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新农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397353432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完善新农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完善新农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完善新农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完善新农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如何完善新农合?新农合制度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确定医疗保险的补偿模式,即“保门诊”还是“保大病”?封进、李珍珍(2009)利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评估了新农合中各种补偿模式的效果,她们发现,仅仅补偿住院费用对减轻医疗负担和灾难性医疗支出的作用十分有限,将补偿范围扩大到门诊费用才能有效抵御健康风险。她们还估计了补贴弓I起的医疗费用的上涨幅度和政府补贴的规模。她们还发现,对低收入农民,即使医保补偿力度很大,其医疗负担依然很高,因此政府对最穷的农民还应该配套医疗救助政策。利用不同的调研数据,钱军程等(2008)、王红漫、陈江(2008)、于保荣等(2008)、世界银行(2009)得出了类似的结

2、论。要使新农合成为一个有效的保险制度,实质性降低农民自费医疗费用,需要大幅度提高其筹资额。考虑这种筹资模式的复杂性和高成本,世界银行(2009)认为,合理的方式是完全取消新农合的农民缴费,转而通过大幅增加财政补贴来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世界银行(2009)还主张改革医保付费方式,使新农合由被动的埋单者转变成医疗服务“购买方”,诱使供方以合理的成本提供适合患者需要的服务。基于这种政策主张,世界银行(2009)认为新农合的统筹和组织可能有必要提高到省级层面。同时,世界银行(2009)提出了和封进、李珍珍(2009)相同的主张:既保大病风险也保门诊,同时取消贫困人口的共付部分,此外他们还主张取消新农合

3、中个人账户的使用。杨金侠、李士雪等(2008)的实证分析表明,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存在道德风险行为,且主要体现在药费不合理上。他们的这一结论和世界银行(2009)的调查结果有较明显的不同。后者的调研数据表明,新农合没有对县医院的医疗服务行为和医疗费用水平产生实质性影响。杨金侠、李士雪等(2008)也提出了通过支付方式改革,探索以总额付费为核心的混合支付方式来控制医疗机构道德风险行为的主张。而王翌秋、张兵(2009)主张新农合政策重点应该是“保大病”。当然,这一政策建议是立足于新农合目前的筹资水平从而保障水平保持不变的基础上。他们没有讨论大幅增加财政补贴的可能及其影D向。于保荣等(2008)探讨了通过提高个人参合费来提高新农合补偿水平的可能性,他们的分析表明将个人参合费提高到50元是可行的。在多种筹集方式中以三定筹资(指在规定时间、地点和数额的前提下农民自愿交费的筹资方式)的成本效果最好;在诸多影响筹集因素中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和受益是最主要的因素。而朱兆芳、王禄生(2008b)指出,随着农村居民对新农合制度信任的增强及逐步从新农合制度中受益,个人保费的收缴难度已经逐年下降,收缴成本逐渐降低,筹资方式也经历了一个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的过程。来源: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0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