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12月份月考试卷化学试题D卷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08815579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川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12月份月考试卷化学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银川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12月份月考试卷化学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银川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12月份月考试卷化学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银川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12月份月考试卷化学试题D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银川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12月份月考试卷化学试题D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川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12月份月考试卷化学试题D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川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12月份月考试卷化学试题D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川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12月份月考试卷化学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2006年6月9日 7月9日,世界杯足球赛在德国举行。当运动员肌肉受伤时,队医随即对准球员的受伤部位喷射药剂氯乙烷(化学式为C2H5Cl,沸点为12.30C)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处理。下列有关氯乙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氯乙烷是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B一个氯乙烷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的C氯乙烷中碳、氢、氯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8 :10 :71D1个氯乙烷分子是由2个碳元素、5个氢元素和1个氯元素组成的2 . 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下列是小江同学总结的有关结构与性质

2、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A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C酸类物质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D钠原子与氯原子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它们原子核外电子数不同3 .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蒸发食盐水B收集氢气C配置氯化钠溶液D测定溶液的pH4 . 若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80%的氧气,预先应向容积为600mL的集气瓶中加水,水的体积约为( )A480mLB450mLC400mLD300mL5 .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种物质都属于微

3、溶性物质B分别降温t2时a、b的饱和溶液到t1时,析出的a比b多Ct2时,恒温蒸发a、b饱和溶液中等质量的水,析出a比b多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提纯b6 . 下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蜡烛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该实验可以说明N2 难溶于水D红磷用量的多少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7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导纤维传导光信号进行通信,Si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B燃烧、爆炸或颜色发生了改变的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反应CC60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一种新型的碳的化合物,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D目前提出的“低碳经济”,目标是减少

4、CO2的排放,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8 . 下列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盐水、碳酸钠、氯化钠B金刚石、蒸馏水、空气C冰、生石灰、河水D液氧、氮气、沼气9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是物质质量的单位B1mol H2约含6.021023个氢原子CCO2的摩尔质量为44gDlmolSO2含有3mol原子10 . “雾霾”是当下的热词,下列与“雾霾”形成无关的是( )A汽车尾气排放B城市道路洒水C小锅炉烧煤取暧D将秸秆就地焚烧11 . 下列各组物质名称与俗名不代表同一物质的一组是( )A氢氧化钙、熟石灰B氢氧化钠、苛性钠C碳酸钠、纯碱D碳酸氢钠、苏打12 . 若分别将 100g

5、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B溶质质量分数:甲乙C溶液质量:甲乙D所含溶剂质量:甲乙13 . 2017年地方两会把“治污减霾、环境治理、绿色发展”作为最主要议题之一进行讨论。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下列做法能减少雾霾的是A露天焚烧垃圾B使用太阳能热水器C煤火力发电D开私家车出行14 . 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AX属于有机化合物

6、B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CX由碳、硫、氧三种元素组成DX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 . 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如图,下列有关该流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N2B分离空气的过程是物理变化C转化过程中发生了分解反应D合成过程中消耗NH3和CO2的质量比为172216 . 在温度不变时,某固态物质的溶液M,经如下变化: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M2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BM3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M2和M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D将M3溶液再蒸发5g水,析出晶体一定是2g17 . 下列做法或应对措施合理的是A用金属球擦洗铝水壶表面的污渍B家庭装修完毕,室

7、内放置活性炭制品C用高压水枪灭火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D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图书馆火灾18 .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0时,甲、乙两者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D40时,将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得到乙的不饱和溶液19 . 对于下列物质的利用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金属铜用来做导线B用金属镁制作照明弹C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D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20 .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在制碱工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A拉瓦锡B侯德榜C门捷列夫D道尔顿二、实验题21 . 根据如图所示

8、实验回答问题。(1)甲实验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时,除了要控制两种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_相同,实验现象是_。(2)乙实验探究影响品红扩散快慢的因素时,发现两杯水都变红,且整杯热水变红时间比冷水要短,由此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有_。(3) 丙实验中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_时,将铁丝伸入瓶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瓶内预先加少量水的目是_。22 . 实验室有一些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为检验其中是否混入了CO,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查阅资料:氢气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松同学说C装置中氧化铜变成红色固

9、体,则证明有CO,他认为C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2)但小云给予否定,因为氢气也能发生类似反应,她提出应观察到D中变浑浊,才证明有CO,D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3)而小伟也提出D中变浑浊还不足以证明,混合气体中的CO2也会产生此现象,他提出A中装入足量澄清石灰水,B中装入适量石灰水,则装置A的作用是_,装置B的作用是_。(4)最终同学们一致赞同小伟的设计,则在检验过程中,当观察到_现象时,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5)上述实验尾气的一种处理方法是_。三、简答题23 . 用集合图示来表示事物类别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图所示:请用类似的集合图表示:(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者之间的关系(2)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单质之间的关系24 . 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1)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_;(2)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_(填“活泼”或“不活泼”),所以灯泡中充入氮气可以延长使用寿命。(3)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这种说法正确吗?_(填“正确”或“不正确”)。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