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调研考试试卷A卷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1982015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市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调研考试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兰州市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调研考试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兰州市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调研考试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兰州市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调研考试试卷A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兰州市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调研考试试卷A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州市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调研考试试卷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市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调研考试试卷A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州市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调研考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3题;共48分)1. (2分) 在赤道上( )A . 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无变化B . 全年昼夜长短基本无变化C . 地球自转偏向力最大D . 自转角速度、线速度都最快2. (2分) (2016高一上广州期末) 水循环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水循环可以( ) A . 促进不同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B . 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均衡C . 使地壳运动D . 促使北半球水平运动的水流向右偏转3. (6分) (2017高二下浙江月考)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水文站的水文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 在径流量相对大的两个年

2、代( ) A . 水面高,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B . 水面低,流水的沉积作用强C . 水面低,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D . 水面高,流水的沉积作用强(2) 据材料分析该水文站所处河段,在2003年后最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 . 径流量逐年减少B . 河流含沙量逐年增大C . 水污染严重D . 洪涝灾害加剧(3) 下列措施能遏制水面海拔高程这种变化趋势的是( ) A . 在水文站以上河段流域退耕还林还草B . 跨流域调水C . 疏通河道、加固河堤D . 在水文站以下河段修建水库4. (4分) 2011年3月27日,全球6 000多个城市分别在当地时间20时30分至21时30分熄灯一小时,以此响

3、应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据此回答问题。(1) 该活动主要是引起人们对( )的关注A . 臭氧层破坏B . 酸雨危害C . 全球变暖D . 森林破坏(2) 下列行为方式与“地球一小时”活动所起作用相同的是( )A . 退耕还林还牧B . 大力发展汽车工业C . 推广水电等绿色能源D . 增加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5. (6分) (2017高一下长春期末)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该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图”及“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1) 图示信息显示( ) A

4、. 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并不明显B . 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增加C . 5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D . 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2) 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 太阳辐射能B . 土地利用方式C . 水能资源D . 年降水量(3) 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 ) A . 与村相比乡镇选址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B . 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时间上C . 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D . 乡镇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正北方向6. (2分) (2017高一下长春期末) 若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镇驻地附近示意图,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该乡可能( )成为新型的工矿城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居民用水压力减弱在图中地建成大型火力发电厂生态环境压力减少,空气质量上升A . B . C . D . 7. (4分) (2018高二下雅安期末) 非洲西南部的纳马夸兰地区夏季多雾,盛产多肉植物,其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下图是纳马夸兰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 纳马夸兰夏季多雾的原因是( ) A . 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明显B . 沿海海水温度较高C . 岸暖流提供充足暖湿空气D . 海陆间气温差异大(2) 非洲纳马夸兰多肉植物出口到世界各地,主要得益于( )A . 互联网进步B . 劳动力廉价C . 政策支持D .

6、交通进步8. (4分) (2017高一下徐州期末) 日本家电组装企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将组装工厂向国外转移。下图为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主要选址地及转移路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 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选址转移,主要是为了( )A . 吸引技术人才B . 获取广阔市场C . 便于产品运输D . 获取廉价劳动力(2) 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牵引力已经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 . 技术水平高B . 市场规模大C . 基础设施完善D . 劳动力素质高9. (4分) (2017高一下福州期末) 2011年12月11日,联合国

7、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闭幕,会议最终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绿色气候基金等方面达成多项成果。专家预计,在强化低碳情景下,中国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回答下列各题。 (1) 会议决定正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承诺到2020年发达国家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至少1000亿美元,帮助后者适应气候变化。这体现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原则是( ) 共同性 持续性 公平性 阶段性A . B . C . D . (2) 低碳发展时代的中国,应采取的减排措施是( ) 植树造林 减缓工业化进程 提高能源利用率 开发新能源A . B . C . D . 10. (4分) (2020高三上呼和浩特模拟) 下图示意自然带与温度

8、、降水量的关系,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带为苔原带、荒漠带阔叶林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代表的自然带类型是( ) A . 热带雨林带B . 荒漠带针叶林C . 针叶林带D . 苔原带(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远离海洋大陆性强B . 受下沉气流控制时间长C . 在南半球缺失D . -的变化体现了沿海向内陆的差异11. (2分)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之一。下列国家中,根据本国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大规模东水西调的是( )A . 俄罗斯B . 加拿大C . 中国D . 澳大利亚12. (2分) 美国政府对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整治与开发的主要措施有( )以水

9、资源综合开发为流域治理的核心,制定了包括防洪、航运、灌溉、旅游在内的综合性长远开发方案大力发展水电,实行阶梯开发充足而廉价的电力,吸引了大量技术密集型工业在本地发展大力发展了农业和旅游业A . B . C . D . 13. (6分) (2016高三上河北期中) 高新技术产业重心是高新产业发展空间中的来自各个方向上产业发展力量汇合并维持均衡的点,为经济重心的一种形式。人力资源重心是人力资源流动配置中来自各个方向上的配置力量交汇的均衡点。读图甲“高新技术产业重心演化路径示意图”和图乙“人力资源重心演化路径示意图”,回答各题。(1) 有关高新技术产业与人力资源重心移动说法合理的是( )A . 重心

10、的移动路径有交叉B . 重心总体向东南移动C . 2004年后移动方向趋同D . 后者重心移动距离大(2) 形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基本特征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 . 东部经济技术基础好B . 西部国内市场广阔C . 中部自然环境较好D . 西北内陆资源丰富(3) 引起20052010年人力资源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 . 产业转移B . 政策调整C . 资源开发D . 经济条件二、 综合题 (共3题;共40分)14. (5分) (2020高三上哈尔滨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5月发布的空气污染数据,2017年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十五座城市中,印度占

11、了十四个席位。从印度国内来看,北部的污染更严重,新德里常年雾霾。试分析印度雾霾北部更严重的原因。15. (15分) (2018高一下安康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8500,无霜期330天以上,年均空气湿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时数在1195小时以上。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基地,甘蔗和食糖产量位居全国第二,甘蔗产地多分布于西南部河谷地带。该省甘蔗科研机构不断加大甘蔗新品种的选育力度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成为亚洲最大的甘蔗基因库。甘蔗产区实行以制糖企业为核心,形成“公司十农户”为基本组织模式,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施一体

12、化经营。(1) 分析云南甘蔗种植地区的区位优势。 (2) 统计数据显示,云南糖业生产成本与甘蔗、食糖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位的广西基本持平,但在国内食糖主销区价格高出广西约200300元/吨,导致云南糖业竞争力被削弱,试分析原因。 (3) 下图为云南某甘蔗产地引进的“蔗牛菇”循环经济示意图,简述其生态意义。 16. (20分) (2017高二下嘉兴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左图为德国地形、铁路分布图。右图为德国著名港口城市汉堡多年平均降水柱状图。材料二:科学家对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灾害风险进行统计和评估,将自然灾害风险的等级分成五级,德国属于风险等级最低的第五级,位于榜单的第1

13、46位。(1) 描述汉堡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 (2) 与莱茵一多瑙运河比较,分析中德运河发展水运的有利自然条件。 (3) 从货物运输的角度分析德国铁路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4) 分析德国自然灾害风险等级很低的原因。 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3题;共48分)1-1、2-1、3-1、3-2、3-3、4-1、4-2、5-1、5-2、5-3、6-1、7-1、7-2、8-1、8-2、9-1、9-2、10-1、10-2、11-1、12-1、13-1、13-2、13-3、二、 综合题 (共3题;共40分)14-1、15-1、15-2、15-3、16-1、16-2、16-3、1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