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解读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1.19KB
约11页
文档ID:41356512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解读_第1页
1/11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解读语文要素:·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要素分析: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是根据儿童的特点,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运用夸张手法编写的故事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 自然物往往采取拟人化的描写,以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二 年级多以童话为主,且未明确提出阅读要素三 上第三单元: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四 下第八单元: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童话大致分类:1. 拟人化童话 2. 人物童话 3. 超人化童话 4. 知识童话童话的基本特征:奇特的幻想性和强烈的夸张性, 幻想是想象的一种, 其中幻想性是童话的根本特征但是这种幻想从根本上讲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它是将生活的本质方面通过幻想的形式加以集中、概括、提炼、升华,给以折光的反映这种幻想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情节虽然离奇可笑,但必须使人感到合乎情理重要特征是夸张,这种夸张是将事物引向极端, 给人强烈深刻的印象童话的语言特点:儿童文学作品,在语言上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童话这种特定的体裁,又有其独具的特点,从语言风格上来讲,童话的语言要求简洁、准确、朴素从语言的表达效果上来讲,童话多用拟人、对照、反复等 表现方法。

如何指导感悟童话中的道理?1. 人物形象分析1. 角色语言分析2. 关键句子分析3. 特点规律分析重视童话中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只在个性的充分发挥, 多角度的对比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在自己安排好的直线思维中前行,显然不利于学生思维,特别是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教 师要尽量减少自己的判断推理,扩展学生的思维天地在小学童话和寓言教学中, 有的教师担心学生年龄小, 害怕学生难读懂,很少给学生独立判断推理的机会,更怕学生想远了收不回来,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思维刚一出格,就立即制止,结果学生的思维成直线 的、单一的模式《宝葫芦的秘密》第八单元的主题为奇妙的童话,通过学习《宝葫芦的秘密》 《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三篇课文感受童话的奇妙,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五彩的梦本单元目标意在让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并且按自己的想法编故事《宝葫芦的秘密》选自张天翼老先生的作品《宝葫芦的秘密》第一章,讲述了王葆从小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 事,奶奶的故事伴随王葆长大,埋下了幻想的种子四年级的学生自小听童话, 看童话, 童话的种子早已深深埋在他们的心中通过学习《宝葫芦的秘密》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了解王葆想要宝葫芦的原因,并且引导他们结合课文、电影、原著拓展 思路,尝试编写故事。

前四个自然段是超级叙述层,即讲故事的人所在的相对真实的层面,“我“是上帝视角,清楚整个事情发展,用第一人称来表现故事的真实性,并通过身份一致性来获取对故事真实性的认可此处要告诉学生, 前四段的“我”和后面的“我”是不一样的首先追述了宝葫芦的来历,属于插叙内容,是故事中的故事,通过具体的叙述来表现幼年的“我”是如何知晓宝葫芦的,其中作者采用“洗 脚”的情境,很符合默认读者的生活经验,能够引起同情共理本文基本上是以口语的形式进行表述, 言语朴素简短 文中奶奶讲了几个故事,这几个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一旦得到宝葫芦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用了一个句式“不管……可就……”,表示必然性,这是一种观点的呈现这里面的“我”在小时候获得的概念是“物质就是 幸福”,当然童话有夸大成分课文倒数第三段有几个问句, 聚焦到价值观上来: 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就体现了“我”的行为背后就是一种观点这里的宝葫芦象 征着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了解王葆想要得到一个宝葫芦的原因, 感受王葆的纯真可爱的性格 的同时,体会奇妙的童话对王葆的影响,体会奶奶对王葆的爱。

第二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结合课文和原著选段,体会如何展开想象,设计巧妙的情节,在故 事中体现人物的特点课后第二题: 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选一个, 根据已有内容创编 故事,讲给同学听童话和寓言故事通过语言文字, 塑造虚拟的人物形象 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再引导学生配上自己的动作,边演边说,手舞足蹈,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用学生的语言描述,结合行为动作表现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言语能力,又熟悉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巨人的花园》本文是第八单元精读课文,起着以篇带篇、引领的作用,本组课文的专题是童话故事,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体会童话的语言美、意境美、思 想美这篇课文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思想教育价值方面,要让孩子们明白一个道理:快乐要与别人分享;在语言价值方面:这篇课文描写花园景色的词语用得非常生动,便于学生积累语言 文字 教学重难点:·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想像情境,从人物超常与情节离 奇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想象画面,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体会 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点教师在朗读童话和寓言的时候,自己必须进入故事决赛,读得有声有色,入情入境,独处各个人物的语言和心声,全身心地投入朗读,进入人物的角色状态。

只有老师读好了,才能调动起学生朗读和学习的口味,才能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读得有滋有味,学得津津有味,满足 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海的女儿》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选取著名童话《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应遵循长文短教的原则,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掌握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问题和语句,自读自悟,通过集体交 流反馈,进一步探究文本,从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内涵重点:用浏览的方式阅读, 了解课文大意, 能简要概述故事主要内容难点:学会通过细节感悟人物真善美, 并能将打动自己的地方与同学 交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