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从经验走向标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17951736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 从经验走向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学, 从经验走向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学, 从经验走向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学, 从经验走向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学, 从经验走向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 从经验走向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 从经验走向标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从经验走向标准戚宝华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江苏 常州 213003)摘要:当前,教师普遍关注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但对“为什么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思考不多,而课程标准,则较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因此,对当前的化学教学,必须重新建构,建立基于课程标准的化学教学。本文试图从价值、原则和策略三个方面阐述基于课程标准的化学教学,让教学,从经验走向标准,创造性地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教学 教学经验 课程标准 从2005年起,江苏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这五年来,江苏高中化学课改在推进和实施的过程中,课程专家示范性引领,广大

2、教师创造性地实践,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然而,教学,永远是充满挑战和问题的专业领域,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当下的教学、经验和标准,让我们的教学,从经验走向标准。本文,笔者试图从一个实践者的视角,阐述“教学,从经验走向标准”。一、从经验走向标准的化学教学基本价值“经验”,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解释为“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教学经验”,则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获得的“关于教学的知识或技能”。五年来,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广大教师尽管参加这样或那样的新课程培训,但是一旦回到他们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大部分教师就会不由自主地沿着自己熟悉的教育习惯或思维方式,开始他们的教学,他们穿的是新鞋,但走的依然

3、是老路。在快速变革的教育背景下,在以往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教学经验”,从某种程度上讲,往往限制或制约着我们当下的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和深度推进。“标准”,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解释为“衡量事物的准则。”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化学学习结果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应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阐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等一系列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1。这样,教师不仅可以考虑“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更多地对“为什么教”以及“教

4、到什么程度”给予关注。所以,课程标准给予教师的是一种教学的方向感以及教学的质量底线。当下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我们须直面问题、主动变革,克服经验、走向标准。因为,教学,是需要标准的。离开标准的教学,我们将迷失前进方向。离开标准的教学,我们将失去质量底线。基于课程标准的化学教学,其基本价值就在于,首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化学这一门学科、这门学科在诸多学科中的地位以及这门学科对人类的贡献;其次,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最后,可以促进广大化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和丰富教师的教学教育专业素养。从经验走向标准的教学,并不是要求教师按照专家事先设

5、定“技术标准”进行复制,也不是“标准化”教学,更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确切地说,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像专家一样”整体地思考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并在自己的专业权力范围内作出正确的课程决策。二、从经验走向标准的化学教学基本原则有人曾说,教学是一段旅程。所以,教学就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你把学生带到哪里(教学目标)?第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三,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学习结果评估)?因此,基于课程标准的化学教学,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教学目标的清晰化。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他的教育目标分类中中指出:“阐述教育目标,就是以一

6、种特定的方式描述在单元或章节完成之后,学生应能做(或生产)些什么,或者应能具备哪些特征。” 根据布鲁姆的论述,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状态详细而具体的描述。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评价、激励和调节作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化学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清晰,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设计,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并最终指向教学任务的完成。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就是化学课程标准,而非化学教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梳理了内容标准、教育价值以及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对源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例如,“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内容标准、教育价值和教学目标

7、(以必修化学2中“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例)之间的关系梳理如表1:表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标准、教育价值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内容标准教育价值教学目标1.在初中阶段,“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2.必修化学2中“主题1物质结构基础”中“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3.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中“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中“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排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模型化”思想的体现。无论是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还是电子层模型的形成,都蕴涵着模型的思想,而模型的一般都建立在假设、演绎、推

8、理、实验、解释、应用的基础上,这实际上是一个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2.“结构化”思想的起源。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教学,直接影响元素周期律以及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掌握,为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概念的形成提供了知识铺垫,对物质性质、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以及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都可以作理论性解释,较好地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3.“观念化”思想的深化。微粒观是中学化学的一个基本观念,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进一步丰富这样的观念,“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微粒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4.“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原子核外电子的

