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试题20252025 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教学质量检测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教学质量检测初二语文试卷初二语文试卷2025.92025.9(满分:150 分完卷时间:100 分钟)提示:本卷共提示:本卷共 2424 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得分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得分先贤高雅情思,令人仰慕;科技高速发展,让人兴奋;伟人丰功伟绩,催人奋进让我们跟随前人脚步,追忆那些动人风景,于字里行间留存生活中的珍贵与暖意一、仰慕先贤:品读高雅情思(一、仰慕先贤:品读高雅情思(3838 分)分)(一)联系上下文,填写恰当诗句一)联系上下文,填写恰当诗句1313 分)分)1.,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2.月下飞天镜,李白渡荆门送别)3.,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早春莺歌燕舞所带来的勃勃生机的诗句是,二)阅读下面文章(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完成第 5-115-11 题2525 分)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试题试题(三峡)【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场所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翳:遮盖,这里是指云5【甲】文选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乙】文作者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人名)2 分)6.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 分)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7.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哀转久绝绝巘多生怪柏B.自非亭午夜分自康乐以来C.每至晴初霜旦旦辞爷娘去D.故渔者歌曰而两狼之并驱如故8下列对【丙】文画线部分的断句,恰当的一项是()(3 分)A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B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C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D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9翻译下列句子6 分)试题试题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10.下列对两个文本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甲文中描绘三峡的奇异景象,先写峡长山高之雄伟,再写水之湍急,文势始终舒缓B.甲文善用夸张,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句,运用夸张,突出了夏季水流之急C.乙文描绘山川之美,从高峰、清流、石壁、树林到晨雾、夕阳,展现自然绚烂多彩D.两文句式雅致,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语言凝练生动,描写细腻,富有画面感11.【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的“山”各有什么特点?两文都写到“猿鸣”,作用有何不同?(4 分)二、追光伟人:致敬不朽功绩(二、追光伟人:致敬不朽功绩(3535 分)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 12-1412-14 题1515 分)分)请查收,太空漫游指南请查收,太空漫游指南管璇悦你畅想过未来的星际生活吗?从地球出发,打个太空“专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星际旅行:从太空港中转到月球,在3D 打印的“广寒宫”前打卡,或者去火星的“祝融咖啡馆”尝一杯星尘咖啡这些场景,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
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的大步发展,将人类推入“大航天时代”我们不妨带上这份“太空漫游指南”,开启一场跨越星海的神秘旅程第一站第一站 太空太空“专车专车”说走就走?说走就走?目前人类进入太空的主要工具仍是运载火箭太空“专车”能否随时“发车”,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是核心这个系统的研发究竟有多难?以火箭重复使用为例,传统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现在想要在完成发射任务后,全部或部分安全返回地球并再次飞天,既要落得准、接得稳,又要用不坏、修得快在重复使用、新型动力等关键技术攻关方面,我国取得了显著进展,完成了可重复使用火箭 10 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同时,作为可重复使用火箭“心脏”的发动机技术取得硬核突破试题试题第二站第二站 在在“月宫月宫”建房子?建房子?解决了“通勤”难题,再看看我们在太空的“落脚点”:中国空间站“天宫”建成两年多来,迎来多批航天员驻留远眺星空,未来的“落脚点”何止这一个中国探月工程团队提出了“用月球的土,建月球的房”的方案:创新研发出太阳能聚光熔融制砖技术,将月球表面覆盖的月壤转化为高强度建材如果实现,将成功破解地外建造的能源与材料双重难题,实现“零地球补给”建造专家介绍,我国已研制出世界上首台月壤打砖机,“嫦娥八号”将验证在月球就地取材“建房子”。
