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396413393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海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海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上海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上海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积累应用15分1.按要求填空。(1)_,_,以浮游尘埃之外。(司马迁屈原列传)(2)_,身死人手。(贾谊过秦论)(3)_,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4)李贺李凭箜篌引一诗点明演奏时节及音乐效果的两句诗是_,_。【答案】.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早岁那知世事艰.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濯”“淖”“蜕”“秽”“隳”“炼”“逗”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沛公让不受()(沛公约法三章)(

2、2)君弟重射()(孙膑指挥若定)(3)妻为具食()(举案齐眉)(4)笃亲念故()(高允仁恕简静)(5)楚人未既济()(宋襄公治军)(6)不忍委之()(荀巨伯探病友)【答案】.推辞,推让.但,只.准备.深,厚爱.渡河.抛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让:推辞,推让。句意:沛公再次推让不肯接受。(2)第:但,只。句意:您只管下大赌注。(3)具:准备。句意:妻子(孟光)为他备好食物。(4)笃:深,此处指厚爱。句意:笃爱亲属,顾念朋友。(5)济:渡河。句意: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6)委:抛弃。句意:我不忍心抛弃他。3.按要求选择。下列有关乡土社会的特点,

3、不能用来解释朱先生成功化解矛盾原因的一项是()白鹿原上,李寡妇先后将自家的一块水地卖给了鹿子霖和白嘉轩。为了争夺这块地,白、鹿两家剑拔弩张,都申明绝不就此罢休,倾家荡产也要打赢官司。可白鹿书院朱先生却用两张纸条化解了双方矛盾。致嘉轩弟(白鹿书院朱先生)倚势恃强压对方,打斗诉讼两败伤。为富思仁兼重义,谦让一步宽十丈。A.差序格局B.熟人社会C.无讼D.礼治社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名著思想内涵的能力。A.原文中,“倚势恃强压对方”体现的是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故可排除A;C.“打斗诉讼两败伤”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法律诉讼(即“法治”)的普遍态度,即“无讼”,故可排除C;D.

4、“为富思仁兼重义,谦让一步宽十丈”这体现了乡土特色的礼治社会特点,人们的社会关系并不依靠法律来调节,而是靠公认合式的仁义、礼法,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体现了“礼治社会”的特征,故可排除D。故选B。二、阅读45分(一)(9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记念刘和珍君(节选)鲁迅三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

5、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四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

6、,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五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7、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8、!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4.选文中鲁迅反复写刘和珍的“微笑”和“态度很温和”是有深意的,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出刘和珍的善良和温和。B.突出执政府的残暴和卑劣。C.和前文“有些桀骜锋利的”倔强性格形成互补关系,突出刘和珍爱憎分明。D.和后文“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构成暖与冷、美与丑、生与死的强烈反差。5.文段四中加点词“居然”、“竟”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作分析。6.请将以下材料和文段五第段对照阅读,思考并回答:鲁迅是如何用真实冷峻的文字来驳斥执政府的通电和流言家的评

9、论的?(1)“三一八”惨案事发当日,段祺瑞执政府便抢先发布“国务院通电”,声称:近年以来,徐谦、李大钊等,假借共产学说,啸聚群众,屡肇事端。本日由徐谦以共产党执行委员会名义散布传单,率领暴徒数百人闯袭国务院,泼灌火油,抛掷炸弹,手枪木棍,丛击军警。各军警因正当防卫,以致互有死伤。似此聚众扰乱,危害国家,实属目无法纪,殊堪痛恨。(2)第三天(3月20日),段氏又发布了第二道临时执政令:爱国运动,各国恒有,聚众暴动,法所不容。此次徐谦等率领暴徒实行扰乱,自属罪无可逭。惟当群众复杂,互相攻击之时,或恐累及无辜,情殊可悯。着内务部行知地方官厅,分别查明抚恤。其当时军警因执行职务,正当防卫,有无超过必要

10、程度,着陆军、司法两部查明,依法办理。(3)执政府秘书长章士钊所主持的甲寅月刊发表的关于“三。一八”惨案的时评,几乎照抄了当局通电上的文字。林学蘅于1926年3月20日的晨报上发表时评为青年流血问题敬告全国国民:在青年方面,外交请愿,虽属正当,亦何事啸聚男女,挟持枪械,若临大敌者,重以驱逐外交团之宣言,殴击警卫队之行动,不惜激于意气,铤而走险,乃陷入奸人居间,利用之彀中。徐谦、顾兆熊、李煜瀛、易培基,居于知识阶级代表者之地位,对于血气方刚之青年,不知所以启迪之,惟务放言高论,驱千百珍贵青年为孤注一掷,成者诸君尸其名,败则群众被其害。【答案】4. C 5.“居然”“竟” 等词,说明惨案出乎“我”

11、的意料,反映了敌人的凶残超乎人之常情。6.文段五中“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等句子,表现了三位女子在请愿时沉勇与友爱的精神,她们根本不是材料(1)中所说的“率领暴徒数百人闯袭国务院,泼灌火油,拋掷炸弹,手枪木棍,丛击军警”。作者写“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说明了执政府早已经埋伏好了人,“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说明从事镇压的军警之多,有军官,有士兵,是一场有预谋,有组织的谋杀,说明了杀人者的凶狠残暴。“各军警”根本不是材料(2)所说的“因执行职务,正当防卫”。作者写“我没有亲见;听说,她

12、,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说明这是学生欣然前往,为国请愿。根本不是材料(3)中流言家们所说的“乃陷入奸人居间,利用之彀中”。这说明了流言家们的无耻。【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和前文有些桀骜锋利的倔强性格形成互补关系”错误,结合原文“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可知,“有些桀骜锋利的”并不是刘和珍的性格特点,是作者推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的学生应有的特点。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居然”“竟”都表示没想到,

13、出乎意料。结合原文“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可知,作者没有想到卫队居然对学生开枪,学生死伤至数百人。这说明了惨案的发生出乎作者的意料,反映了敌人的凶残超乎人之常情。作者连用“居然”“竟”等词,准确反映出听说惨案发生后的震惊态度。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结合材料(1)“本日由徐谦以共产党执行委员会名义散布传单,率领暴徒数百人闯袭国务院,泼灌火油,抛掷炸弹,手枪木棍,丛击军警”,文段五第段“同去

14、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可知,材料(1)“率领暴徒数百人闯袭国务院”是没有根据的,真正的暴徒是段祺瑞执政府的卫士们,他凶狠残暴。结合材料(2)“其当时军警因执行职务,正当防卫,有无超过必要程度,着陆军、司法两部查明,依法办理”,文段五第段“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可知,段祺瑞执政府早已经埋伏好了人,从事镇压的军警之多,有军官,有士兵 ,是一场有预谋,有组织的谋杀,材料(2)“各军警”根本不是“因执行职务,正当防卫”,他们杀害的是手无寸铁的学生。结合材料(3)“乃陷入奸人居间,利用之彀中”,文段五第段“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可知,学生欣然前往,为国请愿,根本不是材料(3)流言家们所说的“乃陷入奸人居间,利用之彀中”,这明了流言家们的无耻。(二)(11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从山海经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