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方案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18820130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7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设计方案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系统设计方案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系统设计方案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系统设计方案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系统设计方案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设计方案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设计方案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设计方案报告一、设计要求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及功能这次电路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电路内容:直流电源部分和功率放大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由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和稳压等四部分组成的。电源变压器是将 220V 的交流电电压变为所需的电压值;整流电路是将交流电压变成脉动的直流电压,此脉 动的直流电压含有较大的纹波;滤波电路是对纹波进行滤除,得到平缓的直流电压;稳压 电路是当电网电压波动、负载和温度变化时,维持输出直流电压稳定。功率放大电路组成:差动输入放大电路、电压放大电路、自举电路、交越失真消除电 路、复合互补功率放大电路、负反馈电路和扬声器补偿电路。二、设计思路分析题目要求,划分模块,系统组成框图,模

2、块功能,系统工作原理,采用的技术, 扩展功能(1)直流稳压双电源原理图LEDU2D2 1忖呂口1R4RS 200fJ益=*匸LiFMeTS_P04_24C1 47OuF1B40 4: C547Ou F丛GCT-OD5 1N4007I N-qq074 C3 =T-10-jF1OHLM3 1 7 LM200 Kry .曲.Xi 3 CttX-T-ZVdPZH11】肛TODS图 1-1 双电源原理图来自:电子线路图识图技巧原理分析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直流稳压电源是由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和稳压等四部分组成 的。电源变压器是将220V的交流电电压变为所需的电压值;整流电路是将交流电压变成脉 动的直流电

3、压,此脉动的直流电压含有较大的纹波;滤波电路是对纹波进行滤除,得到平 缓的直流电压;稳压电路是当电网电压波动、负载和温度变化时,维持输出直流电压稳定。在本次的制作选类当中,因为将重点放在功放这一块,所以电源是用集成块做的。在 此再对相关的知识做个归纳和总结,串联稳压电源能自动调整输出电压,使其自动达到稳 定。集成稳压器则是将串联型稳压电路和过热、过流等保护电路都集成在一块半导体硅基 片上。其特点:体积小、稳压性能好、可靠性高、接线简单、使用灵活等。同固定式集成 稳压块一样,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也有输入端、输出端和调整端三个引出端,并有输出 正电压集成稳压器和输出负电压集成稳压之分。在可调式稳压

4、器的调整端和地之间接了一 个电位器Rp用于调整稳压器的输出电压,是稳压器的输出电压连续可调。图中稳压器周围 的两个二极管DI、D2或D4、D5为稳压器的保护二极管,当输入断电时,与D2、D4相连的电容器C3、C7会向稳压器放电,最外边的二极管D1或D5起到一个短接稳压器的输入和输 出端的作用,使稳压器因相连的电容放电而不会烧坏;二极管DI、d5的作用与D2、D4相 同,它是当输出端短路时,为电容C2、C6提供一个放电的回路,以免稳压器烧毁。5kQ(2)OCL 功率放大电路原理图图 1-2 OCL 功放原理图 来自:从零开始学模拟电子技术 原理分析11功率放大电路组成:差动输入放大电路、电压放大

5、电路、自举电路、交越失真消除电 路、复合互补功率放大电路、负反馈电路和扬声器补偿电路。全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并且温度对电路的影响很大。采用差动输入放大电路Ql、Q2、Rl、R3、R12抑制温度温漂效果很好,属于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动放大电路, 其电路特点:用两只同型号、同性能的三极管2N5401,它们的直流电流工作状态相同两只 三极管发射结上的输入信号电压也相同,且只有输入信号电压的一半。此称电路发射极有 共用电阻R2共同作用,达到抑制“零点漂移(在输入信号为零的情况下,输出信号随噪声、 温度或直流电源波动而波动不再保持为零或某个定值)”的效果,比单管基本放大电路具有 较强的抑制零漂能力,但