9、排布,体现了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德布罗意、门捷列夫、洪特、泡利、海森堡、薛定谔等一系列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以及在探索过程中涌现出的科学精神以及人格风范值得世人敬仰。1.知识与技能:了解钠、镁、氧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情况。知道原子在反应过程中常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达到8或2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了解元素化合价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记118号元素核外电子的排布,推导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和感受化学研究和认识物质的科学方法,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教

10、学方式的多样性。有一项问卷调查,题目是“在何种情形下学生学得最好?”调查结果显示,“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是其中的一种情况。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可以使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理解较为深刻,能够丰富学生学习化学的视野,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解化学学科,同时还能有利于学生群体的差异化发展。这就表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能够让学生学得更好。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将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促进多样性学习方式的产生。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在一线进行新课程实践的教师,潜心钻研标准,创新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中涌现出许

11、多具有创新性教学方式2,总结如表2:表2 化学新课程中涌现出具有创新性的主要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主要特点自主交互式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参与和交流合作为基础,具有明确的研究主题和角色分工,激励学生个体自主学习,调整学生群体交往行为,在交往互动中,引起学生的智慧碰撞与心里共鸣,进一步认识化学的核心价值观,实现个人的自主发展与共同提高。情境体验式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事件或历史典故为先导,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学习过程,在观察、感受、归纳和拓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发现探究式这种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

12、重点,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模拟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尽可能多的自己去思考、判断、质疑、和表达,从而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智能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活动建构式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为主线,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活动,重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展示,不断建构、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意品质,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主题研究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适用于化学学科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通过“确定课题、设计方案、探索研究、撰写报告、交流研讨、课题评价”等步骤,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积极的和有意义的建构,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

13、位,尤其重要的是必须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网络交互式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基础,进行个别化学习,使学生对事物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经过好奇、不满足、求知欲更强烈、物质本质的探究这样几个阶段,提高学生对对信息收集、分析、判断和运用的能力,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3.学生学习的成功率。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必须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要达到教学质量的底线,就需要确保学生学习的成功率。事实上,学生学习化学的成功率越高,在化学上获得的成就感就越大,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就越强,对化学学习产生的兴趣就越浓,这样他就主动地积极地在化学学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14、与时间,于是他进入了一个化学学习的良性循环之中。所以,面对学生的差异,化学教师必须有多种教学策略来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要,并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允许学生以自己的节奏实现进步。如果证据表明学生已经达到或超过预期,且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需求,教师就应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进行必要的引领;但如果证据表明学生没有适当的表现,教师就应当提供额外的教学。“教师教学的成功源自学生学习的成功” 、“以学论教”,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志之一。三、从经验走向标准的化学教学基本策略1.基于差异,为不同学生学不同化学提供可能。由于学生志趣的不同、潜能的差异以及发展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学习不同的化

15、学,学校和教师应该有所作为。所以,课程的选择性,是高中化学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理念。表3是我校化学课程的结构图。表3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化学课程结构图类别维度高一高二高三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必修课程A类课程化学1化学2有机化学必修复习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C类课程自主实验(含学生自选的化学探究实验)选修课程A类课程结构化学化学原理模块整合复习专题复习化学拓展课程补习课程B类课程奥赛辅导创新实验(含科技周)学生科学院化学分院C类课程化学AP课程化学读本大学课程注:1、非选化学类学生:必需获得6个必修课程必修学分,若干个选修课程学分及必修C类课程的学分。2、选化学类学生:必需获得6个必修课程必修学分,6个选修课程选修学分,2个以上B类、C类课程学分。3、B类课程、C类课程经学校组织的评定认可后,给予一定的学分。4、B类、C类课程不仅包括表中提到的形式,其它较具体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包括:化学小论文、参观与调查、举办学习园地和展览、化学竞赛和晚会等。2.基于统整,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教育合力。“课程统整”是我校化学课程的基本思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现为学科内各模块的统整,如必修2中“有机内容”与有机化学基础进行整合,打破原有的模块结构,对“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