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曾志《现代出版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397116595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DOC 页数:180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曾志《现代出版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师曾志《现代出版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师曾志《现代出版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师曾志《现代出版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80页
师曾志《现代出版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曾志《现代出版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曾志《现代出版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1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编第一章绪论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我国出版活动的起源,学术界主要存在的三种认识古代出版活动的特点近代出版活动现代出版活动我国出版历史概述绪论现代出版学的形成【重点难点归纳】一、我国出版历史概述1我国出版活动的起源,学术界主要存在的三种认识(1)出版活动始于殷商时期,以甲骨文书为标志;(2)始于东汉时期纸张的发明,以纸写本为标志;(3)始于隋唐之际,以雕版印刷术的出现为标志。纸与印刷术属于出版的范畴,但不是出版活动的必要要素,以上对出版活动起源的认识,都分别强调了出版活动的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在见到的最早汉字是商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关于古代甲骨文书的考古发现,以

2、1899年河南安阳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最为闻名。据后汉书记载,东汉蔡伦发明了纸。现代考古发现的“灞桥纸”“扶风纸”都在蔡伦之前。灞桥纸是西汉出产的。古代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书肆”的出现。“书肆”又称“书坊”等,是专门抄书、交换和买卖图书典籍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它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为出版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古代出版活动的特点(1)出版管理制度上以皇权为主的至高无上性。(2)形成以官刻为主导、坊刻与私刻并存的出版体系。(3)出版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封建统治者对思想文化事业的管制。(4)出版活动中强调编辑的作用与编著合一。(5)注重编辑出版活动的学术性。(6)出版编辑工作与目录学、校勘学、版本

3、学有密切的关系。3近代出版活动(1)近代出版业以清政府官书局的设立和外国传教士的中文出版活动为开端。(2)近代民间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传教士、封建官僚以及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民族资本家和知识分子等纷纷设立出版机构。(3)京师同文馆的西书翻译活动拉开了洋务派翻译出版西方书籍的序幕,后来各地成立的翻译馆、译书局等都从客观上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4)新闻出版的日益法制化也是近现代新闻出版业的一大特点。(5)出版机构中开始专门设立编辑部门,出现了专职编辑,编辑成为一种社会职业。(6)1921年,人民出版社成立,开创了人民出版业的先河。4现代出版活动(1)1949年到1965年,这段时期出版业是在整

4、个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建立起来的,由于国家的重视和积极推动,出版事业从此走向繁荣和发展。(2)1966年到1976年,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给出版事业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3)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出版事业发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4)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版领域的拨乱反正工作基本完成,出版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阶段是出版业进行调整的重要时期,为现代出版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调整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版性质、任务及指导方针的转变。出版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出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二、现代出版学

5、的形成“出版学”一词的正式提出者是日本学者清水英夫,他在建立出版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一文中,首次提到出版学这一概念。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编辑学”这一概念的国家。李次民著的编辑学一书,是我国现有资料出现“编辑学”一词的最早记载。著名出版理论研究专家林穗芳先生首次正式提出“编辑学”这一学术用语。现代出版学的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技术现代化是出版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但不是现代出版起源的决定因素。影响我国现代出版学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主要为:(1)党和政府的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现代出版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是促进现代出版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6、(3)对科学技术在出版工作中的重新定位和认识是我国现代出版学发展的基础。(4)现代出版科学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是促成我国现代出版学出现的直接因素。具体而言,我国出版科学建制的成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版组织和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出版单位和出版物数量的不断增加。出版工作者、科研人员及组织管理人员数量增多,出版、研究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出版科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形成。学术刊物和专著的出现。高等教育中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建立。(5)出版业由传统的出版事业向出版产业的转变是现代出版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6)出版科学发展的反常与危机奠定了现代出版学的基础。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一、概念题1书肆答:“

7、书肆”又称“书坊”,是专门抄书、交换和买卖图书典籍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它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书肆的出现,使典籍得到广泛传播和利用,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书肆中从事图书贸易的书贩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显现出了出版获利的性质,为出版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官刻答:官刻是指政府各级机构从事的出版活动,其刻书内容主要是正经正史,兼及字书、韵书、医书、农书等。它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编校典籍,早期主要是进行典籍编校,目录编制;二是禁毁典籍,各个时期禁毁典籍的内容由各个时期的政治思想所决定,但禁毁典籍往往与著作者家毁人亡联系在一起。3坊刻答:坊刻是以获利为目的的出版活动,其质量参差不齐,但历代都受到

8、统治者不同程度的控制。坊刻主要为书坊、书肆、书棚、书籍铺等刻书,关于儿童识字启蒙、日历、科考、文学等方面的书籍较多。坊刻以赢利为目的,对社会需要反应快,制作上也较早采用雕版印刷术,推动着出版业向商业化的方向发展。4私刻答:私刻主要指私家、家塾、寺院等刻书,内容主要为正经、正史、诸子、文集等。因士人学者或亲自校勘,或延聘专家代劳,所以校刻精审,质量较高。他们的刻书多是崇尚学问、推广文化、传播知识而非赢利。5中国古代“编辑”的含义是什么?北师2006年研答:古代编辑的概念主要是指著述方式和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古代“辑”同“缉”,编辑有时也写作编缉。林穗芳先生认为,直到民国以后才逐步固定为编辑