此外,天问三号计划在火星“挖土”,天问四号计划探测木星一项项极具挑战性的航天任务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刷新着“牧宇耕星”的进度表第三站人类还能去更远的天际吗?第三站人类还能去更远的天际吗?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孤单?还能去更远的天际吗?电磁波是星际通信的绝佳“信使”,射电望远镜通过接收宇宙中不可见的无线电波“观测”天穹在贵州深山,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正聆听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涟漪2020 年,“中国天眼”正式开放运行,启动对地外文明的多维度搜索:主动发射信号,传递星际名片;发射空间探测器,捕捉生命迹象;寻找地外行星,探秘文明痕迹138 亿年前,宇宙大爆炸;46 亿年前,地球诞生在动辄以亿年计的时间轴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无比短暂,却又无比重要选文有删改)12.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5 分)提问解答有可能要实现这个愿望,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是关键,目前我国在重复使用、新型动力等关键技术方面有了显著进展我们能实现“牧宇耕星”的浪漫构想吗?可能实现我们在太空已经有了“天宫”站这个落脚点,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月球、火星、木星都将成为我们展现实力的场所我们有可能捕捉到地外文明信号吗?试题试题13.选文语言生动有趣,请以文中画线句子为例进行分析。
4 分)在贵州深山,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正聆听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涟漪14.中国探月工程团队提出“用月球的土,建月球的房”的方案,为什么不直接从地球运送建筑材料呢?结合文章及知识卡片分析原因6 分)知识卡片一:月球表面重力约为地球表面的 1/6月面昼夜温差可达 290 摄氏度月球每年发生约 1000 次深部月震月表环境辐射是地球表面的 200 倍知识卡片二:基于目前的技术,火箭单次发射成本普遍在“亿元级”即便火箭发射回收技术成熟以后,单次发射成本可降至“千万元级”,这仍旧是一个“烧钱”的行业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15-1915-19 题2020 分)分)苏轼向南苏轼向南林那北公元 1097 年的海南是孤悬海外的一个岛,像一个被关在家门外的落拓弃儿,漫无边际的海水箍出貌似柔软却比岩石更坚硬的边界,路延伸到这里戛然断了,不再通向远方,仅能够年复一年默默眺望那一年七月,62 岁的苏轼必须继续向南从汴州到惠州再到琼海的儋州,向南,再向南,向海之南家越来越远,步履越来越沉重他以为登上岸时,双脚所踏必定是一片荒芜凄凉的不毛之地可当船驰近黑黢黢的岛时,他惊呆了:植物多么兴盛,浓密的树木高矮错落次第排开,藤更是恣意纵横缠绕。
那些骄傲地高高矗立的椰子树,居然如同一管大笔,羽毛状的叶子在风中摇曳有致,仿佛憋着一股劲,向着天空抒写无尽的诗意而天则蓝得纯净而饱满,恰似一张幽远深厚的大纸,酣畅铺展双脚踏上岸时,苏轼微微吁了一口气既然这里能够万物生长,他为什么不能呢?试题试题初抵海南岛时,他住的是一间废弃的官舍,残垣断壁,瓦片四处破损,但最终他连这样的房子也住不下去了,朝廷不许他住,扫地出门不让住那就不住了吧,兜里还剩几个碎银子,都掏空了,在椰树林里搭个简陋的小屋子屋子落成之时,他绕着走几圈,觉得与前辈杜少陵那个为秋风所破的茅屋相比,自己的新居简直可以称为豪宅了啊,何况周围有槟榔树与椰树相掩相伴,环境上佳,空气绝好,心情不免就畅快了起来夜深人静时,透过窗子看到外面与海浪一起翩然起舞的椰树,几分凄然之下,又有几多安慰他喜欢这树,那么笔直地一路向上伸长,全凭一己之力,骄傲地把累累果实挂在最高处,不枝不蔓,不虚与委蛇,不矫情做作,也绝不向世俗低头俯就这些都那么合他胃口,自始至终,他都要求自己如此做人既然世间找不到太多高洁的同道之人,那么与树为伍,也是一种幸运种椰树的当地黎族百姓有着那么多与宫廷间阴谋算计格格不入的敦厚善良,他们不问他来自何处,也不问有着怎样的跌宕身世,仅当成一位普通的远方来客,笑脸相迎,礼貌相待。
有时候早上门一开,会猛然见到一坨鹿肉赫然摆在那里他忽然觉得自己应该为这些质朴的人做点什么他曾在岛上凿过井那时他刚到达海南,见当地无洁净的水可饮,于是绕着城墙低头细查起先没有人相信这个老夫子有这能耐,以为装腔作势,以为装神弄鬼不料,他手指某处说有泉,再指一处说也有泉居然真的有,一下子就凿出两口井,清澈而甘甜这是他献给这个岛的第一份礼物奇怪的是他竟然也通医术岛上无医无药,病倒了,当地人唯一的办法是到庙里祷告,并把从大陆运来的牛杀掉祭祀神明他很着急,他必须以一己之力有所改变热带丰沛的阳光与雨水之下,植物一年到头兴旺生长群山上、野地里,人们看到这个姓苏的高个子,穿着短衣短衫终日忙忙碌碌他采草药,也研究草药,甚至发现一种古医书里曾提及却没有人发现的一种药材他给人看病,他采药让他们服下,治好他们的病在一个个有力的事实面前,当地人终于相信,这个说着一口奇怪四川话的汉人,是上苍派来拯救他们的神仙他开始挥毫写诗作赋,并且诗句里款款跳动起轻快、诙谐与热腾腾的田园气息纸不够,他随手在泥土上比来划去也兴致盎然;墨缺少,他心血来潮自己动手研制也乐趣横生墨香从桄榔庵飘出,这是岛上稀罕的气味,它们丝丝缕缕随风荡开,把那些渴望读书识字的年轻人次第吸引。
苏轼有事可做了沐着椰风,顶着烈日,他已经有一个很光鲜的角色:教书先生传道授业释疑解惑,书香顿起,憋了一肚子的墨水猛然间开了闸日子不再难捱,从来缺少四季变化的海岛,没有寒冬与冷秋,眨眼间一天天就飞快逝去了他做得很投入,或许也已经冉冉涌起几分陶醉了偶尔抬眼北望,烟雾迷蒙,除了亲情的牵挂尚且割舍不下之外,他不再有其他丝毫念想试题试题三年的时光里,他在这个岛上共写诗一百二十七首,词四首,各种表,赋、颂、碑铭、论文、书信、杂记等一百八十二篇真不算少,垒起来都快等身了人家让他死,他却好好地活着,活得越来越好在他离去后的第九年,他的弟子符确赴京城会试,登己丑科进士,填补了自隋朝科举设考以来海南岛从无进士的空白这只是一个起点,之后士子蜂起,接二连三,有宋一代,岛上共出了十二位进士这算是苏轼献给海南的又一个礼物吧?当初向南,再向南,他心灰意冷过,但岛安慰了他,于是他也回馈了岛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在海南岛上看到植物纵横交错遍地疯长,每一寸绿都绿出明亮而蓬勃的油光忽然想,会不会正因为苏轼目光抚过这些树木、双脚踩过这片土地,于是万物才获得更多的生机?15.文章首先叙述了苏轼初登岛时的经历,然后分三个方面,依次写了苏轼凿井、为岛造福的事。
4 分)(每空不超过 4 个字)16赏析文章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