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期中考前家中复习指导.doc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7.50KB
约22页
文档ID:405138840
期中考前家中复习指导.doc_第1页
1/22

期中考前一晚语文复习安排与指导一、默写复习建议每位同学将10首古诗和出师表8句+第6段再背一遍(注意将题目、作者、第1句捆绑背诵)对照原文将字再过一遍,自我批改并用红笔订正避免考试背诵卡壳和平时未强调的字忽然不会写的现象二、生字复习将基础积累本上的生字再过一遍看评价手册每课1、2、3题,看老师发过去的“九上成语复习”课件三、名著复习看书后名著导读《傅雷家书》《培根随笔》,背诵课上勾画内容及“精彩片段和点评”四、对照课文将实虚词讲义过一遍五、看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背几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六、语言运用题型复习(改病句、表格题、图示题、漫画题、材料探究题材料探究题是练习卷上考到的题型要重点复习对联题,注意对仗的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背题型解题步骤和方法,然后依解题步骤和方法每种题型做一道例题漫画题复习示例如下:第一步:看标题(明确漫画主题或内容)第二步:看形象1、决定是单独看、对比看还是发展看2、看形象在做什么事,看漫画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的(即人物动作、语言、表情、心理的细节描写),可以用一两个形容词将特点概括出来题型1:概括(描述、说明)漫画的内容题型2.揭示寓意题(在概括画面内容的基础上做)例题:培训班期中试卷上的《记分簿挂在脸上》(1)请简要说明漫画的内容。

不超过30字) (2)针对漫画反映的问题.请说说你的看法 解题:第一步,看标题(明确漫画主题或内容):《记分簿挂在脸上》第二步,看形象1、对比看:两对父子2、看前面父子神态动作:得意洋洋;看前面父子神态动作:垂头丧气原因是分数上的微小差异答案:(1)两对父子因分数的微小差异,一个洋洋得意,一个垂头丧气 (2)示例: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考分,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要注重引导,多给予鼓励,不以“分”喜,不以“分”悲。

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五、古诗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的复习(文章阅读的步骤都是带着问题板块阅读,都分四部:第一步,读标题;第二部,读开头;第三部,读主体;第四部,读结尾1、先背诵读该文体的步骤及标注的符号,记住读懂该文体的阅读路线图,考试时,能一步到位地读懂文章2、背该文体的各种题型的解题步骤和方法,然后依解题步骤和方法每种题型做一道例题3、看期中练习卷及培训班期中试卷,检查自己的解题能力特别要强化期中练习卷中题型的复习4、 按议论文阅读步骤和方法,自我解读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古诗赏析复习示例古诗赏析阅读步骤和方法:第一歩,读标题,判断诗歌类别第二歩,逐句读1、问:懂了吗?什么情感?2、调用五觉进入情境体会情感﹋)用“从……(含感情的词句或形象所做的事情)可以看出……情感”的句式来概括形象台 城(怀古诗)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韦庄,晚唐诗人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寺一带,靠近玄武湖情感:1、请品析“梦”和“空”二字题型:品词语)“梦”的特点是虚幻不实,变化神速(解词),写出了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覆灭史实,突出了朝代变幻之速。

带词义解句)表达出诗人面对历史遗址的感慨、怅惘的心情情感)“空”,没有了,不存在了 (解词)指以往的一切繁华都没有了,只有鸟在欢啼带词义解句),巧妙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历史遗址的感慨、怅惘的心情情感)2、诗的第三、四两句,最为读者称道,请你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作一点赏析2分)(题型:赏手法)运用拟人的手法,用台城柳不管王朝(人间)兴亡,不解诗人感慨,烟笼长堤,生机勃勃,与王朝的衰败形成对比,反衬出王朝衰败,繁华成空,突出了历史的无情早梅张谓(唐)(咏物诗)(此是去年考的古诗 )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1这首咏梅诗,侧重写一个“ ”字1分)1早(1分)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中“白玉条”写的并不是梅花的形状,而是形容梅树枝的梅花开得茂盛,将梅枝全部覆盖,看起来就像白玉条一样B.第二句的“迥”和“傍”字则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C.三、四两句和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运用了比喻的写法,不同的是前者借雪喻花,后者借花喻雪D.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

2C(3分)(非比喻,而是诗人的错觉)3诗中一个“    ”字,呼应诗歌标题中的“早”字1分)3、先 4、 诗句“疑是经冬雪未销”中的“疑”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品词语)4、一个“疑”,怀疑表面写诗人把梅花误以为“雪”的错觉,实际表现了梅花似雪非雪、冰清玉洁的风姿5、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是谈谈你的看法对诗句的理解)5、这句是合适的,因为白玉条写的并不是梅花的形状,而是形容梅树枝的梅花开的茂盛,将梅枝全部覆盖,看起来就像白玉条一样6、“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这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6、 “不知近水花先发”,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疑是经冬雪未销”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课内议论文阅读复习提醒1、将课内议论文当作课外议论文,按议论文阅读步骤和方法解读2、四课精读课文勾画的语段,按培训班所讲的题型复习要背诵《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一文课后练习二中词语的含义)《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一文课后练习二中词语的含义(序号与课后练习一致)1.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2.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广大人民3.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5.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4.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指所有的中国人;6、 “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7、“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考试议论文阅读提醒复习提醒请对照练习卷上出现的题型,看并背诵题型本上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将本上的例题再做一遍题型如下:13题:概括中心论点题14题:议论文中设问句的作用题15题:论证方法作用题16题:选择题17题:议论文语言严密性题18题:分论点寻找题19题:语句语段顺序可否颠倒题20题:补充事实论据题21题:议论文排比句(段)作用题重点题型解题课堂讲解示例:1、议论文中设问句的作用题(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答案在下文,因此,可以看成是设问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答:1、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内容。

2、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内容上的作用)3、在结构上往往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结构上的作用)2、议论文中排比句(段)的作用题练习卷22题(思路:先概括排比句的内容,1)运用排比,富于气势,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强调了本文的论点,向读者发出了号召,具有很强的鼓动性(内容上的作用,相当于赏析排比的修辞手法)2)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结构上的作用)3、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题例:之一5、体味议论文语言的感情色彩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总”,一直,由来已久说明某些中国人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盲目自夸的心态由来已久;“只”,唯一,将国联的调停当成唯一的希望,活划出某些中国人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嘴脸;“一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某些中国人自我麻痹,醉生梦死的状态这些尖锐泼辣的语言,表达了鲁迅对悲观论者辛辣的嘲讽这篇文章的语言爱憎分明,对革命者,热情似火,极力讴歌赞颂;对悲观论者,则犀利如刀,富于战斗性,带有嘲讽意味。

6、驳论:1、直接批驳(1)驳论点(观点是片面的或错误的或反动的)例1:错误观点:“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驳论点:“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作者看出此观点是片面的)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例证)得出正确的观点: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例2:错误观点:有的人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驳论点: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意味着,只要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任何人都可能拥有创造力例3:《不求甚解》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错误之处: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正确观点: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练习:你能看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观点的错误之处吗?观点错误之处:“中国人”以偏概全六、作文(考场认真读题,明确文体,不要写错文体,不出意料,应该是议论文。

1、对照读书笔记本“作文指导”板块,背诵议论文考场写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