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02492102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五年级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五年级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五年级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五年级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 9 鲸 1、主要内容 2、不少人看到过大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启示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课文题目是“鲸”为什么却先写象呢? 作者运用了作比拟的说明方法,由象“很大”到鲸“比象大得多”来说明鲸的体型庞大。 3、目前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好处?列数字,说明鲸的体重,用重量说明鲸大。 4、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说好处?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拟的说明方法,说明鲸是个庞然大物。 5、第二段主要内容?鲸的

2、进化过程 6、第二段的中心句?其实它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7、填表 时间的推移 地点的变迁 形体进化 很远的古代 陆地 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 后来 浅海 鳍,后肢完全退化了, 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海洋 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 代 8、第二段中哪些词可以看出鲸的进化过程是漫长的?很远的古代、很长很长、渐渐 9、说一说“完全”能不能去掉?“完全”一次说明鲸后肢已经不存在了,假如不加完全,语意表达不准确。 10、鲸的生活地点由陆地转移到海洋且外形变得像鱼一样,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前肢和尾巴成了鳍。二是,后肢完全退化了。 11、背诵: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

3、;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好处? 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使对鲸的介绍更全面,明晰。 12须鲸和齿鲸的区别?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13、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什么句式?设问句。 14、第四段主要内容?写须鲸和齿鲸的生活习性。 15、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勇猛地扑上去。修改病句把勇猛改成凶猛 16、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举例子和列数字,说明鲸的食量大,进食快。 17、鲸跟牛羊一样。改病句: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

4、。 18、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喷泉一样。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打比方,把呼气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比作花园里的喷泉。使说明的实物形象详细。 19、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缩句:水柱不一样。 20、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 21、背诵:鲸每天都要睡觉-游开。 22、为什么说鲸是哺乳动物?鲸是用肺呼吸;鲸是胎生的。 23、课后第三题 1“主要”这个词说明了须鲸除了吃虾和小鱼虾,还吃其他的食物,去掉“主要”这个词后语言就不严

5、谨了。 2“必须”说明了鲸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要进展呼吸的必要性,去掉这个词后语言就不严谨了。 3“总是”说明了鲸喜欢群居的特性,突出鲸睡觉时,一直是几头聚在一起,是一种习性,去掉这个词语言就不严谨了。 启示:我们在使用词语的时候也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科学性,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10 松鼠 作者 布封 布封是18世纪法国著名博物学家、作家,巨著自然史 1、主要内容 2、全文的中心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3、松鼠不是肉食动物的原因: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4、格外造句:雨后,校园里的花开得格外新颖。 5、背诵:它们面容-漂亮。 这段话从面容

6、、眼睛、审题、四肢、尾巴等几方面详细描写了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把松鼠的尾巴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 6、不-也不-造句:小明上课不听课,下课也不写作业,成绩很不理想。 7、第二自然段哪个词写出小松鼠顽皮、得意。追逐 8、松鼠不爱下水。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句子含义:“横渡”是指从河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两个“当作”写出了松鼠不仅知道以树皮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杨帆”“使舵”,表达了松鼠的智慧和乖巧。 9、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什么说明方法作比拟 10、它们是非常警觉,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

7、,它们就从树人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句子含义:“只要”“就”表现出松鼠灵敏的反响和动作,“跑”“躲”“逃”表现了松鼠对微小危险的快速反响,从而表现出它们的警觉性很高。 11、哪些词表现松鼠动作轻快小跳、连蹦带跑 12、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 13、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什么说明方法?作比拟 14、要是被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很不快乐的恨恨声。写出了松鼠有丰富的情感。 15、松鼠窝的特点:干净、暖和 16、从松鼠窝的样子可以看出松鼠确实聪明。 17、松鼠在写法上与鲸有什么不同? 11

8、新型玻璃 1、主要内容 玻璃名称 夹丝网防盗玻璃 夹丝玻璃 变色玻璃 特点 作用 自动报警 防盗 非常坚硬、不易破碎 适于高层建筑 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调节室内光线 颜色 吸热玻璃 吸热、阻挡冷空气 使室内冬暖夏凉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使噪音强度减弱 2、不是-而是造句这本书不是小红的,而是小明的。 3、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造句锅的用处很广泛,可以煮东西,可以炒东西,可以蒸东西,也可以焖东西。 4、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含义:“安然无恙”是形容品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本课指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不会伤人。“藕断丝连”原是

