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作经验交流-总结报告模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00545707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工作经验交流-总结报告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信息工作经验交流-总结报告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信息工作经验交流-总结报告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信息工作经验交流-总结报告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信息工作经验交流-总结报告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工作经验交流-总结报告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工作经验交流-总结报告模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工作经验交流信息工作经验交流 今年8月12日至9月30日,根据上级有关跟班学习的筹划和规定,作为专职信息工作人员,我有幸被选派前去省高院,参与信息工作跟班学习,实地接触并参与省高院信息刊物的编发流程。本次跟班学习对于分宜县法院在信息工作方面的现状,特别是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也有了一种更加直观的结识。现将本次跟班学习的感受总结如下,仅供参照。 一、基本状况 信息稿件,是反映问题状况、交流经验作法、报告工作动态的重要载体。做好信息工作,是切实履行审判职能、认真做好法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省高院信息工作归口办公室负责,具体事务由办公室下设的综合科承办。近年来,随着法院系统信息化技术水平不断

2、提高,信息工作也基本实现了无纸化操作。通过法院系统三级专,信息工作重要依托司法政务平台进行,各类信息稿件按照流程,需通过筛选初审、编辑修改、复核审批、组稿排版、上传发布等环节,才干成为正式刊发的稿件。仅就流程而言,多层次环节也就意味着多重严格把关,这既体现了信息工作的严肃性,又从侧面反映出信息上稿的难度。 二、几点感受 始终以来,分宜县法院都十分注重信息工作,将其放在与审判执行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看待,每年年初即按照上级考核规定,以制定印发文献的形式,明确信息工作的目的规定,将任务逐级分解到各部门。同步,该院还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力度,指定了一名班子成员负责督导信息工作;并明确研究室作为职能部门,

3、具体承办有关的事务性工作,在定期编印本院信息刊物的基本上,做好与上级职能部门的沟通,及时选报出某些优质的信息稿件,推荐给上级信息刊物采编;还从各部门精选人员,组建了一支兼职信息员队伍,群策群力地推动信息工作。 整体而言,分宜县法院的信息工作可以做到年初有部署、季度有通报、定期有推动、年终有总结,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一批信息稿件被各级信息刊物采用,并曾多次在上级组织的年度评先评优活动中获得奖励。 然而,近年来分宜县法院信息工作也浮现了一定的滑坡,最直观地体现就是上稿数量减少,特别体现为在省级刊物的上稿数量减少。浮现这一现象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三方面。 (一)上级刊物用稿原则正不断提高,采编稿件数量

4、相对减少。以省高院信息刊物为例,基层法院上稿多集中在信息普刊上。 仅就形式而言,上级采编稿件原则的发展趋势,是要可以做到“四有”,即有现象描述、有数据佐证、有成因分析、有建议对策。若严格按照这一原则执行,单篇稿件篇幅达到一千字是必需的。只有这样,才基本可以做到精确而全面地反映问题,稿件也才有也许被上级选中,给人感觉是言之有物,而并非凭空捏造。而这也是自身信息工作所欠缺的,某些稿件明显地属于“三无”(无状况、无数据、无分析)、“三乱”(乱反映状况、乱拼凑数据、乱分析因素)的稿件。给人的直观印象,怎么看都像是凭空杜撰甚至抄袭的,至少在形式上难以把稿件应有的特点体现出来,更不用去奢谈被选中。 (二)

5、自身稿件的质量长期未实现提高,被选中的机率自然就会较低。对比省高院信息上稿规定,分宜县法院信息稿件存在质量普遍较低的状况,问题重要集中在写作方向、选题、内容、语句、思想结识等方面。 一是写作方向不明。按具体内容,信息稿件可分为问题建议类、经验作法类、工作动态类等。其中,基层法院上稿的以问题建议类居多。由于基层法院案件受理数大,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状况多,也为撰写问题建议类信息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 然而,面对如是写作资源,某些作者却喜欢舍近求远,选择去写经验作法类的信息。不可否认,摸索工作机制创新、实现与时俱进,是各级法院永恒的工作主题,但可以总结成为具有影响效应的经验,形成具有推广价值

