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中考化学4月模拟试卷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1992090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中考化学4月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版中考化学4月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版中考化学4月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版中考化学4月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版中考化学4月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中考化学4月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中考化学4月模拟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版中考化学4月模拟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8九上抚州期末) 厨房里的下列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拉面条B . 酿米酒C . 切黄瓜D . 磨豆浆2. (2分) (2017盐城) 今年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了“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主题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活动主题的是( ) A . 倡导环保低碳生活B . 大力发展燃煤发电C . 循环高效利用资源D . 鼓励乘坐公交出行3. (2分) 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它的主要成分是A . K2CO3B . KNO3C . NH4ClD . (NH4)2 CO34

2、. (2分) 生活离不开化学应用所学知识从下列选项中选出碱性最强的物质( )A . 漂白液pH=12B . 酱油pH=4.5C . 柠檬汁pH=3.5D . 牙膏pH=95. (2分) 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将氯化钠和植物油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B . 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C . 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溶解等步骤D . 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6. (2分) 玉梅同学勤学善思下列是她对化学知识的一些归纳,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之最B材料能源与环保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

3、素是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钢筋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保护水源C物质的鉴别与除杂D日常生活经验区别棉纱线和羊毛线灼烧闻气味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滴加酚酞试液除去CaO中混有的少量Ca(OH)2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牛肉中 富含蛋白质氮气可以用作食品防腐剂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人体贫血室内发生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A . AB . BC . CD . D7. (2分) (2019八下尚志期中) 以下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图-电解水B . 图-加热一定量

4、的氯酸钾C . 图-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D . 图-灼烧碳酸钙8. (2分) 下列图象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 . 向pH=3的溶液中加水B . 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与锌粒反应C . 向H2SO4和CuSO4混合溶液中加NaOH溶液D .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9. (2分) (2017东台模拟) 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样品。由下图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可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约为( )A . 47.5%B . 21.2%C . 70.7%D . 85.6%10. (2分) 你经常做家庭小实验吗?请预测下列实验不可能成功的是( )A . 用铁钉等材料探究铁生锈的条件B . 在煤炉上

5、放一盆水来防止煤气中毒C . 用花瓣制作指示剂,检验纯碱溶液的酸碱性D . 将一只冷碟子放在烛火上方获得炭黑二、 填空题 (共2题;共6分)11. (4分) (2016九上孟津期中) 水是生命之源 (1) 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_、过滤水中的杂质 (2) 生活中常用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 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 成的气体是_ 12. (2分) (2017高淳模拟) 小华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操作流程如下图:(1) 小华同学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_g。 (2) 指出图示操作中的一处错误:_。 (3) 在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的过程中,发

6、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他接下来的操作是_。 (4) 如果小华配制的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0%,则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有 。 A . 装入试剂瓶时,烧杯内残留少量液体B .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C . 向烧杯中倒水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外D . 称量纸上残留少量氯化钠三、 综合题 (共5题;共22分)13. (5分) (2018资阳模拟)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不锈钢、硬铝等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合成橡胶、塑料等属于_材料; (2) 为确定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如下操作:把甲和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乙溶解并产生氢气,甲不反应;把甲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甲表

7、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由此判断,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用“”连接);写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 米饭、面条等主食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成分是_; (4) 2017年5月,消防官兵在扑灭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时,一种方法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这种做法的灭火原理是_。 14. (2分) 根据图1、图2回答问题:(1)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填序号)(2)某同学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装置是_(填序号),将这瓶气体按图G所示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8、_(3)科学贵在创新,图2中乙是对甲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的改进(甲中红磷用酒精灯点燃),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_,_15. (4分) (2014河池) 两个化学兴趣小组分别进行以下3个实验: MgS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稀H2SO4和BaCl2溶液反应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用酚酞试液作指示剂)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本组废液缸里废液颜色与另一小组不一样,在征得老师同意后,两组同学各自对本小组的废液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废液缸里的废液成分有什么?【查阅资料】微溶物质在反应物中视作可溶物,在生成物中视为不溶物【实验探究】(1) 第1小组的探究: 小东首先把呈浑浊状态的废液进行分离,得红色澄

9、清滤液和滤渣小刚认为无需进行实验,就能判断出滤渣中含有BaSO4、Mg(OH)2两种沉淀,他的理由是_,请你写出生成其中一种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2) 小西对滤液成分(除酚酞、水外,下同)进行分析,认为滤液中一定含NaOH和NaCl,并对可能有的成分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滤液中含有BaCl2猜想2:滤液中含有Na2SO4猜想3:滤液中含有BaCl2、Na2SO4小强认为猜想3是不成立的,因为_;小雨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_溶液,出现的现象是_,证明猜想2成立(3) 第2小组的探究: 第2小组首先对废液进行了分离,得无色滤液和少量滤渣,然后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并根据

10、实验结果绘制成图如图所示请据此判断,滤液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填离子符号),实验过程中滤液颜色的变化为_【交流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实验后的废液要进行处理才能排放,否则会对环境造成污染16. (5分) (2018桂平模拟) 学习了海水“制碱”一课后,同学们模拟“侯氏制碱法”进行实验【查阅资料】氨气(NH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1) 【模拟实验】验证侯氏制碱法能获得纯碱步骤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及现象解释与结论先从a管通入_(填 “CO2”或“NH3”),一段时间后,再从b管通入_(填“CO2”或“NH3”),溶液中有固体析出蘸有稀硫酸的棉花可吸收过量的氨气,

11、以免挥发到空气中。充分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口有水珠,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_。步骤1析出的固体是碳酸氢钠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消失步骤2加热后得到的固体是纯碱步骤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2) 【实验反思】同学们认为步骤3的实验还不足以得出“步骤2加热后得到的固体是纯碱”的结论,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需要补充的实验是_。(3) 也有同学认为制得的纯碱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杂质, 于是又设计了以下实验并得出结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制得的纯碱中含有氯化钠17. (6分) 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作为该小组成员一起来解决下列问题: (

12、1) 小红同学从某一欠收农田里取向一份土壤样品,如果检验结果呈酸性,从经济和可行性方面考虑,那么要改良此土壤的酸性,应向农田里施加_(填化学式) (2) 小红同学用下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为了验证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_依据反应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3)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写出主要操作步骤和化学方程式: 实验主操作步骤:_、_,化学方程式:_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填空题 (共2题;共6分)11-1、11-2、11-3、12-1、12-2、12-3、12-4、三、 综合题 (共5题;共22分)13-1、13-2、13-3、13-4、14-1、15-1、15-2、15-3、16-1、16-2、16-3、17-1、17-2、1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