6、放大倍数仅为单管放大电路或双端输出差动的一半,也就是用成 倍的元器件换了取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同时还能保证直流偏置和变化缓慢的信号被放大。自举电路C6、R4、R5,R4将8点的直流电压与电源电压隔离,C6放电电压和电源放 电电压叠加,起到升压作用,使得NPN型管的偏压稳定,对信号的放大有保证,使电路增 益有所提高。复合推挽式功率放大电路由NPN (Q5、Q6)和PNP (Q3、Q7)型复合管等组成。复合管 的电流放大倍数是两管电流放大倍数的乘积。它可提供很大的输出电流,整个信号在复合 管互相补充下放大输出R6为分流电阻,使注入Q6、Q7基极电流不至于过大损坏功率管; R7、R8 是发射极反馈电

7、阻,限制功率管集电极电流,防止穿透电流过大损坏功率管。交流反馈中,Rw2起直流负反馈作用,应用差分电路原理,其作用是调整电路增益和 改善电路的非线性失真,增大Rw2和减少R4都可提高电路的增益。交越失真消除电路D1、D2、R11,为Q5、Q3提供“静态偏置”使输出级工作在甲乙 类状态,以消除输出级的交越失真。微调Rw3电位器使输出级调整到合适的工作点。D1、D2有温度补偿作用,当温度升高时,输出管电流增大但二极管的压降会因温度升高而 减少,使输出管的偏置电压降低,静态电流趋于稳定。交流反馈电路C2、R2、R12的作用:调整电路增益和改善电路的非线性失真。增大 R12 (或减少R4)都能提高电路

8、的增益。扬声器补偿电路R9、C5系容性负载电路,对扬声器这一感性负载能进行相位补偿, 扬声器在瞬间大动态信号作用下容易损坏,如此能达到保护它的目的。三、调试测试方案1)直流稳压电源I沁也图 1-3 原理解析图A. 变压器在查阅直流稳压电源资料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变压器的一个知识,在变压器的二次变 压线圈中间接一地线变可实现电压的正负转变,这在给功放提供正负双电源进行调试与测 试的时候配上很大的用场,本电源用的变压器的二次压变是24V的,输入自然是交流 220V/50HZ。针对变压器的真正的工作原理并没有去做很深的查阅与了解,这应该说是一个 很大的不足之处。B. 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硅桥由四个1N4

9、007二极管构成,而耐压值为100V,在测试中发现在硅桥 的共阳极与共阴极输出电压有些出入,但变压器输出的正负电压的绝对值是非常接近的, 几乎一样。我觉得问题出在硅桥上了,虽然用的是同样型号的硅管但他们之间还是有差别 的,特别是管压降,考虑到差值没有超过5V就没有再对其进行改进。C. 滤波电路滤波电路里的滤波电容根据理论联系实际应该是容值越大的其滤波效果越好,滤出的 直流电压纹波是很小的,波形自然也是很平缓的,在实际电路里我们采用了470uF50V的 滤波电容,采用的原因是在仿真过程里输出直流电压的效果很好,但是在测试电源的性能 指标时这样做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电压调整率非常大,也就是说其稳定

10、性不好,很一般 对指示电路做一说明,因为双电源的电压要求是28V的,当这个值加在2K的电阻上其电流 有点过大承受不了,所以电阻的发热情况很是严重,久而久之,这个电阻的颜色就变成黑 暗焦型的。改进措施是将电阻换成阻值大点的。D. 稳压电路在这块出的问题可以说是最多的。一是在参考资料书上,有的在电路图上的11和16 点是有节点的而有的没有,可是在仿真的过程中,只有在没有节点时才能仿真正确。故我 在焊接时没有放节点,其工作状态正常。可是一起的同学将节点放上的,电源也能正常工 作。二是在识别元件和焊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将LM 3 3 7 T的输入输 出端接反了,这也是许多同学都出现的问题

11、,换过来以后前面在接错的时出现的问题不在 出现了。集成稳压块用的是LM3 17T和LM3 3 7T,但这两个的电路接法是有很不 同的,31 7是1可调2输出3输入而3 3 7是1可调2输入3输出。接错付出的代价是 将3 3 7给烧了,R6也冒烟了,起初我还想着是3 3 7不会出什么问题,至少不会想到我 们的课本上写的是错误接法的这一点的,我考虑是流过电阻的电流太大了,就将R6的阻 值换了个大点的,可还是老样子只是不同的呢是在可调端的的电阻滑到某一值时才开始冒 烟。此举没有改变原状的情况下,我又试着给R6并大电阻,结果只是推迟了下时间而已。 最后又想着给R6并个电阻试试,第一次是容值大一点的效果

