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杜牧《泊秦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08815574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杜牧《泊秦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杜牧《泊秦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杜牧《泊秦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杜牧《泊秦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杜牧《泊秦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杜牧《泊秦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杜牧《泊秦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杜牧泊秦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杜牧泊秦淮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结合注释了解诗文大意,熟读成诵。 2.分析诗中意象并结合时代背景,感悟诗人情感。(重点) 3.比较阅读领悟“怀古咏史诗特征及写作手法,掌握做题方法。(难点) 诗歌给了我们一种重新面对生命真相的视野,这种真相就是无论生活的或泥泞或顺遂,或喜或悲,蒹葭就在湖边摇曳着,明月就在天上高悬着。一直平凡着,也一直诗意着。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那些星星点点的光让无望的生活有了一点点希望。 上学期教材里天上的街市这一篇课文后边

2、的积累拓展选取了以下三首诗词。 李商隐的七夕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杜牧的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备课之前,我问了自己一些问题。 1、为什么烟笼寒水月笼沙和夜泊秦淮近酒家这两句不能换一下位置? 2、烟只能笼罩寒水,月只能笼罩沙? 3、商女不知亡国恨,还有谁不知亡国恨?谁又知亡国恨? 4、后庭花是什么?商女是什么人?她们唱后庭花有何不妥吗? 一、导入 古

3、人讲,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人居于天地之间,他们观照古往今来,也会感慨家国兴亡。杜牧的秋夕中有烛光、有流萤(火虫的)光、有星光。烛火,萤火,星光,都是微光,但足以照亮那个宫女的幽怨。那些星星点点的光让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也被人看见了。当然还有诗人杜牧眼眸中深邃的光。今天我们将继续透过诗人杜牧的眼睛,一起去感受月光下秦淮河。 二、师生朗读 师:朗读能让我们通过声音抵达诗人创作的秦淮河,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泊秦淮 (学生朗读) 师: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这首七绝押什么韵呀?请找出韵脚。 生:沙,家,花。 师:请同学们再读诗歌,读出韵味。感受秦淮河的沙,秦淮河的酒家,秦淮河的后

4、庭花。诗人在秦淮河的哪? 生:诗人停泊靠岸秦淮河边。 师:你从哪里获得这个信息的? 生:标题。 师:读标题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方法。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掌握它。那么秦淮河是一个什么地方? 生:秦淮河,相传是秦时为疏通淮水开凿,秦淮河流经南京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 师:这位同学你又从哪里得知的? 生:注释。 师:阅读注释是我们阅读文言文和诗歌经常会使用的方法。我相信同学们都已经很好的掌握了。 三、师生赏读 1、赏秦淮河的景-朦胧凄清 师:同学们找到的秦淮河的景是哪一句? 生:烟笼寒水月笼沙 师:你能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给大家说一说“烟笼寒水月笼沙”吗? 预设: 生1:烟笼罩寒水,月笼罩沙

5、? 师:请问有不同意见吗?这烟还会不会只笼罩寒水?这月亮会不会只笼罩沙? 生2:不会,烟会笼罩寒水,也会笼罩沙。月亮也是。 师:所以我们看到的秦淮河的是这样子的:烟和月光笼罩寒水和沙。我们之前也遇到过这种句子,比如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比如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这样的手法是什么?生:互文。(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烟吗?烟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生:漂浮在空中。 师:对,烟是燃烧时所产生的气体。能漂浮,说明烟很轻。当你像杜牧一样在欣赏秦淮河的景时,如果眼前有轻烟,你能看得真切清楚吗? 生:不能,不真切 师:古代可没有像现在的灯,能照亮黑暗

6、。因而当时秦淮河有的只有月光朦胧,空中漂浮的轻烟。轻烟和明月笼罩寒冷的淮河水及岸边的沙。 景:烟月朦胧、水寒、凄清。(板书) 2、知秦淮河的人-诗人、商女、听曲的达官贵人 师:朦胧的烟月笼罩秦淮水和沙,这是诗人站在哪里见到的? 生:诗人在秦淮河上的一船上,这船停岸,泊在一个靠近卖酒的商家附近。 师:同学们,运用你们聪慧的大脑想象一下,当时秦淮河边两岸除了诗人,还有哪些人也在场。(根据原诗句) 生:酒家和商女。 师:这两者,谁是诗人杜牧重点刻画的。一般情况下,重点的东西,大家都会多花点文字去描写。 生:商女。即歌女。 师:请同学们把最后两句齐声诵读一遍。思考:杜牧认为商女不懂亡国恨,理由是什么?

