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4.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39735605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4.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4一、说教材寓言两则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两篇寓言小故事。其中,揠苗助长是根据孟子公孙丑所写的一则故事改编;鹬蚌相争则是根据战国策燕策二的记载改编的。这两则寓言一写宋国农夫拔苗助长,欲益反损;一写鹬与蚌互相争持,谁也不肯退让,让渔翁坐享其利,都是前面叙事,末了揭理,或者暗示道理。短小精悍,寓理于事,是两则寓言故事的共同特色揠苗助长告诉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将自食恶果;鹬蚌相争则说明遇事必须考虑周到,防止斗勇好狠,两败俱伤。但两则寓言在写作特色上又各有侧重:揠苗助长侧重心理描写,农夫“巴望焦急急忙兴致勃勃”

2、的心理变化跃然纸上,轨迹清晰;鹬蚌相争虽然不乏心理描写,但侧重的还是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以鹬和蚌的特定动作和针锋相对的语言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课文中的两幅插图人物刻画清晰,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揭示寓意。两则寓言故事浅显易懂,加之寓言故事学生在二年级时就有接触,对于已经具备了一定阅读能力的三年级孩子来说,仅仅从语言和情节上来理解并不是难事。但想要让孩子真正理解简单的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也并非易事。必须在反复诵读及品味、想象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明白道理,提高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分析,我预设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

3、,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情感目标: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技能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展开想象,探究其中的道理。2、能够把自己明白的道理结合事例加以阐述。3、能够再找几则寓言故事,读一读,讲一讲。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寓言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展开想象,探究其中的道理。二、说教法1、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明白道理,受到熏陶。2、图文对照,理解文本,揭

4、示道理。3、以问促读,在反复的追问中,引导学生不断接触文本,阐释寓意。三、说学法1、通过抓关键词句,体会农夫的心理变化,揭示其中蕴含的道理。 2、多种方式读鹬蚌的对话,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明白道理。四、说教学程序本课由两则寓言组成,我将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教学揠苗助长,第二课时教学鹬蚌相争。先说揠苗助长的教学设计。(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新课导入时,我通过“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有哪些呢?”帮助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寓言故事狐假虎威狼和小羊等,然后小结:寓言故事简短有趣,都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接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同时板书课题,讲解“则”在这里是

5、一个量词,表示个或篇。2紧接着出示书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围绕“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来观察说话,引出第一则寓言,再让学生看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让学生自由提问,根据学生的提问梳理出这样几个问题: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怎样揠苗助长?结果怎样?(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帮助学生疏通课文,了解大意。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通过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多种方式读准生字词: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枯死。3、默读思考新课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再请学生连起来完整的说一说,整体感知课文。(三)品

6、味语言,感知形象。在寓言教学中要使学生能概括出寓意,理解题意,必须充分地感受寓体形象,在充分感受寓体形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我着重抓住“农夫为什么要把禾苗拔高?”“他是怎样做的?”的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再次深入文本,抓住“巴望、焦急、急忙、兴致勃勃”等关键词体会农夫心理变化的过程和迫切的心理,农夫的形象也就在学生的脑海中鲜活起来。接着抓住“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进行朗读训练,体会农夫高兴的心情,为揭示寓意,体会农夫的傻做好铺垫。(四)揭示寓意,启发明理。最后,通过“禾苗为什么会枯死?”对结果进行探寻,揭示寓意,启发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7、此处的探究,我紧密结合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对禾苗“长了一大截”有直观的认识,明白长高的禾苗其实已经被破坏了原来的生长规律,结果只能是枯死,从而轻松地揭示出寓言所包含的寓意: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将自食恶果。对课后练习中“农夫傻在哪儿?”的提问学生也就能轻松做答了。(五)总结理解,拓展延伸。揭示寓意的过程就是把寓言中的形象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去的过程,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了语言的艺术形象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较,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进行拓展延伸:我们的身边是

8、否也有这样的人?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劝告他们?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来结束本课的教学。接下来,再说鹬蚌相争的教学设计。(一)直接导入,看图解题。第二则寓言的教学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揭示课题,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鹬”(嘴特别长)和“蚌”(外面是硬硬的壳,壳里是雪白的蚌肉,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把壳紧紧地合上)的不同特点。然后激趣:当这位贪吃的长嘴鹬遇上了有着坚硬外壳的蚌时,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导入寓言的学习。(二)初步朗读,整体感知。本则寓言主要以鹬和蚌的特定动作和针锋相对的语言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朗读,以便学生“批文入情”,这一点尤为重要。本环节中,

