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能力培养的研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10662681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算能力培养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口算能力培养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口算能力培养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口算能力培养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算能力培养的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算能力培养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突出体现教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作为口算能力来说,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估算和简算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必经之路,将直接关系到中高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口算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口算时,既要耳听,又要眼看,说既要口,又要心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耳、眼、心、口四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

2、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这就是研究口算的价值所在。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口算时马马虎虎,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写错数,甚至会出现毫无道理的错误,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这已成为普遍现象,可见这个问题亟待解决。二、课题的界定 口算也常常称为心算,是不借助任可计算工具,直接通过脑想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是学习其他计算的基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没有一天不用到口算,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小数目的计算,用口算方便易行,灵活快速。低年级学生的口算来说,是从10以内数的认识及口算开始的,20以内数的学习和口算能力的培养,是基本运算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将来的加、减、

3、乘、除,还是开方、乘方等复杂的计算,离不开20以内数的口算这个基础。口算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定数量的口算练习,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每天都利用23分钟进行口算练习,让学生在练习当中不断体会口算技巧,让口算过程逐渐简缩,逐渐形成一些口算的技能技巧,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口算速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对学生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数学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

4、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数学逻辑智能是人类智能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数学逻辑智能又包含了人类的计算能力。口算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主要途径,能促进学生计算能力,推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而且计算的合理,简捷,迅速,正确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数学素养。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针对低年级学生如何提高注意力、瞬时记忆力。2、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算兴趣,培养学生口算习惯。3、教师如何在课堂中重视口算方法、口算技巧等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实现口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4

5、、视算、听算训练对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5、探索口算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五、课题研究的内容(一)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原则1、稳抓稳打,循序渐进的原则。 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从起点抓起,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2、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原则。 学生的层次不同,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3、以生为主体,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则 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1、直观演示,建立数感,形成表象。 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运算,是低年级口算的重要形式。因此,要从学生认识10以内数开始,就

6、始终注重直观教学。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大量学生喜爱的实物图片、小棒、数字卡等。课堂上让学生数一数图片、小棒,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指,再看看数字卡及点子图,强化数感训练。再通过分一分,拼一拼的直观操作活动建立表象,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速度。 在口算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生理解算理。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不仅仅教给学生正确合理的算法,而且要十分重视算理教学,通过说理训练,方法会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3、科学合理设计训练方法,提高口算正确率。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表象力强,不通过合理的

7、训练很难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在口算训练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1)训练学生注意力。 在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看算式精力不集中,读得慢、读错了。对这种情况可以开展了“只记算式不计算”的活动,用PPT制成课件,口算卡以各种形式从学生眼前飞过,让学生想想是那些算式,开始时是一次2张,学生能很快说出算式,然后一次出现3张,学生有些记不住,但兴趣很浓,精力就更加集中。训练之后,只要每天练口算,卡片一出示,学生就很兴奋,效果就非常好。(2)看算听算结合训练 看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形式。看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头作答,而听算则是通过耳听题目,脑记、脑想,口头作答,难度较大。在口算训练中经常调换口算

8、形式,将看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3)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抢答口算题笔录口算争能手小组口算比赛夺红旗帮助卡片找朋友 为了充分发挥游戏效应,有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如“摘苹果”“飞鸽送信”“青蛙过河”“抽签答题”等,让学生在玩中促练,练中有提高。(4)新旧知识对比练。 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得也快。针对这一特点,经常采用新旧口算题对比训练。如: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的对比;加法和减法的对比,这样让学生既掌握新知识,又复习旧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在复习中理顺关系,有利于口算正确性的提高。(5)分散集中经常练。

9、 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先集中认识进位道理,然后分散练习9加几,8加几,7加几最后再集中起来训练,找一找9加几,8加几各有几题,并有规律地排列起来。20以内的退位减学完后,可以将加、减集中训练,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一道加法算式,想出两道减法算式;能根据相关联的三个数(如8、7、15)很快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经常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三)建立适当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在完成口算训练的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肯定性评价。对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评“计

10、算小能手”;可以进行口算比赛,对取得满分的,发“满分奖,”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口算能力。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个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2.调查法:对学生现有的口算能力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研究的现实基础。3.个案研究法:针对典型个体、典型错题、典型错因开展研究,并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和剖析,力图揭示学生口算易错原因,以寻求有效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教学策略。4.比较法:确定实验小组和对照小组进行对比,分析相关要素的关系。七、课题研究的步骤1、准备阶段 制定实验研究计划。调查研究。执研人员对一至二年级学

11、生的口算能力进行调查、统计。测试。对一至二年级实验班学生采用试卷进行口算能力的测试。2、实施阶段 落实计划。深入钻研教材,因材施教,上研究课、分析、小结、深化。借鉴经验:注意学习外地及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促使实验顺利进行。 质量检测。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3、总结汇报阶段 作阶段性小结。典型课例、教案、优秀论文集、听算录音文稿、实验报告等。八、初步成果 1、引导学生自主探寻口算技巧,方法,培养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养成寻求最佳捷径的思维习惯。2、通过口算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的观察力、综合思维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3、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口算比赛,并取得喜人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