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建筑结构差异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397303336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建筑结构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西建筑结构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西建筑结构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西建筑结构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建筑结构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建筑结构差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西建筑形式差异的技术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长期以木头来搭建筑,而西方主要是靠石材来堆建筑。在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中,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建筑的主流,古代世界上有许多民族的建筑,起初也经过木结构的阶段,随后就逐渐转向砖木混合结构或砖石结构的发展方向。如印度,埃及,希腊等国,早在奴隶社会,已经是以砖石建筑为主,但我们国代建筑却一直沿着木结构为主的方向发展,成为世界古代建筑中独一无二的体系。在技术方面木材有很大的优越性。一,便于积累储备材料,其所需木材往往是从种植树苗开始。二,工期短,易施工,木结构建筑所需技术简易,有时就只需要一两个熟练木工做技术较高的工作,如主持绳墨,放线定平,做梁柱榑

2、卯,安排施工程序等等。三,易于拆迁,在必须转移居住地址时,这种房屋易于拆迁。四,易于扩建,木构件房屋都是长方形平面,以间为单位,间数可以任意增加。 五,能适应山区地形,在山坡建造木构架房屋时,只需调整柱子的长短取平室内地面,无须平整上石方或砌筑大量基础,是山地建筑最经济便宜的建筑形式。在技术层面上,中国古代已经将木结构 图 图技术发展的很高。民间木结构建筑以长方形平面的间为单位,每两个横向的屋架用檩条连接起来成为间,每增加一间即再增加一个屋架,按照需要可以任意增加间数。其中主要结构形式有穿斗(图)和抬梁(图)两类。穿斗和抬梁两类屋架的纵向联系完全依靠檩条,或更在檩条下加用方子。檐部大多使用挑梁

3、,挑梁又有各种做法。屋面可以做成直线,也可以做成曲线。这些是中国普遍应用的形式,尽管由于各地区的气候,材料,生活习惯的不同,但结构的基本形式仍不出这两类的范畴。 我国官式木构建筑长期采用构架式结构体系,它是由梁,柱,榑,椽,以及斗拱等若干个构件组合而成,其中特别是斗拱,到了唐,宋已经发展成由几十个乃至上百个构件拼装在一起。经过多年的演变,这些构件,已经逐步走向标准化,定型化。由于木材受自然影响较大,他的生长以及快慢都决定了他在建筑中处于的地位,为了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和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不得不靠联系体重的变化和组成建筑群等手法来满足,而建筑的细部构件在形式基本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其强度和比例尺度

4、都要求能够有相应的变化。正是由于木材的这些特点,架构体系的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就非常明显。横向采用叠梁式梁架,屋深几椽该用几椽栿,每条梁的两端均有斜置的叉手和托脚,横向梁架是承受屋盖重量的主要受力梁架。在房屋纵向有阑额、由额上下平榑,顺脊串等一系列纵向构件。构件一般采用榫卯来连接,梁与柱的交结点用一组斗拱来完成。房屋的外檐柱均作“升起”和“侧脚”,升起就是以当心间的檐柱高度为准,两侧次,稍间的柱子逐渐升高2寸,直至角柱。侧脚就是把房屋四周的一圈檐柱按侧脚直墨竖立,柱脚则微向外侧略偏,使柱子与地面成89.489.5的倾角。檐柱下部还有地栿,把柱子串起来。西方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从古埃及到古罗马,再

5、到西欧中世纪建筑,出现的大量著名的建筑都是石砌建筑,这显示出了西方对石材的技术运用上的精湛。石材上的优势我认为在于持久性好,容易做的高大,前点就显示出了当今保存下来的西方石砌建筑的历史是多么久远。石材在取材上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西方人通过使用杠杆,来解决了这一难处,因此他们能够搬动较大的石块,而且通过这较大的石块就能够造出出宏伟的建筑。西方建筑有几个特点:一,拱券技术的出现是西方古代建筑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它除了竖向荷重时具有良好的沉重特性外,还起着装饰美化作用。其外形为圆弧状,由于各种建筑类型不同,拱券的形式略有变化。半圆形的拱券为古罗巴建筑的重要特征,尖形拱券则为哥特式建筑的明显樗,而伊

6、斯兰的拱券则有尖形、马蹄形、弓形、三叶形、复叶形和钟乳形等多种 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拱和券的合称。块状料(砖、石、土坯)砌成的跨空砌体。利用块料之间的侧压力建成跨空的承重结构的砌筑方法称“发券”。用此法砌于墙上做门窗洞口的砌体称券;多道券并列或纵的筑构物(水道、屋顶)称筒拱;用此法砌成的穹窿称拱壳。二,柱子作为承重结构,而石材抗压能力非常好。柱式包括柱、柱上檐部和柱下基座的艺术形式。成熟的柱式从整体构图到线脚、凹槽、雕饰等细节处理都基本定型,各部分的比例也大致稳定,特点鲜明,决定着建筑物风格。柱式形成于希腊,而在罗马得到发展。欧洲古典柱式的渊源在室内外装饰中常常出现所谓的“欧式”风格,

7、而且也可以看到一些“柱式”的装饰处理,本文主要研究这些欧洲古典柱式的渊源。欧洲古典柱式主要有陶立克、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人像柱式等几种形式,其基本形式在古代希腊就已经形成。三,飞扶壁石构建筑在切应力方面比较于木构的榫卯结构要差许多,而这种解决办法也造就了独特的形式,在哥特建筑中纵长方向的力由每一拱顶与其相临的拱顶抵消,但横向的外侧推力则需一种结构来抵住,这种结构升至侧廊上部并不阻挡光线射到高侧窗内,坚固的石扶壁应运而生,但其沉重的体量并不令人满意.开敞的半拱券扶壁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这些扶壁往往和一层及多层框架相连。这种半拱券扶壁的使用创造了飞扶壁的形式,它是中世纪教堂外部的一个显著的要素。哥特建筑特有的,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个十字拱四角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它实际上是起撑子的作用,解决水平分力问题。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战国-北宋) 外国建筑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