9、我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熟;结合课文的朗读,进一步认读词语:啄肉 夹住 威胁 毫不示弱 筋疲力尽 喜笑颜开;再通过填空:“鹬 ,蚌 ,他们俩 ,最后 。”的练习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再次点明课题“鹬蚌相争”,揭示关键词“争”。(三)精读课文,感悟明理。1、在阅读教学中往往“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在精读课文的环节中,我主要围绕课题中的“争”字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读文、探究。首先,通过“他们俩为什么会争起来呢?”这一提问,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鹬蚌相争的起因。抓住“猛地、伸到、啄肉”,“急忙、合上、牢牢地夹住”等描写鹬和蚌当时心态和动作的词语,体

10、会鹬蚌的一来一往,互不相让。体会此处为故事发展埋下的伏笔。2、其次,通过“他们俩是怎样争的呢?”重点学习二、三自然段,体会鹬蚌的互不相让,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寓言最大的特色在于它集精华于最少文字的极短篇幅,精炼的叙述加上生动的对话,使我们用最少的时间即可领悟人生的道理。而这生动的对话最能彰显人物个性,揭示寓意。鹬蚌相争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因此在本段的学习中,读是学生学习和体会文本的重要方式。此处教学,我主要采取了抓关键词体会读;师生配合引导读;同桌模拟“争”着读;动画配音情景再现读等方式,让学生在与文本不断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体会人物个性,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也为交代结局,揭示寓意做好充分的

11、准备。3、最后,在“他们俩争的结果怎样?”的探讨中学习第四自然段,揭示故事的结局“渔翁得利”。同时联系课文,拓展练笔:渔翁捉住了鹬和蚌,兴冲冲地回去了。回到家里,他得意地对老伴说: 听了渔翁的话,鹬垂头丧气地想: 蚌呢,瞟了鹬一眼,叹了口气说: 。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中明白道理,揭示深刻的寓意。(四)拓展阅读,课堂延伸。寓言把教训寄托在故事里,被讽刺和夸张的对象,往往就在生活中,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教育性,加之篇幅短小,角色的语言、行为、思想方式及结果都比较可笑,很适合儿童阅读。因此,课后我还推荐了几个寓言故事,如:螳螂捕蝉杯弓蛇影等,建议学生读一读,讲一讲。五、说板书设计本课中的两个小故事虽然都是

12、寓言,但内容上又互不相连,各为一个独体,在板书设计上,我将分别加以阐述。揠苗助长的板书设计紧扣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这条主线,指出农夫希望禾苗快点长高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急于求成,实施了错误的做法,结果事与愿违,揭示了其中蕴含的道理,条理清晰,寓意明了。揠苗助长原因 做法 结果巴望 拔高 枯死 (错) 急于求成 事与愿违道理:要按事物发展规律办事鹬蚌相争的板书设计,以“鹬蚌相争”为因,以“渔翁得利”为果,中间辅以动作、神态等关键词,故事脉络一目了然。鹬蚌相争伸 夹 威胁 得意 相持 筋疲力尽 渔翁得利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5教材分

13、析寓言是一种文体。寓,寄托的意思;言,话语。寓言,所寄托的话。作为一种文体,它使用假托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这类寓言作品,往往短小精干,生动有趣,发人深省。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教法学法:启发诱导,合作交流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生初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二)学习揠苗助长。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揠苗助

14、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三、教学过程(一)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二)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例:(三)带着问题读课文。1寓言故事中的两个人都是怎样的人?2他们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四)检查自学。1指名读课文,指正读音。“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ang,不要读成“chang”“窜出”的“窜”应读“cun”不要读作,“cun”。2出示卡片,让学生看拼音读词。3分析字形结构,识记生字。“寓”上下结构,第7笔是“竖”,第8笔是提。“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锄”左中右结构,中间“且”字,最后一笔变成提。(五)理解词语。1学生提出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2教师释疑,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六)学习揠苗助长。1读题,知题意。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题目,解题意。从中知道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则”是量词,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2知作者。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一书。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省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检查自学。(1)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