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CU 008- 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v1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02027760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BCU 008- 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v1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QBCU 008- 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v1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QBCU 008- 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v1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QBCU 008- 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v1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QBCU 008- 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v1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BCU 008- 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v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BCU 008- 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v1(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BCU 008-2021 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标准v1 目 次目 次I前 言I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标准 V1.011 总那么12 标准性引用文件13 缩略语24 数据中心建筑节能24.1 数据中心的选址24.2 机房楼建筑布局要求24.3 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原那么34.4 围护结构及其材料节能要求35 机房规划与布局45.1 机房分区45.2 机房布局规划原那么45.3 数据中心机房设备布局56 IT及网络通信系统节能56.1 IT与CT设备选型56.2 IT与CT设备使用66.3 IT及CT设备的部署与维护67 机房专用空调系统节能77.1 空调系统选择原那么77.2 空调设备选型77

2、.3 空调系统配置原那么87.4 空调系统节能87.5 气流组织优化98 供电系统节能技术要求98.1 设备选型98.2 优化供电系统108.3 无功补偿优化108.4 系统谐波治理118.5 模块化供电节能128.6 节能灯具选用129 数据中心管理节能要求139.1 IT及网络设施节能管理139.2 根底设施节能管理13附录A:本标准用词说明1附录B:编制说明11 绿色数据中心提出背景12 数据中心能耗构成13 数据中心机房的“电能利用率 PUE 34 数据中心节能的根本原那么4附录C:条文说明11 总那么12 标准性引用文件13 缩略语14 数据中心机房建筑节能要求14.1 数据中心的选

3、址14.2 机房楼建筑布局要求14.3 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原那么14.4 围护结构及其材料节能要求35 机房规划与布局45.1 机房分区45.2 机房布局规划原那么46 IT及网络通信系统节能46.1 IT与CT设备选型46.2 IT与CT设备使用56.3 IT及CT设备的部署与维护57 机房专用空调系统节能57.1 空调系统选择原那么57.2 空调设备选型67.3 空调系统配置原那么77.4 空调系统节能77.5 气流组织优化88 供电系统节能技术要求98.1 设备选型98.2 优化供电系统98.3 无功补偿优化118.4 系统谐波治理128.5 模块化供电节能128.6 节能灯具选用12前

4、 言本技术标准是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文件精神,为中国联通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减少运营本钱,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要求制定的。绿色数据中心Green Data Center作为下一代数据中心Next Generation Data Center 建设的主要核心理念之一,在国内外正受到行业内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反响。本技术标准结合?中国联通IDC效劳等级评审细那么?,对数据中心机房建筑节能、机房场地规划布局、设备选型、IT系统优化、虚拟化技术、配电优化、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自然冷源利用、机房制冷优化、气流组织及照明等节能相关内容进行了规定。本技术标准要求采用的节能措施和方案

5、不应降低数据中心通信生产平安,不应影响设备正常运行,不应降低机房环境指标,不应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运营应做到技术与管理相结合,遵循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平安适用的原那么。本标准中用黑体字标注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由中国联提出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归口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标准性引用文件 ?YD/T 983-1998 ?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缩略语数据中心建筑节能数据中心的选址数据中心的选址应符合GB50174-202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标准?中“4.1机房位置的选择及YD/T

6、 5003-2005?电信专用房屋设计标准?中 “3 局、站址选择 的相关规定。机房楼建筑布局要求1机房楼位置确实定应在满足生产平安、防火、防噪声、防电磁辐射、卫生、绿化、日照和施工等条件下,力求紧凑合理,节约用地。2机房楼建筑总平面的规划布置和设计,宜充分利用冬季日照和夏季自然通风,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其主要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正确朝向或解决最正确朝向,避开夏季最大日照朝向。3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4其他选址要求应符合YD/T 5003-2005?电信专用房屋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原那么1根据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地点所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围护结

7、构的热工性能应满足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关规定。2机房楼的体形设计宜减少外外表积,其平、立面的凹凸面不宜过多,应控制其体型系数,体形不宜变化太大。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3应采用少人或无人值守的机房管理模式,机房区应尽量不设外窗,必须设外窗时宜设不开启的密闭窗。4各类生产维护中心等有人值守的房间宜有较好的朝向,应充分利用天然光进行采光。5严寒、寒冷地区的机房楼不宜设开敞式楼梯间和开敞式外廊。在建筑物出入口处,应采取保温隔热节能措施,严寒、寒冷地区机房楼应设门斗或热风幕等避风设施。 6机房楼的通信电缆及管线通过围护结构的孔洞,应按CECS 1

8、54:2003?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采用同等耐火极限的防火封堵材料封堵严密。 7机房楼的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的内外表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当机房楼的上下层空调房间温差较大时,应保证上下层房间的内外表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8外墙、屋顶、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和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等围护结构,应进行保温验算,其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9机房楼的空调室外机平台设计宜靠近机房空调室内机布置的地方,室外机平台宜敞开,朝向不宜西向。应根据空调室外机的数量及排列方式合理确定预留空调室外机平台面积。围护结构及其材料节能要求墙体节能设计要求1采用新型的节能墙