6、的作法,往往是在某方面工作中,获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事实上,基层法院由于受各方因素限制,工作仍多以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来开展为主,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工作项目还是相对有限的,此类素材也就相对较少。对此,人们应当要有一种苏醒的结识,即要立足自身工作实际,善于挖掘和运用身边的资源,才干做到合理安排时间,去撰写出好的信息稿件来。 二是选题不够新颖。信息稿件应当体现出必要的新颖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避免人云亦云、你说我说人们说。 然而,某些稿件在选题时就浮现偏差,既不能反映法院工作中遇到的新状况,又不能反映目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形势,对于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或规章制度实行后,也许或已经遇到的新问题的关

7、注度也不够,反而过度集中在某些已经反映较多的陈旧选题上,以致在选题时就注定了最后会被裁减的结局。而有些稿件的选题看似新颖,可以体现出一定的新意,但在具体写作时又浮现了偏差,重点没有去写新状况,反而仍然是在反映某些老问题,老调重谈,用新瓶装了旧酒。此外,某些稿件的选题过于宽泛,由于贪大求全,看上去该写的都写了,但事实上通篇都是在泛泛而谈,亮点不突出甚至主线就没有亮点,更加缺少新意,乏善可陈,导致最后什么都没写成。 三是内容过于简朴。或是没有 具体数字、让人感觉言之无据,或是缺少细致地分析、让人感觉蜻蜓点水。某些稿件看似写了诸多,但从头到尾或是充斥了太多的空话套话,看上去像是政治教科书,或是用过多

8、的篇幅去描述事件的基本状况,没有进行必要的提炼,由于缺少实质性的、故意义的内容,以致可以整行甚至整段被删除掉,最后可用的内容会所剩无几,看似内容丰富的稿件,实则仅仅只能当作供她人写作的素材而已,算不上是一篇合格的信息稿件,更谈不上被采用了。 固然,也有同事持不同见解,觉得内容长短不是决定上稿与否的核心。持此观点的重要根据是,某些已经被采用的信息稿件也是“短小精悍”型的。事实上,这是没有结识到稿件存在原稿与定稿之分,忽视了稿件需要通过采编的过程。那些编印出来的稿件是最后的定稿,相对于原稿而言,事实上是通过了多次的编辑修改。某些看似简朴的稿件,其原稿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只是在采编过程中,基于体裁相似

9、、版面限制等因素,才“瘦身”精减的,以便突出重点内容。因此,只看到了成果而忽视了过程,就将稿件的原则定位在了“短小精悍”上,未免过于武断了点,彼此之间是形似而质不同。仅就内容的长短而言,稿件还是尽量写得充实一点为宜。 一定限度上而言,上级对信息稿件的采编原则,朝调研化方向发展的态势较为明显。即一篇较为成功的信息稿件,只要加上某些名词解释,以及某些案例阐明,就可以成为了一篇较为完整的调研文章。换而言之,信息工作开展状况如何,在一定限度上也会反映出调研工作的现状,反之亦然。而诸多信息稿件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发展余地,很难转化成为调研文章。这也是为什么,调研工作成绩屈指可数、难有重大突破的因素之一。试想

10、,当写一篇千字左右的信息稿件都已经是很为难时,要把字数规定更高的调研文章写好,那简直就是难上加难了。 四是文字使用不规范。或是过于冗长、一句话长达几行却没有标点停止,或是表述不清、容易浮现多种意思甚至让人产生误解,或是过于“专业”、纠缠于学理探究而忽视对实现状况的客观反映。某些作者写作时的盲目性较大,未能精确结识到信息与宣传之间的差别,以致采用了类似人物传记甚至长篇通讯的写作手法,过度使用某些渲染色彩较强的语句,甚至通过比较“婉转”方式来陈述状况、体现观点。虽然在一定限度上展示出较强的文学“功底”,却严重偏离了信息稿件所需要的直观性、可供参照的规定,让人觉得雾里看花,甚至不知所云。 五是思想结