7、(请用原句回答) 生:隔江犹唱后庭花。 师:商女不懂亡国恨,因为她们隔着江水仍然在唱后庭花。后庭花是什么歌曲? 生: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历史上的陈叔宝沉迷享乐最终亡国。 师:歌女唱亡国的曲,诗人杜牧说这些歌女不懂亡国恨,他真的是在批评这些歌女吗? 回想课前我们所讲的那首秋夕,杜牧是了解生活在底层女性的悲剧的原因,他才能宫女的幽怨描写的如此动人,但为什么到泊秦淮,就直接批评歌女不爱国了? 师:除了歌女还有谁?酒楼还有谁?这些人并未出场。 生:在酒楼里听歌女唱后庭花的人。 师: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听歌女唱亡国之曲,纵情声色犬马,寻欢作乐,放浪形骸。寻常老百姓能大晚上的跑去酒楼喝大酒听曲子吗?传统

8、的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已经把人的精力耗尽了。 生:不能,一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师:对,这些人必定是达官贵人。 师:秦淮河所处在今天的南京,大城市。古代也是大城市金陵。并且古代是大城市都有严格宵禁制度的。但是宵禁制度也没法禁止这些达官贵人寻欢作乐啊!这哪是什么商女不懂亡国恨,明显就是晚唐时期那些夜生活丰富的官员不懂亡国恨啊,但是杜牧他懂啊,他知道倘若官员们继续这样贪图享乐,唐朝迟早要完!诗人怎能不为国忧虑?他岂能不愤慨?或许当时晚唐的诗人杜牧早已看到了巍巍大唐帝国正在病床上垂死挣扎吧?南朝陈叔宝的后庭花,那是历史深处传来的亡国之音,他听到了;他更看到了晚唐的日暮途穷。 思考:这是一

9、位( )的诗人 这是一群( )歌女 这是一群( )的达官贵人 明确: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不懂亡国之恨;不懂亡国之音,只知寻欢作乐。 3、明秦淮河的情 师:诗人杜牧在诗中明说商女不懂亡国恨,事实上是说,这些听亡国之音的达官贵人们不懂亡国恨,只懂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如果你是杜牧,你会带着什么样的情感说这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板书:愤慨、忧虑、批评、不满.)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心情读一读这句。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分析泊秦淮的景,分析泊秦淮里的人,体会了泊秦淮里的诗人情感。这也是阅读诗歌的重要方法,板书(方法:赏景-知人-析情) 那么,你们对杜牧的了解又多了一点吗?我们联系诗人简介

10、,小结一下。 杜牧,字牧之。出生于803年,是唐朝宰相杜佑的孙子。唐代文学家。文诗书画,军政要略,无一不精。23岁写的阿房宫赋,我们高中时要背诵的篇目。晚唐时,唐朝内忧外患,藩镇宦官争权夺利。牛僧孺和李德裕的两党之争。 四、探讨创作手法 1、诗人由眼前的景色引发了情感,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板书:触景生情) 2、烟笼寒水月笼沙和夜泊秦淮近酒家可以换位置吗? 夜泊秦淮近酒家,烟笼寒水月笼沙。 前两句换一下位置事实上并不会影响诗歌内容的表达,但是会影响诗人的表达情感的氛围。 起笔是朦胧烟月水寒景,渲染了凄清的氛围。奠定了整首诗歌的兴亡的情感基调。这首构思独特的地方体现在这。(板书:构思独特) 五、作业布置背诵并抄写如下诗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