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2课 《_礼记_二则》 课时同步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12342401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2课 《_礼记_二则》 课时同步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2课 《_礼记_二则》 课时同步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2课 《_礼记_二则》 课时同步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2课 《_礼记_二则》 课时同步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2课 《_礼记_二则》 课时同步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2课 《_礼记_二则》 课时同步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2课 《_礼记_二则》 课时同步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22课 二则 课时同步练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项是( )A径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B河曲智叟亡以应。C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D君将哀而生之乎。2 .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B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赞美了莲的美好品质,表达了自己的志趣。C陋室铭结尾

2、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D卖油翁通过讲故事阐明事理,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人各有所长,即使自己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大。3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体裁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属于消息,“飞天”凌空属于新闻特写,一着惊海天属于通讯。B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明线,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暗线。因此,文章篇幅虽长,却脉络分明。C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作者通过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描写了托尔斯泰的肖像,不仅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而且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

3、D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二、字词书写4 . (题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选贤与能(_)讲信修睦(_)矜寡(_)男有分(_)三、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吾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疾患以

4、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选自陶渊明与子俨等疏)注释:子俨:陶渊明共5子,子俨是其一。羲皇上人:上古时代的人。就:接近。大分:寿命。役柴水之劳:从事砍柴挑水的劳动。若何”:怎么。尔:那样。卿佐:官名。没齿:终身。5 .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吾 少 学 琴 书6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欣然忘食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以修身四海皆兄弟7 . 翻译下列

5、句子。淫慢则不能励精。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8 . “静”字甲文中多次反复出现。请结合语句,说说你对“静”的理解。9 . 甲、乙两文都是父亲对儿子的殷殷嘱托,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不同之处。比较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文,完成小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6、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节选自贞观政要务农第三十)注释: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贞观为唐太宗的年号。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猎和躬耕的园林。

7、谏:委婉地规劝。朕:古代帝王的自称。10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月不开开:放晴B掇数枚而咒曰掇:摘取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品尝D所冀移灾朕躬躬:身体11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2)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12 . (甲)文描写了一阴一晴两种自然景象,有什么作用?13 . (甲)文中的范仲淹和(乙)文中的唐太宗,都具有某种共同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是什么?四、课内阅读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面小题。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8、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9、: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4 .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辟患者生于忧患患难与共B所识穷乏者得我优劣得所自得其乐C行道之人弗受行阵和睦一目十行D蹴尔而与之藏书之家求之不得15 . 翻译文中三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翻译:生命是我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有胜过生命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理解:这是作者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翻译:不只是贤人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不丧失罢了。理解:孟子认为人人都有重义

10、之心,人们不应丧失这种重义之心。C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翻译: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就可以保全生命,得不到就要饿死。理解:这句话强调一碗饭、一碗汤虽关乎生死,而下文行道之人和乞丐都拒绝接受,可见面临生死的考验,人人都会不失本心。16 .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阎进、谭嗣同“舍生取义”的表现各是什么。(链接材料一)阎进,隶宣武。建炎初,遣使通问,进从行既至云中府,金人拘留使者散处之,进亡去。追还,留守高庆裔问:“何为亡?”进曰:“思大宋尔。”又问:“郎主待汝有恩,汝亡何故?”进曰:“锦衣玉食亦不恋也。”庆裔义而释之。凡三亡乃见杀。临刑,进谓行刑者:“吾南向受刃,南则我皇帝行在也”行

11、刑者曳其臂令面北,进踊身直起,盘旋数四,卒南乡就死。宋史忠义四(链接材料二)余是夕宿于日本使馆,君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捕者既不至,则于其明日入日本使馆与余相见,劝东游,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遂相与一抱而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日,日本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注释:建炎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的第一个年号。亡逃跑。郎主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对自己君主的尊称。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乡同“向”,面向,朝着。君指谭嗣同。南海指康有为。17 .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相委而去(_)(2)止增笑(_)(3)及其家穿井(_)(4)身亡所寄(_)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字词书写1、三、对比阅读1、2、四、课内阅读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