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构路径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15531091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构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构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构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构路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构路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构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构路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构路径高职院校体育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它是具有高职院校特色和健康生活气氛的一种大众文化,有较高的层次和品位,集竞技、健身、消遣、娱乐、审美、传播文化等功能于一体,已经成为大学生余暇文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寻求适合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对于提高学校文化质量以及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一、转变观念,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建设1.树立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理念体育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其所具有

2、的社会学价值、人文教育功效、健康教育功能,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应树立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理念,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领导更应树立这种理念,坚持“以文化人”的原则,仅仅围绕文化对人的可塑性特质,在全面实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同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体育文化的宣传;广大体育教师也应千方百计地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举办体育文化教育活动,在广泛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的同时,开展系列体育知识讲座、专题报告、学术沙龙等,开阔学生的体育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灵。2.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由于体育特有的实践性特质,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传递和继承以及整体知识的掌握,都与活动和练习紧紧地联系在一

3、起,学校内拥有场地器材的多少,场馆设施的质量等一系列的物质条件,都将极大地促进和制约着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播。相对于学校其他文化的建设来讲,场馆设施的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文化工作的开展。所以,增加学校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将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体物质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去,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用优美的体育建筑,先进、充足的体育设施,增加学生对于体育的亲和力,是促进和改善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3.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开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造诣深、人文素质好、责任心强、作风正派,起表率作用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因此,要针对高职院校体育教

4、师中存在的问题着力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要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进修提高,为他们创造一个更新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利条件;同时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教师们有机会外出参加有关体育教学、比赛的重大活动,有机会聆听专家的学术讲座,从而启发体育教师重视科学研究,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及学术水平。二、强化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教学理念,突出职业性体育课的教学特色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其任务是培养在第一线上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既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能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基本技能。因此,高职体育教学应围绕这个任务进行,以健康教育为主线,建立适用于“高职”体育教育的课程目标体系。在教学实

5、践中,应突出职业的针对性,充分利用体育教材和教学的优势,针对各专业实践工作特点,对学生加强各种素质和体能的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通过运动加强合作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考虑将来职业对体能的特殊要求,如机械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除了搞技术设计外,还可能长时间站立于机床前工作,经常接触各种重量的机械零件;纺织专业的学生经常要站立操作,进行批量的手工或电动裁剪,在体育教学训练时,就应结合这些专业要求,发展学生肩带肌、躯干肌和脚掌力量,发展一般耐力和下肢静力耐力,增强上肢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加强目测力和注意力的培训等。1.科学编写或选择体育教材高职院校体育教材应突出

6、普通性与职业性的结合,主要是指教材的编写既要有普通院校体育教材的内容,又要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选择与职业联系紧密的体育活动;高职院校体育教材要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主要是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应有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两种,其根本目的,不应该是掌握一两项终身锻炼的方法,而应该是通过“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意识、体育特长,使学生掌握运动的一般规律,发展身心,提高运动能力。2.加强体育课教学体育课是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如果按四个学期开设体育课,则第一学期可开设体育必修课,其

7、内容应具有引导性的特征,安排一些适应性、有助于恢复体能、提高学生生存能力的项目,如以个体为主的健身跑、武术、健美操、球类等单项技术。在教学中,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通过严密的组织过程,引导学生投入到浓厚的锻炼氛围中来。第二、三学期可开设体育选修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设学生喜欢参与并将来职业联系紧密的锻炼项目,由学生自己选择。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有助于提高不同程度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能力,也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积极锻炼,参与竞争的兴趣和增强连续锻炼的主动意识,为终身锻炼掌握1-2门自练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学期可开设体育活动课,为学生介绍相关的娱乐性体育项目,如网球、保龄球、体育舞蹈等,为学生走向

8、社会、参与交往及健身活动创造条件。同时,还应增加运动保健知识、医务监督、体育养生、体育疗法、体育观赏、职业病防治等理论知识教学内容,通过体育理论课,教会学生制定自我健身计划的方法、自我监控锻炼过程的方法、自我评价锻炼效果的方法、及时处理运动损伤的方法等。3.改革考核方式,更新考评方法体育课的教学考核、评价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切入口。可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将考试内容分为理论(包括健身、健康知识、裁判法等)、身体素质(包括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选项技术综合考评、平时学习锻炼态度四个方面,按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的规律来修正专项技术及体育综合素质的考评标准,从而使得考评标准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同时,把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的幅度、运用所学技术进行锻炼的能力、增加锻炼的次数等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建立以增加体质实效为中心的考核制度。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