12、明显好点了,可调范围很大了。 但想着电容太大是个浪费换个容值小点的再试试,没想电容在微调可调端时直接给放鞭炮 爆了。原来317和337的接法是有差别的,这点在后来的网上查找后得到了验证。E. 测试电源技术指标电压调节范围:正(1.2533V、负G 1.24 9-32.8V)电流调整率:负载为12 0Q/8W和10K的电位器正(Vo =18VVo=17.9VS= VoVo 100%=0 .56%)负(Vo =-18VVo=-17.97V S= VoVo10 0%=0. 17%)电压调整率:交流电网变化1 0%(120240V)负载为3 1Q电炉丝正(S = 36%)负(36.8%)纹波抑制比:正

13、(V i=0.11VVo = 0.016mV)负(Vi=-0.11V Vo=- 0. 0 3 4 mV)在进行电源的技术指标测试特别是在电压调整率时,317和337的发热很厉害,这个当 然是在电路全部检查无误合适也就是有保障的情况下进行的,我想原因可能是交流电网的 变化而集成块的承受能力有限所致。根据其他同学的经验,338系列的集成块质量高点也 耐用。在电电源的制作过程中,我并没有完完全全按照书上的参数去做,而是将其作为参 考的,如滑动电阻器用的是10K的,C3和C7都用的是47uF50, C4和C8都用的是 100uF50。在功放接上自己纸做的双电源时,时常会出现一个问题,本来是调好的电压值

14、 可是接上负载时会大幅度减小,也就是没有稳压效果了,特别是正电源的这个问题突出, 这种情况跟接错337的还不太一样,337接错并在不加负载的情况下用万用表测时是一直 波动的也不是围绕某个定制波动的,有大有小;它的变化是变成很小的压值并趋于稳定。 我分析很可能是317已经烧毁了,起不到稳压的作用;烧毁的原因是我直接将自己制作的 电源加在功放上,而功放没有调好正负电压差距拉大所烧,在用实验室的直流稳压电源带 动功放时,就会因电流过大而跳档。R3和R8在电路中的作用,应该说是限流可是在电路 里我发现在317和337都能正常工作的时候,是基本没有什么作用的;但是在317或是 337 坏的时候却能调电压

15、!INdH:图 1-4 原理解析图(2)OCL 功率放大器在焊接中本是4.7K的滑动电阻R5换成了 5K的,其它的元件参数基本上没变,在 仿真过程中为了方便就对相应的参数放大了一些。在信号的输入端有个隔离电容,它的正 负极在有的电路上是接法相反的,这个我想还得在仿真中仿真研究后才能下结论,在仿真 过程中发现这个跟接法其实是没有多大关联的。在原理图上节点A和C是真实存在的,而 B处是没有节点的。而这在仿真时却出了问题。在跟我们类似的功放图上,有的07是 NPN型箭头朝下而在B、C两点都是有节点的。到底在这三个点的节点应该有还是没有的问 题上我仿真后知道在节点A是不能存在的,否则仿真不能正常运行!在我焊接的功放上我 是有这个节点的,但组员在没有的情况下还是不太合适,测试时电流会变大导致电源跳档 将电源电压拉到10V以下或更低。针对这个我到目前还没试呢,主要是顾虑会出现很杂很 奇怪的,恐怕受影响的因素太多,改了还是不对!现在我觉得还是得试一下,因为仿真时 节点A不存在的话才正常,这也是要更改电路的唯一依据!针对这点我觉得还只是电路哪 里不对表现出来的特征,这在把D2上面的那个电阻改成特别的解法后更为突出敏锐些!A. 调试静态工作点我们的功放似乎很奇怪,三个成员做的都将音频信号不太好的放大出来了,大概有20 倍的放大倍数。在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