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SB《财务报告的概念框架》(2010)学习笔记作者:国境以南一、背景一般,概念框架是被普遍接受的,构成特定研究领域理论原理的基础从财务报告的角度,这些理论原理为改进新的报告实务以及评价现有报告实务提供了基础财务报告的概念框架为决定哪些事项应当进行会计处理,如何对其进行计量以及如何将其传达给使用者提供了理论基础概念框架的存在,使准则的设计不再是偶然的和应急性的,并消除了各准则之间的相互矛盾符合标准的概念框架,包括了普遍的原理,可以减少繁琐具体的准则数量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报告的目标;报告的使用者;使用者需要的信息;满足使用者需要的报告类型1.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概念框架》的发展1974年6月,FASB发布了关于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讨论函——《会计和报告的概念框架:对财务报表目标学术研讨会报告的考虑》(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Consideration of the Report of the Study Group on the Objective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并逐步发布了《商业企业财务报表的试探性结论》(Tentative Conclusions on Objective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概念框架项目的范围和含义》(Scope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Project)等文件。
其后,FASB前后共发布了7项有关概念框架的公告,分别规范了财务报告的各项基本原则2.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概念框架》的发展1988年5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Board of the IASC,IASB的前身)发布了一项征求意见稿——《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Framework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并于1989年9月发布了正式稿2001年4月,IASB继续采用了《框架》(1989)该《框架》主要来源于FASB的前6项概念公告3.《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CAS—Basic Standard)的发展1992 年11 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原基本准则)它是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借鉴国际惯例出台的第一项会计准则2005 年11 月,财政部与IASC签署了《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秘书长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联合声明》,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重大进展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趋同的CAS体系,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
修改后的基本准则对原基本准则中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的部分作了删减,将它们放到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同时,引入了IFRS中的“利得和损失”的概念,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等新内容4.IASB与FASB的联合项目——《概念框架》2002年9月,IASB和FASB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诺瓦克(Norwalk, Connecticut, USA)召开会议,确立了合作关系2004年4月,双方的联合会议决定对概念框架进行修订,并约定修订工作按以下几个阶段完成:阶段1:目标和质量特征阶段2: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终止确认阶段3:计量阶段4:报告主体概念阶段5:财务报告的界限,以及列报和披露阶段6:框架的目的和地位阶段7:非营利性组织对框架的适用阶段8:其他议题2008年5月29日,IASB和FASB联合发布了一份征求意见稿—《改进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第1章:财务报告的目标;和第2章:有助于经济决策的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征和限制》(An improved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Chapter 1: The Objective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Chapter 2: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raints of Decision-useful Financial Reporting Information),征求意见截止期为2008年9月29日。
这是理事会就其概念框架联合项目发布的首份征求意见稿2010年11月,IASB和FASB正式发布了《财务报告的概念框架》(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该《概念框架》(2010)包括理事会作为其联合项目第一阶段成果发布的两个章节—“第一章 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和“第三章 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第二章将处理报告主体概念的问题,第四章保留了《框架》(1989)的其余部分二、《财务报告的概念框架》(2010)Introduction引言引言部分承接于《框架》(1989)该部分将在IASB考虑了《概念框架》(2010)的目的后进行更新在此之前,《概念框架》(2010)的目的和地位同以前一致1.《概念框架》(2010)的制定目的:(a)为IASB制定新的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对现有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复核提供参考;(b)作为国际会计准则减少会计处理备选方法的基本依据,协助IASB促进对编报财务报表有关的规定、会计准则和程序的协调;(c)帮助国家准则制定部门改进国家准则;(d)帮助财务报表编制者运用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处理尚待纳入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问题;(e)帮助审计师形成财务报表是否符合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意见;(f)帮助报表使用者理解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中所包含的信息;以及(g)为关注IASB工作的人提供关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信息。
2.《概念框架》(2010)的地位:《概念框架》(2010)并不是一份国际会计准则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涉及任何特定的计量和列报问题,《概念框架》的任何内容均不会超越具体的国际准则3.《概念框架》(2010)的涉及的问题:(a)财务报表的目标;(b)决定财务报表信息有效性的质量特征;(c)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d)资本和资本保全概念4.与《CAS—基本准则》的差异《CAS—基本准则》属于CAS体系,属于部门规章,是一项法律规范,具体准则必须遵循《基本准则》的规定《概念框架》(2010)不是一项准则,没有法律效力,《概念框架》(2010)与具体准则发生冲突,应遵循具体准则的规定《基本准则》未涉及“资本和资本保全概念”,对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计量也与《概念框架》(2010)存在细微差异Chapter 1: The objective of general purpose financial reporting第一章 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构成了《概念框架》(2010)的基础,《概念框架》(2010)的其余部分逻辑上均遵循于目标Objective, usefulness and limitations of general purpose financial Reporting 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有用性和局限性《概念框架》(2010)para. OB2:“The objective of general purpose financial reporting is to provide financi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porting entity that is useful to existing and potential investors, lenders and other creditors in making decisions about providing resources to the entity.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现有和潜在投资者、贷款人和其他债权人提供有关报告主体的财务信息,以利于其作出向主体提供资源相关的决策。
《框架》(1989) para. 12 :“The objective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i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financial position, performance and changes in financial position of an entity that is useful to a wide range of users in making economic decisions.财务报表的目标,是向一系列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关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以利于其作出经济决策 1.通用财务报告(general purpose financial reporting) 财务报表(financial statements)是通用财务报告(general purpose financial reporting)的核心部分,理事会规范的大部分是财务报表的问题但是,诸如“管理层评述(Management Commentary)”等不属于财务报表体系,则属于财务报告的范围,理事会对“管理层评述”的编报也提供了指引(IASB于2010年12月发布了一项实务公告《Management Commentary》,该公告于2010年12月8日生效)。
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等新技术推行后,有人认为,向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信息,从而向所有的使用者提供需要的全部信息,在将来也许是可行的,因此,通用财务报告可能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理事会认为,让使用者自己归纳财务信息是不合理的,因为那需要使用者具备超过其能力的会计水平因此,目前来说,通用财务报告仍然是满足各种使用者需求的最有效也最经济的方式在讨论稿中,IASB曾使用“通用外部财务报告”(general purpose external financial reporting)的提法,原意是想表明诸如管理层等内部使用者并不是通用财务报告的直接受益者,该提法显得多余,因此,在正式稿中删除了2.主要使用者(primary users)财务报告的目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范围财务报告并不能提供所有使用者需要的全部信息,因此,在成本效益原则下最大限度的确定使用者是必要的《概念框架》(2010)把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限定为“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贷款人和其他债权人”,《框架》(1989)将使用者表述为 “一系列使用者”,具体包括: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其他交易债权人、客户、政府及其机构以及公众。
主要使用者的范围缩小了,但也使财务报告的目标更加清晰明确了《概念框架》(2010)结论基础部分解释了“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贷款人和其他债权人” 属于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的原因:“para. BC1.16 (a) 现有和潜在投资者、贷款人和其他债权人对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具有最大限度的、最紧迫的需求,而且大部分无法要求主体直接提供信息;(b) 理事会的职责要求其关注于资本市场参与者的需求,这些参与者不仅包括现有投资者,而且包括潜在投资者,以及现有和潜在的贷款人和其他债权人;(c)满足特定主要使用者需求的信息,很可能也满足公司治理模式(corporate governance model)中定义的“股东”(shareholder)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