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02023844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7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一、猜题中揣意1.填空:(板书“风筝”,齐读)说说有些什么样的风筝?(自由的、漂亮的、栩栩如生的)2.猜题:(把课题补充完整)课题给予的是“理想”一词,请大家猜测一下,课文会赋予风筝什么含义呢?【设计意图】题目往往是一篇_的眼,而又常常被学生忽略,猜一猜,揣摩一下,可感知题目的精心,也为学文作好铺垫。学生在习作上的通病是不会精心取题,不懂得含蓄地将题目与_的主题融合,所以平时的阅读教学应充分关注这一点,适时利用教材的优势顺势引导。二、浏览中明构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再看看内容与我们的猜测相同吗?2明确内容。_是写什么的?(写人)写人的

2、_却以物为题,以前也学过这样的课文,有什么特点?(物与人之间一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3浏览课文。写人的_一般通过事来表现,_写了哪几件事?概括事例:笑谈腿疾;板书;放风筝。归纳分段:前两件事可归在一起,同为刘老师的“工作”部分,“放风筝”为他的“生活”部分。(对应段落分段)作者在选材的时候既关注了刘老师的工作,又关注了他的生活,你们有什么启发?【设计意图】整体感知_结构与内容,明确选材时既关注工作,又关注生活,更能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形象和内心世界。对比学生习作情况时的选材单薄,从篇章的布局结构上有一个较好的指导作用。三、赏景中循路1.赏景。看看_是怎样引出刘老师的。(读13自然段)(明确不属开门

3、见山,而是由景引出,娓娓道来)2循路。(出示三个拟人句)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特点?这三个拟人句能不能调换?(明确作者思路清晰,由春景带出风筝,然后由风筝引出人物,自然含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3.仿说。你的一个好朋友在秋天的季节离开了你,你想起他,可以怎么写?【设计意图】一个典型的触景生情、见物思人式的开头,在赏景中及时抓住练笔的机会,明确思路后创设情景让学生仿说,为最后练笔作了指导和铺垫。教学的资源一旦被发现要及时充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用足文本,真正体现“用教材”。四、悟情中得法1.学习“笑谈腿疾”。介绍人物。(出示相关句子,指名读)读着作者的介绍,你心头涌起的是怎样一种情绪?

4、(深深惋惜其不幸)体会内心。然而刘老师本人却是这样说的(齐读刘老师的话)从中你听出了什么?文中的“只是”两字可用“致使”,为何刘老师用“只是”?(从一份宽容中感受到人物的乐观、开朗、自信)“酸涩”勾连内外。字面理解:这里有一句“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何谓“酸涩”?勾连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曾经心里泛起过酸涩?(启发拍毕业照时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的体会)那么文中的同学们又为何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呢?(为刘老师的不幸惋惜,同时被他的开朗、乐观而感染,内心十分复杂)小结提升。仅有描写刘老师的语言和外貌的片段可以说“泛起酸涩的感情”吗?(明确作者选材的精心,只有将两个片段放在一起,才

5、能这样说)填空:刘老师虽然(),但是()。【设计意图】一段文字分两块学习,最后由“酸涩”勾连起来,既悟得人物的精神和师生的情谊,又习得了写作的方法。学生在构段方面也常缺乏新意的,如何剪裁加工材料是写好_的一大技巧,在这里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酸涩”一词悟得作者的写作技巧。2.学习“板书”。过渡:就是这样一位残疾的老师,作者没有写他怎样上课、怎样辅导学生,却选取了“板书”这样一个细节,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默读。圈画批注。交流。(在刘老师分解的动作中体会精神)填空:刘老师的这一转,是()的一转,也是()的一转。体会。是什么力量使刘老师能够坚强地面对这一切?文中同学们的心头又涌起了什么样的感情呢?

6、【设计意图】关于刘老师的两件小事,运用两次精当的填空练习,抓一个细节,人物的精神得以凸显,同时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五、回扣中练笔1.总结。刘老师的这根圆木棍,撑起的何止是他残疾的左腿,撑起的何止是他强壮的身躯,撑起的更是他那一份对工作的热爱。两件小事中,刘老师的形象逐渐清晰高大起来,此时,你看到的是怎样一位老师?填空:一位()的老师2.回扣。此时再回过头来看一下_的开头,你能从中读到刘老师的影子吗?或者还能读到一些其他什么呢?(人物的影子和师生的情谊流露在字里行间,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开头啊)3.练笔。(二选一)作业一:模仿课文的开头,续写一个片断,可以写你的朋友、亲人或老师;作业二:以“我

7、的心中不由得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为结尾写一个片断。【设计理念】感悟人物精神风貌后再次阅读开头,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明了_在叙述时的精妙,并趁热打铁,练笔提高写作水平。“课文表达了什么和怎样表达的,是同一个事物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是一只飞翔的小鸟不可或缺的双翼。”(高林生语)因此阅读教学要将两者有机融合,还要把理解与把握课文表达了什么和课文如何表情达意的相融合,注意提倡用心去体会课文是如何表达实体与过程的。整堂课将情与法有机地融合,既关注_写了什么,又关注了表达的方法,随学随练,读写真正结合,保证了阅读教学的质量。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

8、解课文内容。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放一次风筝(实物)风筝一只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风筝),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放飞过风

9、筝,那么你在放风筝时的心里感受是怎样的?请说一说。2、师小结:听了大家的感受,似乎你们都觉得风筝挺好玩,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板书:14_理想的风筝)。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3、交流所得。三、品读、探究。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3班上汇报。(同学之间互作补充、评

10、价,师作适当点拨)(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

11、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四、总结、扩展。1挑选你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3写法上的启示。(师作适当的补充。)五、课后延伸。1、(必做题)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2、(选做题)以我最_的人为题写一

12、篇短文,并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3学生分析: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大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个别学生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生的主动意识不够,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更要以点带面,让学生在学中扩大视野,体验与伙伴合作的乐趣,增强集体凝聚力。设计理念: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引导学生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独特体验解读文本,体味生活,学习表达;引导学生在“找中思”、“读中学”、“品中悟”、“说中创”,使学

13、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3、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4、学习_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2、学习_写人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1、准备小黑板。2、学生预习课文。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风筝)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谁能说说你在放风筝时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见解。)2、师导入:春天来了,同学们都很喜欢在宽阔的草地上放飞风筝。每当这时候,作者看着天上五颜六色的

14、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那位身体有残疾的老师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位残疾人的故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们爱放风筝,而风筝正与课文的核心内容密切相连。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2、检查字词的积累与理解。(1)小黑板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2)齐读,理解部分词语。(3)引导学生运用词语说一段话。设计意图:读与说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读,并体会课文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提出来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4、学生默读课文后,质疑,教师予以归纳。A、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B、刘老师课上讲课与课下放风筝,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以读为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在多读中悟得读的方法。三、课内研读,合作探究。(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春天的语段。1、品读描写春天景色的段落。2、学生自由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