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美丽的夏牧场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50KB
约5页
文档ID:413790446
美丽的夏牧场_第1页
1/5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年 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激发学生对草原音乐的喜爱之情 2. 尝试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感受速度变化对于表现歌曲情绪所起的作用3.在演唱、欣赏等活动中,初步了解哈萨克族的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牧歌》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请大家静心聆听,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1)学生说说聆听《牧歌》的感受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旋律悠长,节奏自由,尾音很长,带有蒙古民歌特有的颤音,象征草原的辽阔2)听着牧歌悠扬的旋律,纪老师也忍不住想来唱上一句,仔细听2.发声练习(1)教师范唱,“6 7 1 2 3 4 3 2 ︱1 7 6 — ︱ ” U(2)对比欣赏,请学生说说两段音乐的不同师:纪老师唱的旋律与刚才的旋律有什么不一样?节奏紧密,旋律起伏不大,一个挨着一个,象排队一样这又是哪里的音乐的?猜猜看这是草原上另一个民族----哈萨克族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唱一唱3)指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注意歌唱的姿势和方法请同学们身体坐端正,注意乐句的连贯,用U做发声练习。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蒙古民歌《牧歌》导入,通过对比的方法,感受两段音乐的不同,从而对哈萨克族音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3.视唱练习师:请同学们听一听现在老师所唱的旋律跟刚才的旋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出示乐句“6 7 1 2 3 4 3 2 ︱1 7 67 5 6 — ︱ ” ,请同学们听听跟刚才所唱的旋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句尾发生变化)(2)指导练唱变化后的旋律我们一起来把变化后的旋律唱一唱吧4.出示完整乐谱下面老师把歌谱完整地唱一遍,请同学们听一听,我们刚才所唱的旋律出现了几次?(1)教师视唱歌谱,要求学生说出旋律 “6 7 1 2 3 4 3 2 ︱1 7 67 5 6 — ︱ ”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2)师生采用接龙的方法视唱歌谱,边唱边找一找歌曲中还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请同学们跟老师来配合一下,老师唱前半句,同学们来唱后半句,边唱边听还有什么地方旋律是相同的教师总结:第一第二乐句旋律完全相同5.填入歌词“6 7 1 2 3 4 3 2 ︱1 7 67 5 6 — ︱”唱一唱 是 我们美 丽的 夏 牧 场6.揭示课题《美丽的夏牧场》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就是《美丽的夏牧场》,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夏牧场吗?【设计意图】:通过旋律的变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熟悉歌曲的旋律,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铺垫。

运用接龙方式练唱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师:让我们把歌曲完整的欣赏一遍,注意老师在什么地方拍打了节奏1.聆听歌曲,教师在歌曲的二分音符处拍打节奏“ 0 ×× × ×”1)请同学们说说老师在什么地方加入了节奏2)出示节奏,跟着音乐拍一拍2.教师范唱,学生在歌曲的二分音符处拍打节奏“ 0 ×× × ×”要求学生关注音乐让我们再欣赏一遍,注意听好音乐,在歌曲二分音符的地方拍打节奏,其他地方可不要拍哦3.学唱歌词(1)学唱第一段歌词下面我们来试着唱一唱第一段歌词纠错时可以先放慢速度唱,唱对后再回到原速a 对演唱中出现的音准、节奏等问题,尤其是第三乐句,教师要及时纠正b 让学生了解选择天山附近的牧场作为夏牧场的原因炎炎夏日,来到天山脚下就立刻能感觉雪山带来的凉爽气息,天山是萨克人民心目中的圣山,哈萨克人民对天山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对家乡的热爱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只有通过歌声来传递,大家要将发自内心的热爱之情表现出来c 引导学生用悠扬的歌声表现夏牧场的辽阔壮美,注意一字一音和一字多音的处理,提示学生在恰当的地方换气一字多音的地方要让旋律流动起来,一字一音的地方要吐字清晰唱歌要一句一句表达,要注意在气口处换气。

2)学唱第二段歌词a 采用对比的手法引导学生唱准“花毡上”的节奏 b 引导同学们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学唱第二段歌词,感受哈萨克人民的幸福生活师:哈萨克人民生活多么轻松愉快啊,空气里飘逸着奶茶的香味,毡房上空升起了袅袅炊烟,远处还传来阵阵歌声,原来是阿肯弹着冬不拉,唱着欢乐的歌4.介绍阿肯,欣赏阿肯弹唱1)请同学们说说阿肯是什么意思?同学们,阿肯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2)教师总结:阿肯是哈萨克族对民间歌手的尊称他们能即兴作诗,又能自弹自唱哈萨克族有句谚语:“阿肯是世界上的夜莺,冬不拉手是人间的骏马3)欣赏阿肯弹唱,领略阿肯的风采设计意图】:领略哈萨克民间歌手阿肯的风采,激发学生歌唱的热情为更好地表现歌曲情绪服务5.完整演唱歌曲看来不仅是围观的牧民被吸引了,同学们也陶醉其中,哈萨克人民的生活中有歌声相伴是多么幸福啊!让我们也像阿肯那样尽情地歌唱吧!要求学生用悠扬的歌声纵情歌唱,注意力度的变化6.创编歌曲,为歌曲加上尾声1)你们的歌声真美啊,让纪老师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纪老师不想让歌曲就这么结束,你们能给老师想想办法吗?(2)加上尾声“1—2—︱3— — —︱” 要求歌声渐慢、渐弱好 地 方【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教师通过示范、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创编歌曲,对歌曲进行二度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 三、拓展延伸1.欣赏哈萨克民歌《玛依拉》(1)聆听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说说感受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哪里有哈萨克族的毡房,哪里就有歌声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首哈萨克族的民歌,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2)引导学生发现速度对于表现歌曲情绪所起的作用歌曲速度较快,情绪是欢快活泼的,欢乐的歌曲一般来说速度是比较快的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哈萨克族民歌,感受速度对于表现情绪所起的作用,学生进一步了解哈萨克的音乐文化,拓宽音乐视野 四、演绎歌曲1.尝试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我们也加快速度来唱一唱《美丽的夏牧场》,是什么感觉呢?注意声音要轻盈,有弹性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完整表现歌曲,并进行尝试,同时注意评价同学们唱得真好,为了使歌曲变得更美,我们怎么还怎么表现歌曲呢?3.完整演绎歌曲(1)歌曲前面加上引子(发声练习)“ 6 7 1 2 3 4 32 ︱1 7 6 — ︱ ” U同学们能不能想一想,我们可以把发声练习加到歌曲的什么地方呢?效果还不错哦。

那把我们创编的那句旋律放在哪里呢?可不可以将歌曲的速度变化着唱一唱呢?哪一段加快速度?让我们把歌曲连起来唱一唱2)第一段 中速 优美抒情(3)第二段 稍快 欢快活泼(4)回到第一段优美抒情的感觉 首尾呼应(5)歌曲的最后加上尾声“1—2—︱3— — —︱” 好 地 方【设计意图】:采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使学生了解同一音乐作品用不同的速度表现,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丰富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在课堂的最后环节,综合表现歌曲,运用多种手段,将歌曲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高潮中结束教学 五、课堂小结夏天的牧场不仅风光秀美,音乐更加的迷人!让我们在歌声中尽情地回味夏牧场的美丽!(在《美丽的夏牧场》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