9、。“编缉”一词等同于“编撰”或“编纂”,是它的最初用法。唐高宗咸亨年间的诏令,是指对资料的编次整理。二、简答题1关于我国出版活动的起源,你比较赞同哪种说法?答:我国出版活动的起源,学术界主要存在的三种认识:一是出版活动始于殷商时期,以甲骨文书为标志;二是始于东汉时期纸张的发明,以纸写本为标志;三是始于隋唐之际,以雕版印刷术的出现为标志。个人认为,我国的出版活动起源于西汉末年、东汉初年。进行出版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一是社会上出现了较多的为读者所需要的作品;二是有众多的生产者通过一定手段对作品进行复制使其成为出版物;三是出版物能进入市场进行交换。西汉末年,这三个条件都已具备。公元4年,长安

10、太学近旁出现了包括买卖书籍在内的综合性贸易集市槐市。稍后,又出现了书肆。在槐市与书肆上交易的图书,都不是作者的原作品,而是用手工抄写方式对原作内容进行加工复制的产品;此时出版物的传播已开始采用市场交换方式;众多的图书品种集中在书肆销售,说明社会上能用于加工复制的作品也很多。这就说明,此时出版活动已经产生。2简述影响我国现代出版学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答:现代出版学产生的标志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以机械、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为代表的高科技在出版业中的广泛应用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出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影响我国现代出版学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主要为:(1)党和政府的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

11、中心的轨道上来,为现代出版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是促进现代出版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3)对科学技术在出版工作中的重新定位和认识是我国现代出版学发展的基础。(4)现代出版科学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是促成我国现代出版学出现的直接因素。具体而言,我国出版科学建制的成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版组织和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出版单位和出版物数量的不断增加。出版工作者、科研人员及组织管理人员数量增多,出版、研究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出版科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形成。学术刊物和专著的出现。高等教育中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建立。(5)出版业由传统的出版事业向出版产业的转变是现代出版学

12、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6)出版科学发展的反常与危机奠定了现代出版学的基础。3简述我国古代图书的生产方式。南京大学2012年研答:我国古代的刻书业非常发达,官刻、私刻、坊刻、寺院刻书是我国古代图书的四种生产方式。(1)官刻“官刻”,是指由国家机构出资或主持的图书刻印活动。我国最早的官刻本是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由官府刻印的九经。它的刊刻,开了儒家经典大规模刊刻的先河,也标志着印刷术从民间走入官府。由于财力雄厚,历代官刻本书籍一般书品都比较考究,具有字大行疏、开本阔大、纸墨精良、装潢铺陈等特点。许多大部头的图书,也是在官府雄厚财力的支持下才得以刊印,如宋代编纂刻印的大藏经、册府元龟、太平御览,

13、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鸿篇巨制,非以政府之力无法完成。在内容取向上,官刻多以正经正史为主,强调教化功能。在校勘质量上,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刻印机构往往有很大不同。以国子监刻书为例,五代、两宋时期的监本,底本优良,校勘精湛,士人奉之为圭臬,而明代的监本多用前代旧版,字迹不免模糊,故质量不高。(2)私刻私刻的出版主体多是士人学者,所刻书籍的牌记多刊自家堂号、宅名或书斋名等。他们的刻书多是崇尚学问、推广文化、传播知识而非赢利。因士人学者或亲自校勘,或延聘专家代劳,所以校刻精审,质量较高。明清时期,全国私刻大盛,私家出版的书籍品种数量,总的看已超过官刻。官刻不重视的子部与集部之书,大都经明清学者

14、重新校勘整理或作注释之后,再由私家刊刻,传承至今。(3)坊刻坊刻的出版主体是书商。我国早期印刷品多为坊刻本。唐代坊刻已经相当普遍,遗存下来的实物中,有“成都府樊赏家”、“龙池坊卞家”、“西川过家”等刻印的历书和经卷。坊刻图书中佛经最多,历书、字书、韵书、占梦书、相宅书等民间用书次之。书坊刻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所刻书大都是四部经典的名家注本、科举程式用书、医书及各类名家名著的选本、通俗文学读物等等;形式上多为小字本、巾箱本、互注本、插图本。这些书籍问世后,往往能迅速进入社会,广泛流传,发挥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古人在书目、题跋或相关笔记中,常常把坊刻本称为“通行本”,从中可以看出坊刻本在古代文化传

15、播中的作用和影响。中国历史上出版技术的发明和革新,大多出现在以坊刻为代表的民间出版活动中,历代的出版商为出版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4)寺院刻书在历史上,宗教对出版业的影响很大,现存最早的印刷品,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宗教用品。在我国古代出版史上,一些寺院也是重要的出版机构。佛教、道教典籍的刊印,是一个重要的出版门类。为了吸引民众,方便传教,寺院刻书往往并不局限于宗教典籍,也刻印一些生活用书、流行读物等。三、论述题1论述古代出版活动的特点。答:从总体上看,古代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前提,出版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出版物广泛传播的要求,构成了古代的出版活动。古代出版活动呈现出以下特点:(1)出版管理制度上以皇权为主的至高无上性古代的出版管理制度尚没有形成十分严密的管理体系。从表面上看,封建朝廷采取的是事前审查和事后追究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它是由统治者根据传统和“皇权至上”的理念对出版业进行管理,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强制性。(2)形成以官刻为主导、坊刻与私刻并存的出版体系古代出版业形成了官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