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现代学术研究史上在中国近现代学术研究史上 , 王国维具有突出的地位 , 郭沫若曾评价王氏的论著“不仅是拓荒的工作 , 前无古人 , 而且是权威的成就 , 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 [1 ] 缪钺称赞“海宁王静安先生为近世中国学术史上之奇才 ?? 求诸近三百年 , 殆罕其匹” [ 2 ] 就王国维的一生而言 , 他的治学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变 : 一次是从研治哲学转而从事文学、美学批评 , 一次是由文学、美学转至古史与古文字学的研究其中 , 王国维研究文学、美学的时间不长 , 重要集中在 1902— 1911 年 , 不到十年 , 先后出版了《红楼梦评论》 、 《人间词话》 、 《宋元戏曲史》等著作,这些都堪称中国文学、 美学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一 早在 20 世纪初 , 就已经开始了对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研究,1914 年, 署名“破浪”的作者在《江东杂志》第 2 期发表《学词随笔———隔与不隔》 , 据笔者所知 , 这是研究王氏的第一篇文字到目前为止 , 王学研究已有 80 余年的历史 总的看来 ,80 余年间的王国维文艺思想研究呈现出三个各具特色的历史阶段 , 对此 , 笔者试加述评 : 第一阶段 ,1914 — 1949 年。
1927 年旧历五月初三 , 王国维出人意料地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 , 这一举动让国人震惊 , 随之而来的是掀起王国维研究的热潮 20 年代末到 30 年代中期 , 《国学月报》 、《东方杂志》 、 《文学周报》 、 《文学季刊》 、 《人间世》诸杂志纷纷推出多篇王学研究的论文 , 有的更是出版研究专号 , 讨论其生平经历及学术建树 据笔者统计, 1949年以前 , 对王国维的著作加以校注的本子共有 5 种 , 主要集中于《人间词话》之上, 即:1926 年, 俞平伯校点《人间词话》 , 由北京朴社出版 1928 年,北京文化学社出版靳德峻的《人间词话笺证》 1933 年 , 人文书店出版沈启无校点的《人间词及人间词话》 1937 年, 南京正中书局出版许文雨的《人间词话讲疏》 1940年 , 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徐调孚的《校注人间词话》 这一阶段有关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研究论文共有 30 多篇 , 其中也有一些属上乘之作 , 如 : 朱光潜以移情作用的理论来阐释《人间词话》 , 是运用西方文论比较成功的范例 ; 李长之结合王国维内倾而矛盾、忧郁而苦闷的性格特征来谈他的文艺批评 , 给人不少启迪 ; 郭沫若、任访秋分别将王国维与鲁迅、胡适进行比较 , 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论者研究视野的开阔与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3 ] 。
不过 , 就总体而言 , 这一阶段的文章论述范围比较狭窄 , 不外乎《人间词话》 、 《宋元戏曲史》诸书 , 涉及《红楼梦评论》的不多 , 而对其文艺思想进行综合研究的更是数量有限此外 , 这一阶段的文章在论述的深度上有所欠缺 , 包括吴文祺刊发于《文学季刊》创刊号的《再谈王静安先生的文学见解》 、贺昌群刊发于《文学周报》五卷合订本的《王国维整理中国戏曲的成绩》等文章在内 , 采用直觉式、随想式或点评式的研究方法予以探讨 , 没有做深入的理论阐述 第二阶段 ,1950 — 1977 年这一阶段有关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研究论文不少于 30 篇 , 与 1949 年以前相比 , 不少论文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拓展 , 围绕着如何评价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 、 《人间词话》与“境界说”诸问题曾展开过学术论争 , 有利于澄清王国维研究中一些含糊不清的问题学术界借用前苏联文论的模式 , 在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入性方面比第一阶段有所加强美中不足的是 , 相当数量的论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注重阶级分析 , 强调文学与政治、现实的关系 , 以偏概全 , 研究方法不够科学①这一阶段的王国维文艺思想研究还具有另外一个特征 , 那就是对王国维文艺思想实质属于唯心论还是唯物论的争论 , 比较引人注目。
王达津认为 , 王国维的文艺思想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 唯意志论和无利害关系论构成其哲学根据 [4 ] , 这种观点在这场论争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 徐翰逢、张文勋等人对王国维的唯心主义倾向还进行了具体分析 [5 ] 吴奔星则持相反的意见 , 他通过分析 《人间词话》 ,认定王国维的文艺思想尤其是他的“境界说”立足于唯物主义 , 有现实主义倾向 [6 ] , 这种看法后来受到不少论者的驳难 “文革”十年 ,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 大陆学界关于王国维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 同一时期 , 在港台地区则出现一批质量较高的论著 , 其中有周策纵《论王国维人间词话》 , 香港万有图书公司 1972 年版 , 蒋英豪 《王国维文学及文学批评》 ,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华国学会 1974 年版 , 何志韶 《人间词话研究汇编》 , 台北巨浪出版社 1975 年版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1976 年出版《苕华词与人间词话述评》 第三阶段,1978 年至今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 对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研究也逐渐摆脱了阶级分析和庸俗社会学的思路 , 转向主体研究与文本研究 , 研究成果大批涌现 , 到目前为止 , 共出版 10 余部专著 , 试列如下 : 陈元晖《王国维与叔本华哲学》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 年版 , 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 ,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版 , 萧艾《王国维评传》 ,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3 年版 , 姚柯夫《 〈人间词话〉及评论汇编》 ,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3 年版 ,萧艾《王国维诗词笺校》 ,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4 年版 , 聂振斌《王国维美学思想述评》 ,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6 年版 , 滕咸惠 《人间词话新注》 , 齐鲁书社 1986 年版,周锡山《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 , 北岳文艺出版社 1987 年版 , 佛雏《王国维诗学研究》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版 , 陈鸿祥《王国维与文学》 ,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 , 陈元晖 《论王国维》 ,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89 年版 , 卢善庆 《王国维文艺美学观》 ,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 , 祖保泉等 《王国维与人间词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年版 , 施议对《人间词话译注》 ,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0 年版,佛雏《新订人间词话 ?广人间词话》 ,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1 年版 ,傅杰《王国维论学集》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 王攸欣 《选择 ?接受与疏离 : 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比较研究》 , 三联出版社 1999 年版。
在上述专著之中 , 影响较大的是加拿大华裔学者叶嘉莹的《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和佛雏的《王国维诗学研究》 这一阶段的研究论文共有 280 篇左右 , 仅以论文数量而言 , 从 1978 年至今的 20 多年间发表的论文是以前两个阶段 60 多年所有成果的 4 倍有余 1987 年 6 月 8 日至 11 日 , 在华东师大召开“国际王国维学术研讨会” ,1997 年 9 月初 , 在北京召开“王国维诞辰 120 周年学术研讨会” ,两次会议对王学研究都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 在第三阶段的初期 , 也有少数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五六十年代的研究思路 , 对王国维文艺思想以否定和批判为主 , 不过对王国维的某些具体论述已经开始重视 , 敏泽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 ) 对王氏关于典型、境界、创作方法诸问题的论述予以肯定 , 即为例证 在这一阶段的中后期 , 尤其是进入 90 年代以后 ,研究的范围渐渐扩大 , 从以前集中于“境界”说研究到王国维的戏曲理论、整体的美学思想 , 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的研究架构研究的方法渐趋科学 , 视角渐趋独到 , 有些论者从文化背景的揭示这一角度开展文艺研究 , 将王国维的文艺思想放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 , 或者从文学与心理学、哲学等学科交叉的角度寻找研究的切入点 , 陈元晖、刘伟林、钱竞等人均做过有益的尝试 [7 ] ; 或者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拓宽研究的范围 , 将王国维与中外文学家、美学家如尼采、叔本华、海甫定、济慈、具尔、严羽、况周颐、王夫之、鲁迅、蔡元培、朱光潜等人加以对比 [8 ] , 以求研究之突破。
值得提出的是 , 有论者开展了对王国维研究的研究 , 夏中义先后针对叶嘉莹、佛雏有关王国维研究的专著提出批评意见 [ 9 ] , 反思学术研究的得失 , 为以后的研究方向提供借鉴与参考 , 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以上我们就 20 世纪王国维文艺思想研究的几个阶段进行论析 , 并归纳出每一阶段各自不同的特征 , 下面我们分几个专题 , 就研究的具体情况加以评述 二 对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研究首先体现在资料的整理出版上 , 这方面王国维所受到的重视在 20 世纪的学人当中是比较少见的 , 对此我们分三点来谈 1. 原著的整理、出版 1940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 ,1983 年,上海书店据此影印 台湾纯真出版社 1982 年出版 《王国维戏曲论著 : 宋元戏曲考等八种》 1984 年, 中华书局出版吴泽主编 , 刘寅生、 袁英光合编的 《王国维全集》 1984 年, 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王国维戏曲论文集》 同年 , 萧艾出版 《王国维诗词笺校》 1987 年 , 周锡山编校《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面世陈永正所著《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 ,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在王国维著述的整理当中 , 最受世人关注的是他的《人间词话》 , 先后发表、出版的校注本达 11 种之多 , 最早的校点本出自俞平伯之手 , 不过仅有上卷 , 并非全璧 , 当时王国维尚健在 , 担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7 年王国维去世后 , 赵万里辑录他的遗著《 〈人间词话〉未刊稿及其他》 , 发表于《小说月报》第 19 卷第 3 号,1928 年出版此后 , 靳德峻、沈启无、许文雨、徐调孚先后出版四种关于《人间词话》的笺证、标点本1960 年 ,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徐调孚、王幼安校订本《人间词话》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 , 滕咸惠、施议对、佛雏的《人间词话》校注、译注本也先后问世在上述版本之中 , 流传最广、学术界普遍使用的是王幼安校订本 80 年代以后 ,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本渐受重视 , 据亲眼见过手稿本的刘火亘所言 , 手稿是用毛笔写在一个普通的旧本子上,用直行稿纸订成,长方形,24厘米X 16厘米,共 20 页[10 ] , 笑枫、卢善庆等人对手稿本也给予应有的重视 [11 ] , 手稿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王国维强调的着重点 ,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王国维整个文艺思想的脉络 , 作为第一手资料 , 它的学术价值是有目共睹的。
2. 编订年谱和著述目录、 系年 赵万里曾编定 《王静安先生年谱》 和《王静安先生著述目录》 ,刊载于《国学论丛》第 1 卷第 3 号,1928 年印行台湾学者王德毅著有《王国维年谱》 , 台北市精华印书馆 1967 年印行佛雏撰成《王国维诗学著述系年》 ,刊于《扬州师院学报》 1986 年第 2 — 3 期陈鸿祥也编写《王国维年谱》 , 由齐鲁书社 1981 年出版 孙敦恒编 《王国维年谱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