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如何上好复习课MicrosoftWord文档 (2)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50KB
约4页
文档ID:409773824
如何上好复习课MicrosoftWord文档 (2)_第1页
1/4

一、单元复习课应遵循的原则 1、重视知识联系,突出知识结构 数学大师华罗庚说过,学习数学有两个过程:其一是由薄到厚,其二是由厚到薄学习一个单元的内容,可以看做由薄到厚的过程,而对单元的复习则是由厚到薄的过程,即将凌乱的知识进行提炼、概括、总结,以便在头脑中形成思想、观点和方法——“薄”,这些“薄”的东西才是数学最本质的东西,也是应该让学生头脑中留住的东西 边复习基本知识点边把这些知识点串成线和表,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2、重视基础训练与变式训练相融合 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这是中国学生的优势,也是长期以来我们坚持狠抓“双基”的结果双基”训练中的很多做法,蕴藏着丰富的教学思想,这是教学中一定要坚持的变式,是指相对于某种范式的变化形式学会变式,就是要观察数学问题是如何从简单演变、派生到复杂的,理解“变式”的基本思路掌握变式的思维方法,学会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与技巧加强变式训练,对提高思维的辩证能力,拓展解题思维的渠道,促进思维向自觉领悟阶段转变,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融一题多解与思想方法于一体 在习题的探究中,寻求一题多解,举一反三,是丰富学习生活,,优化整合思维,突破常规,发现问题,实现创新的原动力,但一题多解必须把握两个度,一是“时”度,即在知识综合、沟通、交汇的复习课进行为较佳时机;二是“效”度,能起到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功效。

习题课的教学要达到解一题、通一片、提高一步的目的二、把握复习课的“五字”要诀: (一)“忆”就是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可以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也可以根据出示的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回忆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课时,出示了复习提纲:(1)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2)求比值的依据是什么?化简比的依据是什么?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3)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4)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的?请举例说明5)比例尺除了写成1/100以外,还可以怎样表示? (二)“梳”就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梳理时要根据学生的回忆,通过对上面问题回答,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用表格、各种美丽的图案 (三)“析”就是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

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如内容较多时,可以分类、分专项进行分析、对比 (四)“练”就是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测”就是对复习学生的效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教育心理学十分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认为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复习完成时,可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 三、基本模式 基本环节: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知识回顾,构建网络——巩固训练,深化网络——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学生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起来,直接影响复习课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重视素材的选择和情景的创设素材是学习知识的载体,新课程中明确指出,素材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素材的作用还要衬托教学内容,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选取素材时,力求新颖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还要根据所要复习的教学内容,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复习课中 此环节一般控制在2--3分钟 (二)知识回顾,构建网络 单元复习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低年级可有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整理网络的能力,中高年级可按学生独立整理、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展示完善的步骤进行 1、自主回顾知识网络 通过回忆与浏览教材,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由于课题本身所容纳的知识点的不同,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让学生通过回忆再现,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弄清楚每一知识点的意义,这是梳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当学生不能完全回忆时,可以结合教材去搜查在回忆和搜查时要及时做好记录,然后根据记录的知识要点、解题方法、定义、公式等,进行梳理,初步列出知识结构网络此环节也可作为前置性作业,安排学生在课前完成 2、小组交流知识网络 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个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整理结果通过每位小组成员的汇报,然后,小组成员再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完善各自的知识结构网络,形成本小组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教师要充分估计和了解思维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整理知识网络的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探索情况的前提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引导学生汇报交流,保障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 3、全班展示知识网络 在教师的组织下,让每个小组或部分小组展示本组整理的知识网络然后,师生共同理顺、讨论、修改、整理出完整的知识网络如果小组整理的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完全可以用小组的“作品”进行知识梳理当小组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网络”这一目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小组整理的结果进行观察,建立起纵向与横向的联系,不断补充与完善,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学生最终形成的知识系统,是群体智慧的结晶,隐藏在其中的是观察、归纳、抽象、概括、分类、集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对这些“隐性知识”亦应进行简要的总结梳理 此环节大约控制在15--20分钟在交流过程中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体应及时进行进行激励性评价 (三)巩固训练,深化网络 复习课的功能不但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更应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包括数学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等,因而,巩固练习应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

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深化知识网络 1、基础性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方法 2、综合性练习要求学生能通过题目解答建立起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 3、探索性练习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经过不断尝试与探索后,找到问题的答案 4、开放性练习要求题目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合理选择信息、抽取问题实质的能力 此环节大约控制在10--15分钟在训练过程中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体应及时进行进行激励性评价 (四)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对本节课所复习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和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价,可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及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教师主要是对小组的整体表现进行汇总评价,评选出本节课的优胜小组 此环节一般控制在2--3分钟 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教师要根据复习内容的多少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几个课时完成所要复习内容,可以一个课时完成一个教学过程,也可以几个课时完成一个教学过程二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学生充分自主整理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展示与合作探究三是在复习过程中要对个体和小组及时进行评价,并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四是要根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确定课堂教学策略,要实事求是,不要刻意追求环节而忽视实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