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一模】山东省滨州市高三第一次(3月)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14773688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州市一模】山东省滨州市高三第一次(3月)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滨州市一模】山东省滨州市高三第一次(3月)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滨州市一模】山东省滨州市高三第一次(3月)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滨州市一模】山东省滨州市高三第一次(3月)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滨州市一模】山东省滨州市高三第一次(3月)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滨州市一模】山东省滨州市高三第一次(3月)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州市一模】山东省滨州市高三第一次(3月)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滨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240分。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注意事项:1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9.北京大学教授袁刚说:“思想市场指的是思想有自由表达的环

2、境。”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思想市场”的时期有春秋战国时代 秦汉时期 明清时期 民国初年五四时期A B C D【答案】B考察古代和近代中国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和民国初年五四运动时期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分别出现了百家争鸣和思想解放运动。而秦汉和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政策,不利于思想的自由表达传播。10.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明清的科举制度,就其制度的严密性、规范性来说,堪称完备。八股取士,实际上是古代科举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技术手段上,达到了古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然而,随着封建政治的僵化,八股取士也同思想禁锢结合为一体”据此,你认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最值

3、得肯定的时期是明清时期B八股取士因其规范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C八股取士同思想禁锢结合为一体,应彻底批判D八股取士有很大的弊端,但也有合理的因素值得借鉴【答案】D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材料“八股取士,在技术手段上,达到了古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然而八股取士也同思想禁锢结合为一体”从正反两方面评价了八股取士既有很大的弊端“同思想禁锢结合为一体”,也有可取之处“就其制度的严密性、规范性来说,堪称完备”,故选D。11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的著作后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柏克法国革命论)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伏尔泰和卢梭领导了法国大革命 B路易十六接受了启蒙

4、思想 C启蒙思想阻碍了法国社会的发展 D启蒙运动是法国革命的思想武器【答案】D考察近代世界的文化启蒙运动。路易十六所认为的“毁了法国”,指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其专制统治。“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反映的实质是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启蒙思想成为法国革命的思想武器。12.下表为1960年、1962年农轻重工业比重变化表,对表中数据变化的解释准确的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21.826.152.1196233.330.336.4A“二五”计划后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B“大跃进”运动提高农业和轻工业产值C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三大改造”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答案】A考察现代

5、中国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图表反映了从1960年到1962年农、轻、重工业比例逐渐协调,结合所学为“二五”计划后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的结果,1958年“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三大改造完成于1956年。13.下图是1913年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对下图解读不正确的是A.1913年1920年工业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战争的破坏B.1920年1925年工业产值的增长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1925年1932年工业产值的增长在于这一时期的企业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D.1932年1937年工业产值高速增长源于

6、斯大林体制的逐步确立【答案】C考察近代世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挫折。1925年到1932年苏联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依靠行政命令管理经济,企业丧失了自主权。14.二战后,欧洲各国要求联合和合作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其原因是 A.欧洲各国的经济水平相似 B欧洲各国的矿产资源互补C文化遗产和文化心理相同 D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压力【答案】D考察现代世界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二战中欧洲各国普遍衰落,二战后逐渐形成了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欧洲一方面受美国控制,一方面受苏联威胁。材料强调“二战后”这一时间点,可知选D。15.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这样写到:“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

7、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材料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A李鸿章 B曾国藩 C康有为 D谭嗣同【答案】C考察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为宣传维新思想,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经史相结合,托古改制,将孔子塑造成主张改革的先师,故选C。16.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下面这段文字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

8、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A B. C. D. 【答案】B考察学生的史学常识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属于史料,属于历史评价。第II卷注意事项:1第II卷共14道题。其中2631题为必做部分,3239题为选做部分。2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3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须从地理、历史、思想政治三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必做部分】28(20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造就了深层次的文化结构,消费意识作

