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用移情、跨文化交际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18689488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语用移情、跨文化交际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语用移情、跨文化交际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语用移情、跨文化交际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语用移情、跨文化交际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语用移情、跨文化交际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语用移情 跨交际 第二习得 教学论文摘要:语用移情指语言习得者将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入到对方的文化中去,它要求语言学习者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必须熟悉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并将其作为交际的背景知识进行言语交际,因此它是语言习得的较高层次。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第二语言习得并将如何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语用移情意识、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如何把这些意识运用于外语教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一、引言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这句话的英文译文却有不同的版本。我们选取较为普遍的两种译文来作个比较。其一为杨宪益夫妇的

2、“Eventhecleveresthousewifecantcookamealwithoutriee”而另一种则是DHawkes的“Eventeh cleveresthouseiwfecannotmakebreadwithoutlfour”。杨的根据中国文化选词,易于被中国读者接受,而Hawkcs则根据西方的文化将riee(米)改成lfow(面粉),这更易被使用的西方读者所理解。由此可见。语言的运用与理解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学习一门外语就仅仅是掌握套发音、语法规则和一大堆的词汇,只要这样就能得心应手的用外语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下。中国的外

3、语教学一直只注重对语言形式的传授。而忽视语言形式的运用以及文化背景、文化差异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其结果就是语言习得者常常犯理解上的错误和出现运用上的不得体。例如:笔者在读初中时,有一个同学收到在外地读书的笔友的来信,信中称呼为“Dear”,落款是“Yours”,被大家译成中文就是“亲爱的”、“你的”。于是一时问“信激起千层浪”,弄得是满城风雨,同学们取笑她,班主任也批评她早恋。而后来我们才知道其实她的这位笔友也是一个女生。此外。在笔者就读的中学还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一位美国来的学者初次来我校参观访问,临别前被邀请出席由校方组织的师生座谈会。会间一位教师竟当着所有人的面问他一年的薪水能拿到多

4、少!这位学者感到非常突然,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本想含糊其词,但又恐失礼,最后只好支支吾吾的说了实情弄得当时的会场气氛很是尴尬。而该学者在会议结束离开时,大有如释重负之感,唯恐再呆下去又会遭遇什么难堪之事。从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前者被弄得啼笑皆非的原因是信息获得者没有设身处地的站在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中来理解“Dear”、“Yours”;而后者则在于问话人没有考虑到受话人的社会习惯。因此,我们认为:外语教学在教授语言形式(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的同时,应该让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养成站在对方的文化、社会背景中进行言语交际的习惯。二、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自19世纪人类学问世以来,学术界关

5、于“文化”的界定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迄今为止。关于文化的定义已超过200种。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美国著名人类学家Tailor。1871年在其名著<原始文化>中,给文化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上的意义来说。是知识、信仰、风俗及任何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所有能力和习惯的复合的总体。”而另一位美国语言学家Saplr则把文化定义为“一个社会的所为所想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胡文仲把文化分为三种:“hi异hculture”(高层文化)、“popularculture”(通俗

6、文化)、“deepeu1ture”(深层文化)。在此。我们采用“popularculture”的定义,即文化包含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言语行为以及世界观与价值观等。从语言的本质来讲。它不仅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也就是说,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但并非文化之全部。而在另一方面。语言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述了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人们通常把语言视作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展现在眼前的乃是这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背景,看待世界的认知模式其民族性格、气质、情感、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宗教心态,等等。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语言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反过来,语言的发展又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习得一种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其文化的过程。正如美国教学法专家HDouglasBrown所说:第二语言习得就是第二文化的习得。所以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习得者不仅要掌握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要使语言使用得体,这就必须了解并熟悉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语法的错误有时并不影响交际,但语言使用不当则会使交际中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