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19757120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中师范大学2013级免费师范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论文专业: 学科教学(英语) 姓名: 吴宇明 学号: 2013114708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摘要:2006 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自此,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逐渐成为当今中国理论界的中心课题之一。本文是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马克思主义价值学、社会主义价值学的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演变历程、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这一课题进行试探性的研究。

2、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意义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演变历程新中国的建立,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科学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2006年3月,我党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思想

3、道德建设褒荣贬耻、我国古代的“知耻”文化传统,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提炼和概括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

4、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我国,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的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富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价值观。富强即民富国强, 意味着追求人民群众生活的共同富裕, 意味着把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追求的首要目标。社会主义经济追求的富裕是公平正义基础上的共同富裕, 其实质是要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关系, 是社会主义根本价值的反映。“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说, 民主是一种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以民主政治为核心建构社会主义的政治价值观,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

6、来。“文明”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我们所要建构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先进文化为目标, 既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又与时代进步要求和发展趋势相一致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和生态的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制度前提和社会条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观。“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原则, 其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它既有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 又体现

7、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既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又实现了价值主体的广泛性; 既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追求, 又体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理想, 理应成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是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精神和灵魂,决定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8、系之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不会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不会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发展演进。总之,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范畴,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概念。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从理论层面上说。首先,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可以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指导思想的地位。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伦理学、

9、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使其更具体、更丰富;同时也可以对价值观方面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而新的价值内涵的确立能够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人的全面发展及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理论支持和引导;也能为社会提供有利于稳定、健康、良性转型的政策导向。对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与生态和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 正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根本价值立场和价值选择。其次,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我国价值哲学研究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无疑将哲学价值哲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并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时代时代特色。再次,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

10、态的建构。若离开社会主义价值观。也就无所谓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意识形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从实践意义上说。第一,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导着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贯穿并渗透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实践运动之中。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和调控着社会主义运动的过程和方向。不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会使社会主义运动的方向出现差错。但是,坚定的价值理想、信念和信仰能使运动主体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坚强的意志,不断推动社会主义运动持

11、续发展。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是理论上深化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更是实践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保持正确方向;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而不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就不会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第二,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激发全民族创造的活力,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全球化表现为,一是经济的一体化,另一方面加深了人们对文化差异的认同。具体来说,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

12、互激荡。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军事、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竞争,有越来越多的反映在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观,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文化的软实力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和内在凝聚力,这一切最主要来自于人们对价值观的认同。美国学者柏忠言在西方社会病一书中曾说:“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在物质上、神上都先进;一个国家在精神上挨饿,那么迟早在物质上也要挨饿。”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打就垮。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力量发挥

13、更大的作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可以造就无数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的人,把整个民族紧紧地凝聚起来,使全民族是每一个成员同心同德的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前进。参考文献:1 李连科.价值哲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2 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7:120.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406.4 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79.5 吴向东.重构现代性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英科尔.社会主义思想史第1 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1011.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0.8 吴向东.重构现代性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1.9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北京;商务出版社,1965:252.10 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 北京;商务出版社,1962 :387.11 法笛卡尔.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1.12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三联书店,1958: 76.13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