9、比喻外表上好似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这两个词生动而准确地写出了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 5、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含义:这句话详细介绍了变色玻璃的作用:阳光强,玻璃颜色就暗,室内光线就暗些;阳光弱,玻璃颜色就淡,室内光线也就亮些。所以说变色玻璃能起到自动调节光线的作用,因此,人们把它叫做“自动窗帘”。“自动窗帘”是自动拉开或关上的窗帘。这里把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生动形象,恰如其分。 6、第四自然段中找反义词 7、问世意思指吸热玻璃早就消费出来与用户见面了。 8、噪音像一个来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

10、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拟和打比方,突出噪音难处理。 9、噪音像一个来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缩句:噪音像“隐身人” 10、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相出了许多制服它的方法。缩句:人们想出了方法。 11、“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改成反问句:“吃音玻璃”难道不是消除噪音的能手吗? 12、临街的窗子假如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使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吃音玻璃的作用。 13、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这段话两层含义:一是总结全

11、文,用“正在”一词提出新型玻璃并不是无法实现的奇迹,它们已经在现代化建筑中起啦重要的作用;二是点明主旨,用“将会”一词启发人们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 12 假设没有灰尘 1、主要内容 2、为什么人人讨厌灰尘?因为它有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安康。 3、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含义:从古代到如今,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4、地球上没有灰尘可以吗?不可以,因为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 5、灰尘使个人人讨厌的东西。生活离不开灰尘。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虽然灰尘使个人人讨厌的东西,但是生活离不开灰尘。 6、假设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是反问句吗?不是

12、,一般疑问句 7、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介绍了灰尘的大小。 8、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拟,突出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 9、背诵:陆地上空灰尘的主要来是工业排放物,燃烧烟尘、土壤扬尘等。 10、背诵:大气中的气体容易散射紫、蓝、青三色光,所以一般情况下天空呈现蓝色。 11、大气中的气体容易散射紫、蓝、青三色光,所以一般情况下天空呈现蓝色。 灰尘那么不同,它不加选择地散射七色阳光。运用了什么手法?比照,突出了灰尘可以散射七色阳光的特点。 12、假设大气中没有灰尘

13、,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原因:大气中的气体容易散射紫、蓝、青三色光,所以一般情况下天空呈现。 13、假设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14、假设大气中没有灰尘,整个天空始终是蔚蓝色的。 15、假设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使湿漉漉的。 16、假设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多么单调啊! 特点 吸收、散射光线 不加选择地散射七色吸湿 折射阳光 阳光 作用 阳光变得柔和 天空由蓝变白 云雾雨雪的形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成 彩虹日晕等自然风光。 13钓鱼的启示 1、主要内容 2、我跟着父亲去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缩句:我去钓鱼。 3、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缩句:湖

14、面上溅起了涟漪。 4、背诵描写风光的句子: 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别人和船的影子。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5、背诵: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6、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得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含义:这两句话写出了鲈鱼的大、美。从“得意”“欣赏”可以看出“我”和父亲无比开心、得意

15、,对这条大鱼非常喜欢。 7、4到9自然段小标题:放鲈鱼回湖。 8、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间隔 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告诉我们作者捞到鱼的时间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十点。 9、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1猜测一下,父亲会想些什么?这么漂亮,这么大的鲈鱼,我是要求孩子把它放回湖里呢?还是带回家呢?不,不能,我不能做违犯道德的事情。 2两层意思:一是这条鲈鱼很大很漂亮父亲也很喜欢这条漂亮的大鲈鱼;二是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一个“得”字说明了父亲的态度坚决。 10、“急迫”表现出当“我”听到父亲让“我”把鱼放回到湖里时的不解与焦急。 11、“平静地说”感受到父亲已下定决心放鲈鱼回湖。 12、“我”心情的变化:得意急迫乞求依依不舍 13、“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中的原因: 1这条鱼“我”钓了很长时间。2鲈鱼大、美、诱人。3这件事无人知晓。 14、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 父亲想让“我”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并从中获得道德理论的勇气和力量。 15、转眼间近义词:一刹那、一瞬间、一眨眼 16、缩句: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孩子是建筑设计师了。 17、“我”成为建筑设计师的原因:因为他从小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获得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