9、为其中的一部分从一开始就沿着“尚俭”和“尚奢”主次并存、因时制用的模式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礼,与其奢也,宁俭。” 孔子 “俭节则昌,淫浃则亡。” 墨子 “财货足用则轻用(滥用),轻用则侈泰,侈泰则家贫。” 韩非子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 司马光(1)材料一中孔子尚俭的目的是什么?墨子、韩非子、司马光分别是从哪种角度论述尚俭的重要性?(5分) 材料二 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至于统计天下之势则不然”。予每博观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

10、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者也。何者?势使然也。只以苏杭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舫肩舆,珍羞良酿,歌舞而行,可谓奢矣。而不知舆夫、舟子、歌童、舞妓,仰湖山而待爨(烧火做饭)者不知其几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 明 陆楫蒹葭堂杂著摘抄(2) 据材料二,指出作者的观点及其依据,分析这种观点产生的根本原因。(7分)材料三 “人人俭而人人贫。天下大事,遂乃不可以支。”“至贫极窘之中国”御侮“败亡之由,咸此而已矣”。“人人皆可奢,则人之性尽”。 谭嗣同(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谭嗣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这一观点在当时有何意义?(8分)【答案】(1)目的:维护

11、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2分)角度:俭以治国、俭以持家、俭以修身。(3分)(2)观点:个人与家庭应提倡节俭,国家应该尚奢。(2分)依据:尚奢可繁荣地方经济;尚奢消费可扩大就业;尚奢可增加他人收入。(3分)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3)观点:尚俭是导致中国贫弱和败亡的原因,反对节俭,提倡消费。(2分)意义:促进人们消费观念转变;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救亡图存。(答出“促进人的自由和平等发展”也可得分。)(6分)该题考察古代到近代消费观的变化,与今天的提倡节俭相呼应。第(1)问材料一看出尚俭的目的是维护“礼”,既维护等级秩序,墨子、韩非子、司马光分别从治国、治家及修身的角度论述了尚俭的重

12、要性;第(2)问考察学生阅读分析判断能力,材料主要从家和国家阐述俭的态度,“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 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可知个人与家庭应提倡节俭,而国家“至于统计天下之势则不然”即应该尚奢。其依据材料可概括为扩大就业、增加他人收入、繁荣地方经济等,此观点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体现;第(3)问节俭会使国家“至贫极窘”,是“ 败亡之由”,即节俭导致中国贫弱和败亡的原因,故反对节俭,提倡消费;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回答意义即可。29.(16分)战后持续40多年的冷战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8年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说“除非有一个包括美国在内的、明确制

13、定的集体抵抗侵略的协定,英国或其他国家就很难挺身而出,抵抗新的侵略。”紧接着,美英等国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着手建立更大范围的更牢固的防御体系。材料二 无论中国愿意或者不愿意,承认还是不承认,中国都已经被卷入到冷战之中。中国在苏美争霸中扮演的角色可能与其他国家都有所不同,它并不是苏美任何一个国家的附庸或走卒,但却又是苏美两国都想拉拢又都曾与之对抗的国家,至少在冷战中它根本没有“称霸”的意图,最终它似乎没有站到苏美任何一边。 冷战与中国材料三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认为冷战是“现代历史上的荒谬插曲”,是“漫长的、代价高昂的、黑暗阴郁的、危险的事件,威胁到地球上所有人的生命”,是“人类最接

14、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 白建才再论冷战的后果与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美等国后来建立了怎样的防御体系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国家为什么主张建立这一体系?(5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美苏两国“拉拢”和“对抗”中国的表现。(6分)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的观点?(5分)【答案】(1)体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分)原因:战后欧洲自身实力的衰落;来自苏联的安全威胁;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3分)(2)特点:独立自主;灵活性 。(2分)拉拢: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国并与中国建交;中美关系缓和并建交。(2分) 对抗:中苏关系恶化。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遏制中国。(2分)(3)材料中的观点是冷战威胁世界和平,这一观点是片面的。(1分)消极: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