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第一篇 高频考点聚焦专题十 国土整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00541146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第一篇 高频考点聚焦专题十 国土整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第一篇 高频考点聚焦专题十 国土整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第一篇 高频考点聚焦专题十 国土整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第一篇 高频考点聚焦专题十 国土整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第一篇 高频考点聚焦专题十 国土整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第一篇 高频考点聚焦专题十 国土整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第一篇 高频考点聚焦专题十 国土整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 国土整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精要】 考点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首先,需要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其次,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自然资源以及工业经济活动等方面,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了解该区域的地理背景;再次,根据区域的地理背景分析区域存在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从而找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运用知因索果法,针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具体分析如下:1.危害:对当地、周边地区的影响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2.成因:自然原因多从气候、地形、地貌等因素入手分析,人为原因一般是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3.治理措施: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对症下药找出应对措施,从所

2、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治理措施一般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等。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为例,分析如下:考点二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1.流域治理与开发的一般思路(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文、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客观分析。(2)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应以河流的利用和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要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具体内容一般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3)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流域综合开发建设必须注重生态、社会

3、、经济效益的统一,其综合整治应主要遵循以下模式:2.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1)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区域资源、能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资源(能源)储量和开采条件(资源丰富、埋藏浅或露天、地质条件好的地区易开采);二是市场条件(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的地区可优先开采);三是交通运输条件(对外交通便利的地区,资源和能源可优先开采)。(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以开采资源和能源作为经济支柱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一旦资源、能源枯竭,或是市场条件发生了变化,该区域的经济就可能崩溃,因此这类地区必须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强

4、对资源、能源的深加工,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量、延缓其衰竭的周期;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支柱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高技术工业和第三产业,逐步摆脱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加强对“三废”的治理;植树种草,美化环境。第二,对于资源、能源缺乏的地区,可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来获得发展的条件,如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东部地区的资源也较缺乏,但都通过资源调配发展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资源调配对调入区而言,能够缓解资源、能源的供应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同时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对于调出地区,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水平的提高。考点三 区域

5、经济的发展1.区域农业发展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 评价一个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主要包括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劳动力、政策等)。评价时既要明确当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又要明确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分析自然条件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分析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存在的不足。产生的环境问题:分析区域内是否存在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并明确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农业结构问题: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是否存在农业类型不合理、农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3)农业发展方向分析 根据优势定方

6、向:根据当地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发展优势产业。 根据问题定方向:根据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提出整治措施,确定农业调整方向。 根据市场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2.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一般思路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首先要明确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其次要把握影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位因素,从国家政策、资源和能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区位条件、劳动力条件和技术条件等方面全面分析;第三,要注意解决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考点四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解题思路 (1)跨区域调配

7、资源的原因: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存在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2)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的选择: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线路的造价;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4)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需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方面来说明,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可

8、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2.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最终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追求最大利润;产业转移一般具有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重工业和从发达国家或地区向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的特点;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劳动力因素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地价因素能影响企业投入,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国际企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

9、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3)对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般要从转出地和转入地两个地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典题对应】例.(2014浙江文综)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第(1)(2)题。(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B.C.D.(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

10、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命题意图:本题组主要考查跨流域调水的影响及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解析:(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京杭大运河,在扬州江都提水北调,将长江水输往华北地区,可以增加丙地大运河段的水量,改善航运条件,并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但是在黄河以南水不能自流。(2)南水北调经过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水污染严重,把水调走后,泥沙因水的减少而沉积,海水倒灌,河口地区盐碱化问题严重。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关注。 答案:(1)D (2)A题后反思: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问题,应先分析调出区、调入区的环境特征、资源分布状况,再分析资源调配的必要性及工程建设情

11、况,最后评价其影响。【命题趋向】本专题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大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考查角度往往以某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用、工农业发展、区域规划等为切入点,结合有关图表资料,内容上侧重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湿地的破坏)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工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区域产业转移或资源调配的原因、影响等,能力上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直击高考】下图为某区域R河流域图。读图,完成12题。1. 有关R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源头河段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B.源头到P点河段有凌汛现象C.P点到Q点河段水量逐渐减少D.Q点到河

12、口河段水能最丰富2. 图中种植业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 )A.土壤盐碱化和土地沙化B.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土地酸化C.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D.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读我国综合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4题。3. 五个能源基地中( )A.山西基地煤炭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B.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加工和出口为发展方向C.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新能源发电、输电建设为重D.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远,生产技术水平低4. 各能源基地地区环境问题及其调整方向是( )A.鄂尔多斯荒漠化

13、严重,应全面转向第三产业B.新疆水资源短缺,应兴建坎儿井保证矿区用水C.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D.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停止畜牧业发展滇中引水工程是云南省金沙江跨区域调水工程,该工程以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垒沙江奔子栏河段为取水水源,受水区主要包括丽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红河6个州市的30个县区。下图为滇中引水工程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 云南省实施金沙江跨区域调水工程的地理背景是( )A.滇中降水多且时空分布均匀,水土资源匹配好 B.金沙江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幅度较小C.滇中区域是人口最集中、经济最活跃的区域 D.沿线地势较高,工程难度大,需要逐级提水6.

14、实施金沙江跨区域调水工程后,对滇中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可以缓解滇中地区缺水现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滇中地区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 滇中引水工程造成长江中下游径流量减少,导致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发电量减少 利于维护西南边疆稳定,增强民族团结,缩小东西部差距A. B. C. D.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汽车、石化、钢铁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读广东省简图,回答78题。7. 该省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A.市场广阔 B.政策优惠 C.科技发达 D.土地资源丰富8. 下列符合广东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举措的是( )A.积极开发水电,建能源储备基地B.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高效、优质的生产服务体系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D.培育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9.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盐城湿地广布的原因。“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500亿度。(2)说出淮南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3)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地理环境的影响。南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接了上海转移而来的部分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4)概述南通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参考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