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7.180CCS Y 20团 体 标 准T/CI 163—2023高硼硅双层玻璃杯High borosilicate double-wall glass cup2023 - 10 - 12 发布 2023 - 10 - 12 实施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 布目 次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产品分类 1 5 要求 2 6 试验方法 3 7 检验规则 6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 前 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浙江雄泰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管理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雄泰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浩大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南龙工贸有限公司、浙江匡迪工贸有限公司、杭州毕博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应泽民、李军、楼正革、周晓望、刘刚、陈亮亮、夏梦婷、程浩军、来江、许立伟、马逸斌、张雪、鲍鑫杰 本文件由浙江雄泰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制定并负责解释。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高硼硅双层玻璃杯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高硼硅双层玻璃杯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以高硼硅玻璃为主要材料制造的双层玻璃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51—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 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 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4548 玻璃容器内表面耐水侵蚀性能测试方法及分级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4806.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4806.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GB/T 6579 实验室玻璃仪器 热冲击和热冲击强度试验方法GB/T 20858 玻璃容器 用重量法测定容量的试验方法 GB/T 29606—2013 不锈钢真空杯 GB 31604.4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砷、镉、铬、铅的测定和砷、镉、铬、镍、铅、锑、锌迁移量的测定 QB/T 4162—2021 玻璃器皿 玻璃杯QB/T 5035—2017 双层玻璃口杯 3 术语和定义QB/T 5035—2017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产品分类4.1 按照杯体的结构分为有盖型和无盖型、有手柄和无手柄双层玻璃杯 4.2 按照杯盖的密封性能分为密封双层玻璃杯和不密封双层玻璃杯 要求5.1 感官质量5.1.1 杯体内、外表面应光滑、均匀,无毛刺、裂纹、变形或缺口 5.1.2 杯盖应色泽均匀、无明显色差,表面光滑、平整,无毛刺 5.1.3 电镀件不应露底、起皮、剥离或生锈 5.1.4 印刷字迹及图案应清晰、完整 5.1.5 杯体内外壁顺直、间距无明显差异(特殊设计产品除外) 5.1.6 杯体中气泡和杂粒应符合表 1 规定 表1 气泡和杂粒项 目 要 求 气泡 破气泡 不应有 直径>1.5 mm 不应有 0.5 mm<直径≤1.5 mm 可有 1 个 直径<0.5 mm 侧壁上不应有 2 个及以上密集在一起的气泡 杂粒 不应有 5.1.7 产品不应有异味,按 6.1.2 试验后,产品也不应有异味 5.2 理化指标5.2.1 经 6.2.1 试验后,杯体不应有破裂或裂纹 5.2.2 杯体内表面耐水性能不应低于 HCⅡ级 5.3 卫生指标5.3.1 有害污染物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2 有害污染物项 目 限 量 杯体溶出量(mg/L) 杯口装饰层溶出量(mg/只) 铅 (Pb) ≤ 1.5 2.0 镉 (Cd) ≤ 0.5 0.2 砷 (As) ≤ 0.2 - 锑 (Sb) ≤ 0.7 - 5.3.2 塑料材料的卫生指标应符合 GB 4806.7 的规定。
