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学案9(人教版必修1)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4KB
约7页
文档ID:400224121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学案9(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1/7

11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常见氧化剂、还原剂:常见氧化剂非金属单质:Cl2、Br2、O2等含有高价元素的化合物:浓H2SO4、HNO3、FeCl3、KMnO4、MnO2、K2Cr2O7等过氧化物:Na2O2、H2O2等某些不稳定含氧酸:HClO等常见还原剂活泼金属:K、Na、Mg、Al等非金属离子或低价态化合物:S2-、H2S、I-、HI、SO2、H2SO3、Na2SO3、FeCl2、CO等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H2、C、Si、NH3等一、“两强两弱”规律:对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除高温、电解条件),总是强氧化性物质和强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弱氧化性物质和弱还原性物质即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应用有二:1、判断微粒氧化性、还原性的相对强弱例如:根据反应式:(1)2Fe3++2I-=2Fe2++I2,(2)Br2+2Fe2+=2Br-+2Fe3+,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A.Br-、Fe2+、I- B.I-、Fe2+、Br-C.Br-、I-、Fe2+ D.Fe2+、I-、Br-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

例如: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具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强弱的顺序为Cl-

F2、(O2)、Cl2、Br2、I2、S F-、(OH-)、Cl-、Br-、I-、S2- 氧化性逐渐减弱 还原性逐渐增强利用此规律可比较微粒氧化性、还原性的相对强弱四、“价态归中,互不交叉”规律“价态归中”是指同种元素不同价态原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总是从高价态与低价态反应后生成中间价态的物质1、 利用此规律可准确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例如:2H2S+SO2=3S+2H2O,S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和+4价归中到0价互不交叉”是指,若反应后生成多种中间价态的产物,则遵从邻近变价,互不交叉的原则例如:H2S+H2SO4(浓)=S↓+SO2↑+2H2O,S元素的化合价应从-2价变化为0价,从+6价变化为+4价而不能认为是从-2→+4价,+6→0价2、 可判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原子间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若有中间价态,则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若无中间价态,则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SO2与H2SO4(浓)之间,Fe2+与Fe3+之间,由于无中间价态而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五、“强易弱难,先强后弱”规律“强易弱难”是指:同一氧化剂(或还原剂)同时与不同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当还原剂(或氧化剂)的浓度差别不大时,总是先与还原性(或氧化性)强的反应,然后再与弱的反应。

例如:当氯气通人到含S2-、I-的溶液中,由于还原性S2->I-,所以,先发生Cl2+S2-=2Cl-+S↓,后发生Cl2+2I-=2Cl-+I2练习】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六、“质、电守恒”规律质:质量守恒电:电子转移的数目守恒即氧化剂得电子的总数目=还原剂失电子的总数目这是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依据,也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依据例如:38.4m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1.0×10-3mol B.1.6×10-3mol C.2.2×10-3mol D.2.4×10-3mol规律总结:规律1:价态表现规律 规律2:价态归中规律规律3:强弱比较规律 规律4:反应先后规律规律5:得失电子相等规律1、(03上海) ClO2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

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在以上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2:1 C.1:2 D.2:32、(2004北京理综)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14CuSO4 + 5FeS2 + 12H2O = 7Cu2S + 5FeSO4 + 12H2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5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mol电子转移C.产物中的SO42-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D.FeS2只作还原剂3、(2002单科)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Z=X+Z2+;Y+Z2+=Y2++Z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 )A.R2+>X2+>Z2+>Y2+ B.X2+>R2+>Y2+>Z2+C.Y2+>Z2+>R2+>X2+ D.Z2+>X2+>R2+>Y2+4.从含硒(Se)的废料中提取硒的方法之一是:用硫酸和硝酸处理废料,获得亚硒酸和少量硒酸,再与盐酸共热,硒酸转化为亚硒酸:2HCl+H2SeO4=H2SeO3+Cl2+H2O然后向亚硒酸中通入SO2,生成粗硒。

进一步提纯时,可往熔融的粗硒中通入氧气,使生成的氧化硒挥发,再转变成亚硒酸,还原为单质硒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两题:(1)对盐酸与硒酸反应的下述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强酸制取弱酸的复分解反应 B.硒酸发生氧化反应C.硒酸有强氧化性 D.盐酸在反应中是氧化剂(2)对SeO2和SO2及它们的水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SeO2和SO2均是酸性氧化物 B.SeO2和SO2均属于分子晶体类型C.亚硫酸氧化性弱于亚硒酸 D.SO2与亚硒酸反应的物质的量比为1: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2SeO3氧化性强于HNO3    B.亚硒酸氧化性强于H2SO3C.二氧化硒的还原性强于二氧化硫 D.析出1mol硒,需H2SeO3、SO2各1mol5.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H2SO3+I2+H2O 2HI+H2SO4 ②2FeCl3+2HI 2FeCl2+2HCl+I2 ③3FeCl2+4HNO3 2FeCl3+NO↑+2H2O+Fe(NO3)3A.H2SO3>I->Fe2+>NO B.I-> H2SO3> Fe2+>NOC.Fe2+> I-> H2SO3>NO D.NO> Fe2+> H2SO3> I-6.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而NaClO被还原为NaCl,若反应中Na2Sx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值是 ( ) A.2 B.3 C.4 D.57.抗击“非典”期间,过氧乙酸是广为使用的消毒剂。

它可用H2O2和冰醋酸反应制取,所以在过氧乙酸中常含有残留的H2O2测定产品中过氧乙酸浓度Co涉及下列反应:①___MnO4-+___H2O2+___H+=____Mn2++____O2+___H2O②H2O2+2I-+2H+=I2+2H2O③④I2+2S2O32-=S4O62-+2I-请回答以下问题:(1)配平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配平系数填入相应的横线上)___MnO4-+___H2O2+___H+=____Mn2++____O2+___H2O(2)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时(反应④)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3)取b0 mL 待测液,用硫酸使溶液酸化,再用浓度为a1 mol·L-1的KMnO4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H2O2耗用的KMnO4体积为b1mL(反应①,滴定过程中KMnO4不与过氧乙酸反应)另取b0mL待测液,加入过量的KI,并用硫酸使溶液酸化,此时过氧乙酸和残留H2O2都能跟KI反应生成I2(反应②和③)再用浓度为a2 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耗用Na2S2O3溶液体积为b2mL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过氧乙酸的浓度(用含a1、a2、b0、b1、b2的代数式表示)。

C0=_________________。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