布置学生做好准备工作。7.召开家长会议,讲清楚活动的目

15、的、意义、内容及安排,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8.检查活动的各项准备情况。活动实施工作9.严格按照活动方案执行。10.组织学生等人员进入活动状态。11.检查、指导学生参与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12.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合作,加深体验与感悟。活动总结工作13. 学校要收集实践基地负责人对参与活动班级、学生的评价信息。14.安排、指导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班级和学生进行全面总结评价。15.整理社会实践活动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料,归档。(二)开展义工服务活动应符合以下要求:1.个人或团体按照一定程序组织注册登记、参加义工服务活动。2.义工队伍设立以小队、中队、大队建制。负责人实行轮流负责制,每次活动选一个义工做负责人,全权负责当天的活动安排。3.制定并遵守义工服务活动制度。4.每年或者每个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成员大会。每两周或者一月至少一次骨干例会,交流各部门近期情况。5.活动主要由义工服务站策划组提出,宣传组与各组协同开展。6.活动时听从组织安排,要有强烈的组织纪律性,从大局出发,维护团队整体利益。7.个人或团体如有异议应于工作安排确定前提出。未经组织者允许不得擅自行动;每一位义工每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