5.3.3 金属材料的卫生指标应符合 GB 4806.9 的规定 5.3.4 橡胶材料的卫生指标应符合 GB 4806.11 的规定 5.3.5 其他材料的卫生指标应符合相应材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 5.4 性能指标5.4.1 容量容量应明示,其允许偏差为±5% 5.4.2 稳定性经 6.4.2 试验后,产品不应倾倒 5.4.3 外表面温度产品外表面中间部位温度不应大于 52 ℃(特殊设计产品除外) 5.4.4 密封性能5.4.4.1 密封产品经 6.4.4.1 试验后不应有热水渗漏,开盖后,密封圈应无发白、脱落现象 5.4.4.2 不密封产品应明示 5.4.5 密封用盖(塞)及热水异味按 6.4.5 试验后,盖(塞)及热水不应有异味 5.4.6 橡胶件耐热水按 6.4.6 试验后,橡胶件不应发黏、有异味,肉眼观察外观应无变化,其密封性能应符合 5.4.4.1 的规定 5.4.7 盖与杯的配合杯盖与杯体配合应顺畅,无异响、卡滞、打滑及外盖松动等现象 5.4.8 手柄、提环或提带5.4.8.1 手柄、提环或提带应牢固可靠,按 6.4.8.1 试验后,不应滑脱、断裂 5.4.8.2 提环或提带的色牢度应不低于 GB/T 251—2008 中规定的三级。
5.4.9 手柄安装强度按 6.4.9 试验后,手柄不应破损、断裂 5.4.10 涂层附着力(适用于涂层盖顶)按 6.4.10 试验后,涂层应保留 92 个以上的棋盘格数 5.4.11 印刷牢固度按 6.4.11 试验后,印刷文字和图案应无脱落现象 5.4.12 高低温适应性按 6.4.12 试验后,杯盖应无脱落和打转现象 6 试验方法6.1 感官质量6.1.1 在非直射自然光线下,距离约为 30 cm 处目测 s 以上洗净,倒出溶液,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感官测试有无异味然后在杯中装入约 80%标称容量的水温为(23±3) ℃的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水,盖好盖子放置 10 min 后,感官测试有无异味 注:如有争议,以五名检查人员中至少有三人的相同判断为准 6.2 理化指标6.2.1 按 GB/T 6579 规定的规定进行,试验时杯体耐热冲击温度差为 120 K,同时在保证杯体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试验前先将杯体上的塑料或其他材料的附件去掉 注:试验过程中杯体上粘接的杯底、手柄或其他附件允许脱落 6.2.2 杯体内表面耐水性能按 GB/T 4548 规定的规定进行 6.3 卫生指标6.3.1 杯体中有害污染物铅、镉、砷、锑溶出量的测定按 GB 31604.49—2016 中第二部分的规定进行。
6.3.2 塑料、橡胶、金属及其他材料分别按 GB 4806.7、GB 4806.9、GB 4806.11 及相应材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或查验进货检测报告 6.4 性能指标6.4.1 容量按 GB/T 20858 的规定进行 6.4.2 稳定性按 QB/T 5035—2017 中 6.4.2 的规定进行 6.4.3 外表面温度按 QB/T 5035—2017 中 6.4.3 的规定进行 6.4.4 密封性能6.4.4.1 在产品内装入 3/4 容量的 95 ℃以上热水,经密封后,口部向下以 1 次/s 的频率、500 mm 的幅度上下挥动 10 次,再将其口部朝下与水平面呈 15°放置 30 min,检查有无漏水 6.4.4.2 目测 6.4.5 密封用盖(塞)及热水异味将产品用 40 ℃~60 ℃的温水清洗干净后,装满 95 ℃以上的热水,旋紧盖(塞)放置 30 min 后, 分别检查盖(塞)和热水 注:如有争议,以五名检查人员中至少有三人的相同判断为准 6.4.6 橡胶件耐热水按 QB/T 5035—2017 中 6.4.5 的规定进行 6.4.7 盖与杯的配合将产品装满 95 ℃以上热水,先用手拧紧盖(塞),口部朝下与水平面呈 15°放置 30 min 后,对盖施加 4 N•M 的扭矩,盖子不打滑,继续放置 24 h,施加 3 N•M 的扭矩,盖子应能正常打开,且内部构件无脱落。
6.4.8 手柄、提环或提带6.4.8.1 通过手柄、提环或提带将产品悬挂,将荷重按 QB/T 4162—2021 中图 2 或图 3 所示轻挂在产品上,保持 5 min,检查手柄、提环或提带及连接处,荷重按表 3 的规定进行 表3 荷重安装方式 荷 重 手柄 6 倍 提环 提带 10 倍 注:荷重为产品注满水盖上盖后(包括所有附件)总质量的倍数 6.4.8.2 用充分浸润蒸馏水的脱脂棉在提环或提带上用力往返擦拭 100 次,根据脱脂棉上的沾色程度, 按 GB/T 251—2008 规定的等级进行判定 6.4.9 手柄安装强度将产品固定在扭力计上,如图 1 所示在手柄垂直方向施加相当于产品 6 倍重量的扭力,持续 30 s, 检查手柄是否脱落 图1 扭力方向示意图6.4.10 涂层附着力涂层附着力的试验方法如下所示: a) 用 GB/T 29606—2013 中 6.16 规定的切割刀具在试验片的涂层面上划深度见底的 100 个(10×10)1 mm2 的棋盘格子; b) 用毛刷将测试区域的碎片清除; c) 用粘附力 350 g/cm2~400 g/cm2 的胶带牢牢粘住被测网格; d) 用橡皮擦用力擦拭胶带,加大胶带与被测区域的接触面积及力度; e) 用手抓住胶带一端,在垂直方向(90°)迅速扯下胶纸; f) 同一位置进行 3 次相同测试。
6.4.11 印刷牢固度 mm、粘着力(10±1)N/25 mm 的压敏胶粘带,然后以与表面成直角的方向用力揭下胶带,检查有无脱落 6.4.12 高低温适应性将产品放入高低温试验箱中,先将温度调至 60℃,持续 8 h,再调至-20℃,持续 8 h,循环 2 次后, 对盖施加 3 N•M 的扭矩,检查塑盖是否有脱落、打转现象 7 检验规则7.1 检验分类产品检验分为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