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作业三及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10911867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作业三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宏观经济学作业三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宏观经济学作业三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宏观经济学作业三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宏观经济学作业三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作业三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作业三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宏观经济学作业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判断题1.总供求模型是微观供求模型的简单放大。2.单个产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长期影响要比短期的大。宏观供求模型中,价格水平对总供给的影响亦如此。3.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状态,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时亦如此。4.主要地是由于对劳动市场的不同理解,使得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对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5.根据凯恩斯的观点,非自愿失业应归因于工人自身。6当一般价格水平变动时,由于各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因此居民不会减少对各产品的需求,总需求水平也保持不变。 7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使各经济主体的收入增加,因此总需求增加。8

2、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降低,资产市场均衡的实际利率增加,将会使总需求下降。 9财政政策能够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货币政策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1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任何影响IS曲线位置的因素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11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 12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区别是斜率不同。13在AD一AS模型中,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 14在长期总供给水平,由于生产要素等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经济中不存在失业。15当经济达到长期均衡时,总产出等于充分就业产出

3、,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二、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一项是潜在产出的长期决定因素( )。A.政府的收入与支出水平 B.货币C.技术 D.对过分增长的工资罚以重税2.增加国防开支而无相应的增税措施,将会引起( )。A.价格上涨和GDP上升 B.价格上涨和GDP下降C.价格下降和GDP下降 D.价格下降和GDP上升3.宏观经济学的传统观念可能会反对以下哪种说法( )。A.工资和价格对失衡可以有迅速的反应B.当产出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时,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C.积极地改变总需求的政策只会影响价格,但不会影响产出和就业D.非自愿失业是一种经常有的状态4.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

4、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的财富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的税负会增加D.以上几个说法都对5.能够使总需求曲线右移的是( )。A.实际货币供给的增加 B.价格水平的下降C.政府税收的增加 D.政府支出的增加6.古典总供给曲线垂直是因为( )。A.总供给中单个产品的供给弹性都为零B.总供给中单个产品的供给曲线都垂直C.宏观生产函数是稳定的D.劳动市场是出清的7.总供给曲线倾斜的原因可能是( )。A.劳动力供给立即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做出调整B.劳动力需求立即对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做出调整C.劳动力需求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做出调整,但劳动力供给却不受影响D.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做出调整

5、,但劳动力需求却不受影响8.非自愿失业的存在( )。A.是由于工资面对劳动市场过量的需求时没有提高B.是由于工资面临劳动市场过量的供给时没有降低C.也被古典经济学家所承认D.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无足轻重9.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对价格和产出水平均无影响10.“长期”总供给曲线的“长期”( )。A.是就资本存量是否可变而言的B.是就技术水平是否可变而言的C.是就劳动力市场能否对价格水平变化作出适应性调整而言的D.是就日历时间的长短而言的11.潜在产量就是( )。A.不受价格

6、水平变化影响的产量B.是潜在的但不可能实现的产量C.是确定的而非可以改变的产量D.可以被财政或货币政策改变的产量12.古典主义将会同意以下的哪种说法( )。A.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用B.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无用C.财政政策有用,货币政策无用D.财政政策无用,货币政策有用13.在常规总供给曲线的情形下,实际产出接近充分就业的水平,总需求的增加将会使( )。A.产出和价格都有明显的提高B.产出和价格都无明显的变化C.产出增加较多,价格无太大变化 D.价格提高较多,产出无太大变化14.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某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会使( )。A.产出增加,价格下降 B.产出增加,价格提高C.产出减少,

7、价格下降 D.产出减少,价格提高15.其他条件不变,突破性的技术进步最终将会使( )。A.产出增加,价格提高 B.产出增加,价格下降C.产出减少,价格提高 D.产出减少,价格下降16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有 17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18当(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比较敏感 B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

8、变化较敏感 D货币供给量较大 19总需求曲线( )。 A当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B当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C当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减少时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会右移 20总需( )。 A对所有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加上进口需求B对所有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C对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D家庭和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和 21总需求曲线是( )。 A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一条垂直线 C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D通常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条曲线,但也可能是一条垂直线 22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A使IS曲线向左移动 B使IS曲线向右移动 C对IS曲线无影响 D与投资增加

9、对IS曲线的影响一致 23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有影响 24与上题中的假设相同,若增加10的名义货币供给,将( )。 A对价格水平没有影响 B提高利率水平 C增加名义工资10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10 25与第8题中的假设相同,若政府支出增加,则( )。 A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利率水平上升,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 D对利率水平和实际货币供给均无影响 26总供给通常是指( )。 A所有生产厂商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 B

10、所有消费者愿意购买的购买量之和 C所有生产厂商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总产出量D政府能够让生产者提供的产品数量 27总供给曲线是( )。 A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B一条垂直线或向上倾斜的曲线 C. 一条垂直线或向下倾斜的曲线 D始终向上倾斜的曲线 28得出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条件假设是( ) 。 A假定价格是不变的B假定生产函数是不变的 C假定收入是不变的D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特别是货币工资是不变的 29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 ) 。 A. 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B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 C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D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30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

11、加时总供给曲线会移向( )。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三、名词解释1总需求 2总需求函数 3宏观生产函数 4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5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6古典总供给曲线 7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8常规总供给曲线四、计算1.设IS曲线的方程为r=0.415-0.0000185y+0.00005G,LM曲线的方程为r=0.00001625y-0.0001M/P。式中,r为利率,y为收入,G为政府支出,P为价格水平,M为名义货币量。试导出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名义货币量和政府支出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12、2.设总量生产函数Y=F(K,L),式中Y代表总产量,K代表总资本量,L代表总劳动量。试说明,如果规模收益不变,则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的产量唯一地取决于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的资本。3.如果总供给曲线为ys=500,总需求曲线为yD=600-50P,(1)求供求均衡点;(2)如果总需求水平上升10%,求:新的供求均衡点。4.设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y=2350+400P,总需求函数为y=2000+750/P,求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时的收入和价格水平。5.假定某经济社会为不含政府和国外的两部门经济,且存在以下经济关系:y=c+i,L=(0.9y-900r)P,c=90+0.9y,M=900,i=9

13、00-900r,P=1其中,y、c、i、r、M、P分别代表产量、消费、投资、利率、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求:(1)均衡利率和收入(2)若货币供给增加,超过900,收入和利率会有什么变化?(3)写出总需求曲线的表达式。6.假定经济的短期生产函数是y=14N-0.04N2,劳动力需求函数是Hd=175-12.5(W/P),劳动力供给函数是Ns=70+5(W/P)。(1)在P=1和P=1.25的水平下,求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就业量;(2)求在P=1和P=1.25水平下经济的短期产出水平。五、简答与综合分析题1.说明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2.试说明主流学派经济学家是怎样用总供求分析法说明经济的“滞胀”状态的。3.试比较IS-LM模型和AD-AS模型。4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 试论在何种情况下,AS曲线是水平的、垂直的或向右上斜的?政府政策对经济产出是否有效?答 案一、判断题1. 2. 3. 4. 5.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