9、体材料。2采用高效的建筑保温、隔热材料。3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及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当墙体采用轻质结构时,应按GB 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标准?的规定进行隔热验算。4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数据中心机房建筑外墙应选用外保温构造措施。设计应满足JGJ 144-200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和本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荐的技术。门窗设计节能要求1对常年需空调无人值守的机房不宜设窗,必要时可采用设双层窗、中空玻璃窗等高效节能门窗。2有人值守的维护中心等房间的自然采光,应满足GB/T 50033-200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规定的生产车间工作面上采光等级级的要求。3外窗应具有较好的防尘、防水、

10、防火、抗风、隔热的性能,且满足洁净度要求。4外窗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GB7107-02?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规定的4级。5机房门宜选用具有保温性能的防火门,并宜安装闭门器。6对需要设置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的机房,其围护结构、门窗的耐火极限及允许压强应按相应标准要求选用。屋面节能设计要求1屋面构造应具有防渗漏、保温、隔热、耐久、节能等性能。2屋面构造宜采用倒置式屋面,设置架空层或空气间层、屋顶绿化等措施以利于节能。3屋面隔热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按铺设保温层,应采用轻质、保温隔热性能好、吸水率低、密度小的材料。4当屋面设有空调室外机等各类设备根底及工艺孔洞时应采取有效地防水、防漏措施

11、。楼地面节能设计要求1机房楼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采暖房间与非采暖房间的楼板、周边地面、非周边地面、采暖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墙的传热系数及热阻应满足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关规定。2地面及楼板上铺设的保温层,宜采用橡塑保温层、硬质挤塑聚苯板、泡沫玻璃丝绵保温板等板材或强度符合地面要求的保温砂浆等材料。其燃烧性能应满足现行有关国家标准、标准的规定。机房规划与布局机房规划与布局应按数据中心建设等级星级、业务开展规划、单机架设备功耗、机房条件等因素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机房分区1数据中心机房由主功能区及配套功能区组成。2机房主功能区主要包含:客户接待室区、客户操

12、作室、监控室、核心设备区、普通客户托管区、VIP 客户托管区、客户测试室、大客户休息室,可根据需要设置。3配套功能区主要包含:电池室、UPS室、油机室、高压室、变压器室、低压室、钢瓶间等。机房布局规划原那么1数据中心机房布局时要整体把握,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宜按模块化布局,合理设置楼层,适应机房动态扩展。2IDC机房主功能区在满足消防、运输、维护方便的前提下,应尽量加大标准层的面积,其机房净高不宜低于3.9m;机房平面应采用较大开间的矩形平面,不应采用不利于设备布置的圆形、三角形等平面;为提高建筑面积的有效利用率,机房内不宜做隔断,形成规整的格局。3变配电、UPS机房等宜设置在用电负荷中心,应

13、优化供电路由设计,缩短供电半径,降低线路损耗。4对分散式空调系统,空调室外机平台宜设置在通风良好、防止阳光直射的位置,并邻近IDC机房;对于半分散式或集中式空调系统,空调制冷机房宜接近空调负荷中心,预留设备扩展位置,满足机房动态扩展需要。数据中心机房设备布局机架列间距热列间距净空不宜小于1.0米,冷列间距净空不宜小于1.2米,具体数值需根据现场设备发热量、活动地板高度、送风方式、设备运送及维护要求等因素计算确定。机架列长成行排列的机架,当长度超过6米时,两端应设出口通道;当两个出口通道之间的距离超过15米时,在两个出口通道之间还应增加出口通道,中间出口通道的宽度不宜小于1.0米,局部可为0.8

14、米。维护间距1为便于设备运输、检修和日常维护,机架与空调机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2米,机架列头配电柜与空调机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5米。2用于搬运设备的通道净宽不小于1.5米。当需要在机柜侧面维修测试时,机柜与机柜、机柜与墙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2米。IT及网络通信系统节能IT与CT设备选型IT及CT设备选型原那么1IT及CT设备应结合数据中心星级标准按需购置、按需扩容,防止超前使用过高档次与过高配置的设备。2应选择可扩展性强的设备,并根据实际业务需求来确定设备配置。3应选择具有国际/国家/行业节能等级认证的设备。4应选择对工作环境温度、湿度要求宽松的设备。5在同等性能下,在选择设备时应考虑因素包括:散热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噪音低、易于标准机架安装等。6在数据中心同一区域内,同一类IT或CT设备必须选择进风与排风方式一致的产品型号,不同类型的IT或CT设备宜选择进风与排风方式一致的产品型号。7同一数据中心节点内同一类IT或CT设备尽量选取同一厂商的设备,以便于可能采用的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同一类设备选用的产品型号不宜过多,以便于设备维护与备件管理。主机设备选型1主机设备宜选择低功耗的多核CPU处理器,具备关闭空闲处理器的功能;宜采用集成低功耗芯片与内存的主板;宜选择小盘面硬盘、固态硬盘或基于闪存的磁盘。2主机设备应具有电源智能管理功能及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