11、识存在偏差。重要体现为,将信息工作或是当作某个部门的职责,或是看作是某一种人的工作。前者是就全院工作分工而言,觉得信息工作是研究室的职责,那么有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去写稿件就可以了,其她的部门不需要承当有关职责,也不应当分派任务;后者是就部门的内部分工而言,觉得所在部门已经指定了兼职信息员,那么有信息员去写稿件就可以了,其她工作人员不需要去写信息。事实上,这些观点都是对信息工作的误解。由于信息素材均来自工作实践,需要多方融合资源、理解状况、分析因素、提出建议,若非亲身接触,既难以做到及时发现,又难以做到精确反馈。仅凭某个部门或某个人的一己之力,要做好信息工作显然是不也许的。 (三)编辑职能未得以充

12、足发挥,稿件修改工作存在较大差距。“文章不厌千次改”,好的文章往往都是修改出来的。然而,既有的稿件修改工作开展状况一般,很大限度上导致稿件质量上不去。 一方面,各部门对稿件修改工作不注重,以与否写了作为检查工作开展状况的目的,而不是以与否上稿作为目的,至于写的质量如何、与否符合上稿规定等,则概不关怀。某些部门还对有关修改建议充耳不闻,觉得是多此一举,刻意逃避稿件所必需通过的修改环节,甚至觉得自身的稿件称得上是十全十美,被建议进行修改和补充内容,是被人为地设立了障碍,阻碍稿件报送。 另一方面,研究室作为职能部门,修改稿件所需的时间难以得到充足保障。由于研究室工作职责繁琐,除信息工作外,还承当了宣

13、传、调研、司法记录、文字材料等工作,能用于信息工作上的时间是相对有限的。与此同步,某些工作的内容还在逐年增长,规定在不断提高,以宣传工作为例,由单一的以报刊作为平台,向以互联为主的多媒体平台转变。而在互联宣传中,又从以单方面的络宣传报道,向微博互动、舆情监控等转变。不断量化细化的工作规定,使得本已捉襟见肘的时间更快张,能用信息稿件修改的时间就更为勉强,以致多数状况下,只能优先选择那些基本符合规定的稿件进行修改,而放弃了那些问题较多、需要进行大修改的稿件,其中也就涉及了某些素材较好的稿件。看似挥霍之举,实则无奈而为之。 三、几点建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正逐渐增长。也正是由于

14、如此,对信息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规定,即信息稿件不能再是仅局限于简朴地反映状况了,而应当朝着更深的层次、更大的空间、更广的范畴发展。可以预见,作为法院工作的一种有机部分,信息工作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而作为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信息工作只有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才会逐渐迈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意识。充足结识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切实关注信息工作,在行动中合理地做好安排和部署,保证此项工作可以有环节、有筹划地开展起来,而不仅只是停留在制度里、口头上。摒弃某些错误的见解和观点,将信息工作当作一项本职工作看待,放在与业务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来看待,不仅自身要注

15、重收集素材、撰写稿件,并且要有积极配合的协作精神,协助她人做好素材收集工作,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的看待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把任务当作推动信息工作的指针,而不是把任务当作额外的承当来看待,精确地预见到工作中也许会遇到的困难,思考和摸索完毕任务的途径,切实增强做好信息工作的积极性和积极性。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完善考核机制,注重发挥考核对工作的引导功能,合理设定考核目的,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任务,并定期进行调度和督促,总结交流好的经验作法,及时地查缺补漏,推动信息工作均衡有序地发展。完善沟通机制,一方面可以依托本院的案件管理系统平台,实现本院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为收集写作素材提供便利条件,互相交流、互通有无,力求稿件的内容可以写更加全面些,另一方面可以依托法院系统内的政务平台,及时上报符合采编规定的稿件,理解自身稿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并动态掌握稿件采编状况。完善鼓励机制,对工作体现突出的,予以合适的奖励,以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 三是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注意明确写作方向和重点,立足本职岗位,贴近实际状况,客观、精确、及时地反映状况,既不夸张,也不回避,更不杜撰,并注意关注上级的用稿需求,有针对性地撰写稿件,在保证稿件质量的基本上,提高稿件的被采用率。注意合理地调配时间,将撰写信息稿件与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平时多做“有心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