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II )卷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08273759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II )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II )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II )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II )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福”字的起源:“福”字在甲骨文中表示“人双手捧酒坛把酒浇在祭坛上”的意思。“福”字像一个人双手捧着一樽酒在祖先的神位前祭献,求得神主保佑。古代祭祀是为求得上帝或神祖的保佑,祭祀后要把祭品分别送人叫“致福”、“归福”。古书中常说人的“五福”是:长寿、富裕、康宁、修好品德、考终命。认真读材料,找出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由上述材料可知“福”字在甲骨文中是形声字。B .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繁书、隶书、楷书等过程。C . 汉字的演变规律是由繁到简。D

2、 . 汉字的构成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休”字是会意字。2.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的是( ) A . “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B . “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C . “河北”,古时指黄河以北的大片地区,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这个词可算是古今异义。D . “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多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所为。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3. (6分)古诗文中的名句和选择。 (1)微君之故,_。(诗经式微)

3、(2)青青子衿,_。(诗经子衿) (3)海内存知己,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6)同样借月儿自由游弋,从侧面写水的清澈,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写道:“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这样写:“_,_”。(7)下列选项中没有用年号来纪年的一项是( ) A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B . 天启壬戌秋日C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D . 文帝之后六年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4. (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梦应是一(f)(A幅;B副;C辐)多维度的(ln)图

4、,它需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包客各种文化思潮的交融碰撞,需要弘扬(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传承优秀(cu cn)的中国文化。(1)文中处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幅B . 副C . 辐(2)根据拼音,在两处写出相应的汉字。 lncu cn_图_(3)根据文中处括号内的意思,写出一个恰当的成语。_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5. (1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5、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策之不以其道_执策而临之_(2)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千里马的重要性。B . 造成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 . 文末两句,都是作者分析论证后所作的结论。D .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封

6、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6.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舌奠镑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清秋”一词,点明登楼时节,渲染肃杀氛围。B .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以乐景写哀情。C . “倩悲风”一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D . “吹泪过扬州”一语,富有动感,极具感染力。六、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下面文段表现了小萝卜头怎样的心理? 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

7、起来,缓暖飞出祉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了铁窗里的刘思杨。“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节选自(红岩)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8. (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读书的五个秘诀余秋雨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读得很累很痛苦,怎么办?我给大家说一些秘诀。这些秘诀很形象,分别是:减肥、抬头、排序、返回自己、脱敏。减肥我们读得太多了,要减肥瘦身。我们见过许多这样的读书人:他们勤奋地借书、买书、藏书、啃书,但是如果你问他们,这么多年读下来最喜欢哪几本书,最敬畏哪几本书,对自己的人格学问影

8、响最大的是哪几位作家,他们往往答不出来。倘使把读书比作交友,这样的读书人,近似交际场中那类四处点头握手、广散名片的人物,他们没有知已、没有深交。读书的无效和无聊,莫过于此,这样读书,有何快乐?要精读书,有选择地读,千万不要滥读,对不爱读书的人,我劝他多读,而对爱读书的人,我劝他要少而精。郭沫若和胡适都说过类似的话,即“书桌上不要出现第二本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抬头要读一些读起来需要费点劲、出点汗的书,用抬头仰望的姿势读书,更能找到生命的快感。一个作家、,他总是读水平和他一般甚至更差的作品,能进步吗?读书也是一样,要读第一流的书。读第一流的书,就是仰望星空,接近最高处,尽管这些书读起来可能需要

9、费点劲,但它是阅读的最重要的快乐所在。排序“抬头”读书之后,还要会排序。每当自己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首先要对阅读书目排队,分清主次,然后进行学习和硏究,这样就首先掌握了制高点,很快便能获得成果。返回自己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读书最后一定要“返已”,也就是返回自己。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第一流的书太多怎么办?解决的办法是看自己最喜欢的书。和自己的生命结构有直接关系的知识只有一小块,但总会找到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品,对其中的用语、思维方式等都很欣赏,这说明你和作者有“同构”关系,通俗地说就是一种缘分。脱敏读书要学会“脱敏”。就好像很多朋友在一起吃饭时,会聊聊娱乐八卦,这些东西不是不可以谈

10、,但一点也不重要。读书也是这样,很多流行的书,大家都在哄传,很重要吗?必读不可吗?我的态度是要警惕。在我看来,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大家想想看,孔子、老子的著作,放到当时的时代、情境,参加海选,能选得上吗?不可能的事。(选自教育文摘2016年第7期)(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针对现代人读书不快乐的现象引出话题,然后用小标题的形式用五个小版块,生动、通俗又条理清晰地论述了快乐读书的五个秘诀。B . 第段作者引用郭沫若和胡适都说过的“书桌上不要出现第二本书”,有力地论证了精读书的重要性C . 作者用孔子、老子的著作在当时的时代不流行的例子,具体有力

11、地论证了真正的好书不流行的观点。D . 全文主要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而又浅显易懂地阐明了读书的秘诀,让人印象深刻。(2)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下列不能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 . 汉代大儒董仲舒,为了做学问,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分昼夜苦读,终成一代大儒。B . 读书有一个很有名的三“不”原则:不要看流行的书籍,不要读能够完全读懂的书,更不要出于功利去读书。C . 南宋朱熹提岀的“循序渐进”读书方法,即“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他还要求:“未及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D . 郑板桥写过一首读书诗:“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苫。(3)联系你的读书实践

12、,谈谈你对第段“要读一些读起来需要费点劲、出点汗的书,用抬头仰望的姿势读书,更能找到生命的快感”这句话的理解。 9.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笔墨童年余秋雨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

13、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

14、,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